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竖井水平对接盐穴储库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2877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48494.3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竖井水平对接盐穴储库建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在盐岩矿层上建两口竖井;2、在两口竖井之间建水平井;3、分别在两口竖井中布置技术套管和内管;4、将清水注入一口竖井中,将卤水从另一口竖井中排出,一定时间后,调换进水与出卤的位置,如此循环,直到腔体形状达到近似为横卧的葫芦形状为止,造腔完成;利用本方法可提高盐岩溶腔建造速度,简化单井套管布置工艺,降低造腔成本;在满足造腔形状控制的前提下能保证采出卤水的浓度,可直接输送给卤水处理企业。

    微震定位测定瓦斯抽放钻孔深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203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39438.1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震定位测定瓦斯抽放钻孔深度的方法,步骤如下:先测定钻头破围岩时产生的震动波在钻杆中传播的速度V;然后记录钻杆开始转动的时间t0和声波接收器首次接收破围岩产生的声波信号的时间t;最后计算钻孔深度H=L-h,式中:h为围岩表面到声波接收器之间的距离;L为钻头到声波接收器之间的距离,L=V(t-t0)。该方法直接利用开钻那一时刻发出的震动波来测定钻孔深度,因钻头破围岩产生的强震信号在钻杆中传播的速度很容易测定,测定震动波从钻头到声波接收器的传播时间,便可精确的计算出钻孔深度,不但测量钻孔深度精确高,监测速度快,且成本较低。

    一种设备故障诊断油液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2902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10143921.5

    申请日:2010-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故障诊断油液分析方法,包括:1)将不同过滤孔径的硝酸纤维素滤膜按过滤孔径的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让待测的油液依次流经硝酸纤维素滤膜;2)将硝酸纤维素滤膜按过滤孔径尺寸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在载玻片上;3)用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溶掉硝酸纤维素滤膜,使载玻片上留下以颗粒尺寸梯度排列的磨损颗粒;4)对载玻片上的磨损颗粒摄像并分析,诊断设备故障。本发明采用不同过滤孔径的硝酸纤维素滤膜过滤油液,使载玻片上的磨损颗粒按不同的尺寸排列,有利于显微镜观测和摄像仪摄像,获取的磨损图谱具有更为丰富的信息量、更高的清晰度和更高的磨损颗粒分散度,有利于实现磨损图谱的自动识别和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一种监测油库建腔期流场与夹层受力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211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45944.9

    申请日:2010-1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油库建腔期流场与夹层受力的试验方法,步骤为:1)制作层状盐岩造腔模型:以能源地下储库建造地的地址资料和现场造腔工艺参数为依据,制作盐岩模块,将盐岩模块夹在两块透明有机玻璃之间;在夹层上设置应力计,通过双层套管向盐岩模块的内腔中注水,在注入的水中加有示踪粒子;2)检测分析工程实际中不利于造腔的因素:夹层赋存状态对流场的影响;流场变化对夹层受力情况的影响;通过摄像机和应力应变分析仪研究夹层与流场耦合作用对溶腔形状扩展的影响。本试验方法能更加精确定性地分析建腔期流场运移规律;实现夹层在建腔过程中受力变化规律动态监测;同时反映整个造腔过程中流场与夹层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实现三轴应力条件下岩盐溶解试验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4666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43938.0

    申请日:2010-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三轴应力条件下岩盐溶解试验的装置,包括施压杆、可密封的压力室和渗流压头;施压杆竖直穿过压力室的顶部并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压力室上设有注油孔、出油孔和排气孔,压力室的底部为可拆卸的底盖;渗流压头为上下两个,上渗流压头设置在施压杆的底端,下渗流压头设置在底盖的中部并与上渗流压头竖直对应;施压杆和上渗流压头沿轴向设置注水孔,下渗流压头沿轴向设置出水孔。本发明使岩盐试件处于三轴受力状态,达到真实模拟地质所处的受力环境;岩盐试件所受的三轴压力以及溶解水的压力、浓度、温度和速度均可调节,更能真实模拟岩盐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岩盐的溶解速度,以获得更真实的实验数据,同时各易损件更换方便。

