-
公开(公告)号:CN1196935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91065.2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现实MR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MR设备的室内外GIS实时协作与位置匹配方法,通过集成现实地理空间信息与虚拟地理空间信息,结合空间定位和物体识别技术,利用地理坐标转换方法,以支持基于MR设备的GIS室内外协作。确保三维GIS数据能够在室内外环境MR设备中精确展示,使得MR室内外环境下的地理信息具有一致性,从而实现室内外地理位置的精确匹配。本发明支持MR室内外环境下GIS数据的协同工作,提升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5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781725.2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溃砂物源相态探测装置及其探测方法,探测装置包括:探测壳体,周侧设有对钻孔封堵的膨胀套;感应部件,配置为采集物源区处的应力、孔压、以及探测装置的振动、姿态数据;探测部件,密封位于探测壳体内,包括:第一转件,第二转件,一端被驱动转动,另一端均延伸至探测壳体外侧;相态探测部件,包括:用于采集物源区相变扭矩数据的低扭相态探测件、高扭相态探测件,两者相应与第二转件、第一转件连接;本发明实现对溃砂物源区处应力、孔压变化、以及探测装置振动和姿态变化的实时被动测试,从而判断物源区剧烈变形的环境条件,并在剧烈变形环境下对物源区相变扭矩进行主动测试,获得物源相变状态的动态演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51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679496.X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7/002 , E21B47/01
Abstract: 一种快速拆装与实时固定的钻孔窥视装置,连接端头固接在单杆体的左端,单杆体内部设有大圆柱形空腔,连接端头中设有带导向环的小圆柱形空腔,且大、小圆柱形空腔中通过圆柱形连通通道连通;单杆体上开设有锁杆通道,单杆体的右端开设有带有两个定位缺口的连接凹槽;连接端头于外表面开设有与小圆柱形空腔连通的两个容纳凹槽;两个定位块的水平段分别设在两个容纳凹槽中,其竖直段于小圆柱形空腔中通过复位拉簧连接;小滑杆设置在圆柱形连通通道中;两个连动杆可转动的连接在小圆柱形空腔中,且右端分别与小滑杆左端的上下部铰接;大滑杆设置在导向环的内部,并与小滑杆固接;锁杆穿设于锁杆通道中,并与大滑杆固接。该装置连接与拆卸过程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348267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24925.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李村煤矿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接顶临时支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固定在掘进机上的伸缩臂,伸缩臂上铰接副臂,副臂与伸缩臂之间铰接有副臂控制缸,副臂远离伸缩臂的一端连接有支护系统,支护系统包括支撑系统和顶梁系统,支撑系统包括与副臂端部转动连接的支撑缸,支撑缸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伸缩节和下伸缩节,上伸缩节顶部固定有支撑盘,支撑盘上设有控制顶梁展开与合并的支撑系统;顶梁上还设有气囊保护系统和用于维持顶梁展开幅度的起吊系统,其灵活性好、角度可调节性高,对顶板适应性强,能够实现巷道掘进与永久支护之间的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97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3070.9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井下煤岩层的一体式水压致裂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推送机构、转换机构、第一平衡固定封孔单元、方向调整机构、第二平衡固定封孔单元和钻孔监控机构;方法:启动图像采集记录功能;启动高压水泵将装置推送到指定预裂位置;固定机构的闭锁固定,将该装置固定到预裂位置;通过封孔器进行致裂区域的密封;通过高压水致裂目标层位;关停高压水泵,泄压;完成整个钻孔内的预裂段压裂作业;用小型绞车拖拽回撤钢丝绳,将该装置回撤。该装置集封孔、注水、压裂和窥视功能于一体,能节省作业的时间,并能提升作业效果;该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封孔、注水、压裂和窥视一体化作业,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0781719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055558.X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7/14
Abstract: 一种煤层瓦斯抽采效果检验的方法,属于通过间接监测煤层抽采过程中瓦斯含量的变化实现对瓦斯抽采效果检验的一种方法。根据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瓦斯解吸-扩散-渗流过程中的 同位素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煤层瓦斯的解吸率与 变化呈线性关系。获取煤层瓦斯抽采区域的原始碳同位素值,而后通过实验室实验测试建立瓦斯解吸率与 值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实时监测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 值,并应用上述建立的数学模型获得煤层中瓦斯含量的变化,即煤层瓦斯抽采率的变化情况,从而获得通过抽采过程中瓦斯 的变化对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的检验。该方法大大省去打钻孔所需的人力物力,操作方面,便捷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15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659193.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排水管道病害与内涝偶联关系的耦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管道功能性病害的三维瞬态水力模型;根据所述三维瞬态水力模型来获取起动剪切应力、推移质移动距离以及过流能力;结合所述起动剪切应力、推移质移动距离、过流能力以及实验率定的过流特性以及紊动流场结构参数来构建一二维耦合连接模型;将暴雨雨量输入所述一二维耦合连接模型,所述一二维耦合连接模型输出地表淹没状况。采用本发明,可以准确拟合排水管道功能性病害对管道过流特性的影响并且地表地下产汇流量化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63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496993.5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水管道病害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排水管道淤积病害双层智能诊断方法及系统,包括:一、基于流体动力学的管道淤积病害瞬时水力模型分析;二、利用真实管道淤积多场耦合指标数据集与足尺试验指标数据集进行对比、场景条件调整,以足尺试验‑精细化数值模拟‑现场定期监测为多维度数据驱动路径,实现多维度数据驱动分析与筛选;三、结合去噪自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实现管道淤积数据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数据集扩充;四、建立知识‑数据协同驱动的排水管道淤积病害双层智能诊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五、得到的管道淤积双层智能诊断结果。本发明能较佳地诊断排水管道病害。
-
公开(公告)号:CN1172169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232569.6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042 , G06N3/09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数据双驱动的排水管道力学性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排水管道弹性力学基本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利用排水管道足尺实验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获取排水管道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采用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对其进行扩增,并将基于扩增的数据输入基于知识‑数据双驱动的神经网络并利用排水管道弹性力学基本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对其进行参数优化训练,通过获取排水管道的真实数据并将其输入训练好的基于知识‑数据双驱动的神经网络进行模拟,得到排水管道各处的位移值、应力值以及应变值,并依据混凝土弹性屈服强度对排水管道力学性能进行评估;该方法能有效对排水管道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提高了评估排水管道力学性能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152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12399.6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G06F18/24 , G01D21/02 , G06F18/25 , G06F18/27 , G06F18/21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26 , G06N3/0464 , G06N3/0895 , G06Q50/06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管网协同诊断装备及智慧决策系统,其中排水管网协同诊断装备包括步骤为:设计抗紊动流场和管道暗环境下的“固‑液‑气”交界面智能识别、分割、流量回归算法,建立管道淤积离散元颗粒与流体压力脉动间的流固耦合传递关系模型;采用理论引导损失函数误差修正和硬约束投影方法,将步骤S3中流固耦合传递关系模型离散化嵌入管道淤积智能诊断算法;将“固‑液‑气”交界面智能识别、分割、流量回归算法和管道淤积智能诊断算法集成到开发板上,得到排水管网协同诊断装备。智慧决策系统基于排水管网协同诊断装备得到,实现排水管网养护决策的全流程、科学化、精准化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