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46867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392511.1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Inventor: 约翰·D·扎莱夫斯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40 , F16H2048/385 , F16H4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组件,该差速器组件包括两件式差速器箱体、布置在形成于差速器箱体中的齿轮组室中的差速齿轮组、以及环形齿轮。互锁特征将两件式差速器箱体的第一箱体构件与第二箱体构件机械地互连并且限定连续的差速器箱体焊接表面。环形齿轮安装在差速器箱体上并且安装成使得环形齿轮的环形齿轮焊接表面与差速器箱体焊接表面对准。沿着对准的焊接表面的焊接接头形成将箱体构件与环形齿轮彼此连接的焊接接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983641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127290.5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原弘章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38 , F16H48/08 , F16H2048/382 , F16H2048/385 , B21K25/00 , B21K21/12 , B23P11/005 , F16H48/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齿圈附接至差速器壳的方法、夹具及差速器壳。将齿圈(12)附接至差速器壳(13)的方法包括:第一步骤,该第一步骤用于将齿圈(12)配装到差速器壳(13)的外周侧面上;以及第二步骤,该第二步骤用于使差速器壳(13)的铆接固定部(52)向外变形以防止齿圈(12)从差速器壳(13)脱落。在第二步骤中,沿着差速器壳(13)的旋转轴线方向推动具有能够与差速器壳(13)的铆接固定部(52)的内周表面(53)接触的倾斜表面(61)的夹具(60)以使铆接固定部(52)向外变形。夹具(60)的倾斜表面(61)和铆接固定部(52)的内周表面(53)经受表面处理以增大夹具(60)的倾斜表面(61)与铆接固定部(52)的内周表面(53)之间的摩擦。
-
公开(公告)号:CN103119333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080069193.6
申请日:2010-09-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H5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1/003 , F16H48/40 , F16H55/17 , F16H2048/382 , F16H2048/385 , Y10T403/47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焊接部的质量检查变得容易并且能够提高多个部件通过焊接部被接合的焊接部件的质量和功能的焊接结构。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焊接结构,包括:具有齿轮部和齿轮接合部的环形的内啮合齿轮;以及具有与齿轮接合部接合的箱接合部的箱,焊接结构通过在内啮合齿轮的轴向两端将齿轮侧焊接面和箱侧焊接面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部,将内啮合齿轮固定在箱上,齿轮侧焊接面是齿轮接合部的焊接面,箱侧焊接面是箱接合部的焊接面,焊接结构的特征在于,轴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焊接部被配置于在轴向上比齿轮部的齿轮端面更靠外侧的位置上,或者在轴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焊接部中,齿轮侧焊接面和箱侧焊接面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486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080033997.0
申请日:2010-01-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28 , B23K26/16 , B23K33/006 , B23K2101/008 , F16H55/17 , F16H2048/382 , F16H2048/385 , Y10T403/47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焊接强度和焊接质量的提高的焊接构造以及焊接方法。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焊接而接合的焊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部件接合的第二部件接合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部件接合的第一部件接合部,当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排列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焊接结构具有:空洞部,所述空洞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二部件接合部之间;以及焊接部,所述焊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二部件接合部被接合的接合面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空洞部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301162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080005782.8
申请日:2010-01-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08 , F16H57/037 , F16H2048/385 , Y10T29/49465 , Y10T74/2186