    一种设备故障诊断油液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2902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43921.5

    申请日:2010-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故障诊断油液分析方法,包括:1)将不同过滤孔径的硝酸纤维素滤膜按过滤孔径的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让待测的油液依次流经硝酸纤维素滤膜;2)将硝酸纤维素滤膜按过滤孔径尺寸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在载玻片上;3)用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溶掉硝酸纤维素滤膜,使载玻片上留下以颗粒尺寸梯度排列的磨损颗粒;4)对载玻片上的磨损颗粒摄像并分析,诊断设备故障。本发明采用不同过滤孔径的硝酸纤维素滤膜过滤油液,使载玻片上的磨损颗粒按不同的尺寸排列,有利于显微镜观测和摄像仪摄像,获取的磨损图谱具有更为丰富的信息量、更高的清晰度和更高的磨损颗粒分散度,有利于实现磨损图谱的自动识别和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实现三轴应力条件下岩盐溶解特性试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9132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43927.2

    申请日:2010-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三轴应力条件下岩盐溶解特性试验的方法,首先,选取岩盐制作成圆柱状结构的岩盐试件,在岩盐试件中心轴向上设置通水孔;然后,从周围向岩盐试件施加围压,并从轴向上向岩盐试件施加轴压;再然后,将溶解水从通水孔流过进行溶解实验。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可调控岩盐试件的受力状态、溶解水的压力、溶解水的浓度、溶解水的流速和溶解水的温度等溶解参数,使岩盐试件处于三轴应力状态,达到真实模拟实际溶解环境的目的。

    一种基于WOA-LSTM模型的隧道瓦斯浓度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243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85107.2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OA‑LSTM模型的隧道瓦斯浓度预测方法,其包括构建WOA‑LSTM模型和瓦斯浓度数据集,设置LSTM网络的初始化参数,然后用数据集中的数据训练LSTM网络,训练过程中用WOA鲸鱼算法模块调节选取LSTM网络的关键参数,以LSTM网络输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LSTM网络的适应度值,当适应度值满足设定条件时输出LSTM模型的参数最优解,并结束训练;用训练好的LSTM网络预测隧道掌子面附近的瓦斯浓度值。本发明将LSTM网络和WOA鲸鱼算法模块结合,利用WOA算法优化对LSTM网络关键参数的选取,能显著提升LSTM网络对隧道掌子面瓦斯浓度的预测的精度。

    一种控制隧道开挖围岩体变形的可变预应力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8751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607832.X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的可变预应力支护方法,包括设置对拱架施加预应力装置使拱架顶压在围岩体上。通过对拱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使安装后的拱架与围岩体紧密贴合。在围岩变形初期,预应力施加装置柔性变形,随着围岩变形量的增加,拱架反作用于围岩的支护力逐渐增大;围岩变形达到设定值时,预应力施加装置由柔性变为刚性,使围岩最终变形量趋于恒定;本发明能减低围岩变形量,减小拱顶围岩最终施加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一种治理复杂岩层多滑面的抗滑桩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609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31649.4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复杂岩层多滑面的抗滑桩加固方法,包括若干根平行布置的抗滑桩,各根抗滑桩从上覆粉质黏土岩层向下贯穿上覆粉质黏土岩层和中间软弱岩土夹层后嵌入泥岩层中,部分间隔一定间距的抗滑桩的上端嵌入上覆粉质黏土岩层上方的路基中,且嵌入路基的抗滑桩贯穿路基中的滑移面。本发明治理复杂岩层多滑面的抗滑桩加固方法,其通过将抗滑桩的下端贯穿中间软弱岩土夹层与强度较高的泥岩层之间的主滑移面,并让部分抗滑桩的上端贯穿路基中的次级滑移面,从而使复杂岩层的各层滑坡体都得到抗滑桩的加固,解决了高填土软基边坡回填土修建路基的过程中存在的多滑面滑坡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