Abstract: 一种差速器装置(1)具有差速器壳体(2)和环形齿轮(3),差速器壳体容纳齿轮组(4、5),环形齿轮(3)被设置成配合到差速器壳体(2)。差速器壳体(2)和环形齿轮(3)被以能够绕驱动轴旋转的方式支撑。环形齿轮(3)由螺旋齿轮形成。环形齿轮(3)在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抵靠差速器壳体(2)。环形齿轮(3)和差速器壳体(2)在环形齿轮(3)和差速器壳体(2)的在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抵靠部分(33)处被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62932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18855.6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陈创
Inventor: 陈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08 , F16H48/22 , F16H48/38 , F16H2048/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噪型限滑差速器,包括有左右太阳轮、行星齿轮、十字行星架、左右行星座、摩擦片组以及差速器壳体,在壳体和摩擦片组之间设置有碟形簧,所述的碟形簧一端面顶持住摩擦片组,另一端面位于壳体的环形槽内。采用上述结构的差速器安装使用后,已经达到正常行驶时无噪音出现,转弯差速流畅,打滑路面可锁死使车辆前进,一侧驱动轮悬空时可锁止半轴使车辆脱困。此差速器的出现,可使安装使用的车辆达到竟技车辆的限滑性能,提高了安全性和脱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119333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080069193.6
申请日:2010-09-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H5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1/003 , F16H48/40 , F16H55/17 , F16H2048/382 , F16H2048/385 , Y10T403/47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焊接部的质量检查变得容易并且能够提高多个部件通过焊接部被接合的焊接部件的质量和功能的焊接结构。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焊接结构,包括:具有齿轮部和齿轮接合部的环形的内啮合齿轮;以及具有与齿轮接合部接合的箱接合部的箱,焊接结构通过在内啮合齿轮的轴向两端将齿轮侧焊接面和箱侧焊接面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部,将内啮合齿轮固定在箱上,齿轮侧焊接面是齿轮接合部的焊接面,箱侧焊接面是箱接合部的焊接面,焊接结构的特征在于,轴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焊接部被配置于在轴向上比齿轮部的齿轮端面更靠外侧的位置上,或者在轴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焊接部中,齿轮侧焊接面和箱侧焊接面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173708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0710163787.3
申请日:2007-11-01
Applicant: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7 , F16H48/08 , F16H48/40 , F16H57/0483 , F16H2048/385
Abstract: 用于在车辆差速器总成中传输扭矩的装置,其包括:环绕第一轴线的环形齿轮,壳体绕该轴线旋转;以及安装到环形齿轮上的差速器壳体,其包括环绕第一轴线的壁,在该壁上有绕第一轴线相互间隔并穿过壁厚度的端口,端口的周边,由第一和第二相对向的直边部分形成,各直边部分位于第二轴线的相对侧,但与第一轴线不平行,以及弓形角部分位于各直边部分的各末端,第二轴线相对第一轴线倾斜一个从20度至50度的角度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293387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080067239.0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H48/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3 , F16H48/40 , F16H2048/382 , F16H2048/385 , Y10T74/2186
Abstract: 在内啮合齿轮(3)与差速箱(2)的紧固结构中,在所述内啮合齿轮(3)上设置:齿轮侧压配面(21),其被设置成环形;凸部(23),其比所述齿轮侧压配面(21)形成于更内侧;以及槽口部(5),其隔着所述凸部(23)而被设置在所述齿轮侧压配面(21)的相反侧,在所述差速箱(2)上设置:箱侧压配面(6),其被设置为环形,所述齿轮侧压配面(21)被压配至该箱侧压配面(6);凸缘部(8),其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箱侧压配面(6)的外径尺寸,并且该凸缘部(8)被铆接至所述槽口部(5);以及箱侧平滑面(9),其通过与所述凸部(23)抵靠而相对于所述差速箱(2)定位所述内啮合齿轮(3),由此将差速箱(2)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388238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080016056.6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沟口典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40 , F16H48/08 , F16H2048/382 , F16H2048/385
Abstract: 一种差速器,其构造成使得第一差速器壳(12)和第二差速器壳(14)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重叠,使得第一差速器壳(12)的第一接合部——即,外向凸缘(42)的位于通孔(44)外周侧的部分(42a)——定位在第二差速器壳(14)的第二接合部——即,插入到通孔(44)中的接合突起(44)——的外周侧上。另外,齿圈(16)布置成沿轴线(O)的方向面对这两个接合部,并且在齿圈面对这两个接合部的部分处从外周侧进行激光束焊接。因此,这三个构件,即第一差速器壳(12)、第二差速器壳(14)以及齿圈(16)通过单次焊接操作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