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23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89322.0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MC桥臂与单相变压器并联的变频电路拓扑,属于柔性低频换流站技术领域,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和所述下桥臂串联在一起,所述上桥臂的工频侧并联有第一工频变压器,所述下桥臂的工频侧并联有第二工频变压器,所述第一工频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工频变压器的阀侧绕组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工频变压器与所述第二工频变压器相互串联。本发明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频器(M3C)拓扑节省1/3的换流阀子模块,相较于背靠背模块化多电平换频器拓扑节省1/2的换流阀子模块,采用本发明换频拓扑能显著降低柔性低频换流站(换频站)的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231905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011478194.8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广州番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Inventor: 余日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IJ的超高压全自动闭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打印技术领域,本系统为一个全闭环的超稳定EHT电压产生器系统,其对主充电电路(即EHT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实时的测量反馈,使主充电电路的输出电压值稳定,不会波动;而且本系统测量和控制主充电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当电流过大时,说明CIJ的偏转板可能有短路,提前自动开启保护电路;当EHT偏转电场内因微量的变化而产生对驱动电流的需求变化时,全自动闭环系统会自动调节电流使输出的电压稳定。此外,本系统在主充电电路输出端加了一个安全保护的限流器,以防止操作人员误接触EHT电极,提高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7352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79337.5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春龙 , 熊俊杰 , 左石 , 冉启华 , 鞠登峰 , 黄辉 , 梁云 , 赵海森 , 曾鹏飞 , 高志东 , 邓辉 , 孙晓艳 , 黄莉 , 黄凤 , 田文锋 , 杨智豪 , 王瑶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磁耦合的传能绝缘子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大电流发生装置、取能互感器、高频电能变换装置、磁耦合器、交流电源;大电流发生装置,用于产生模拟输电线路工况下的大电流;取能互感器,与大电流发生装置串联,用于感应大电流中可供高频电能变换装置利用的电能;高频电能变换装置,与取能互感器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将电能转换为高频交流电能;磁耦合器,与高频电能变换装置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将高频交流电能传输到传能绝缘子的输入端;交流电源,与传能绝缘子的高压端相连,用于为传能绝缘子提供工频高电压。通过本发明,解决取能互感器和被测传能绝缘子高压端之间的绝缘问题,保证被测传能绝缘子测试过程中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800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19427.0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交换流器,电压匹配模块生成第一交流电压,第一交流电压为半波电压;频率变换模块生成第二交流电压,第二交流电压为半波电压,且第一交流电压与第二交流电压极性相同;第一频率电压生成模块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按照第一预设频率与第一预设间隙进行极性反转,生成正负交替的第一频率电压;第二频率电压生成模块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与第二交流电压相加得到的电压,按照第二预设频率与第二预设间隙进行极性反转,生成正负交替的第二频率电压。本发明利用半波变频的思想,能够利用三个桥臂实现交交变频,降低换流器拓扑复杂程度,同时大幅减少模块数及器件使用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024569.8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邵阳学院
IPC: H02M1/00 , H02M5/04 , H02M5/06 , H02M5/10 , H02M5/293 , H01F27/24 , H01F27/28 , H01F27/30 , H01F27/40 , H01G4/32 , H01G4/38 , H01G4/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升压交流桥式变流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第一I型磁芯,第一、第二和第三E型磁芯;第一和第二E型磁芯分别位于第一I型磁芯上下方、第三E型磁芯位于第二E型磁芯下方;第一、第三、第二、第五、第四和第六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分别绕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E型磁芯的左右磁柱上。本发明采用柔性多层带材集成技术创制六个集成绕组,将一个滤波电感、两个滤波电容、两个串联谐振电感、两个串联谐振电容、两个并联谐振电容和两个变压器全部集成在一组E‑I‑E‑E型磁芯中,通过缩减无源元件体积提高电路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8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13444.4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桥臂及桥臂电抗器布置方法。本发明根据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中子换流器的两种组合方式,提出了一种桥臂及桥臂电抗器的位置布置方法;根据子换流器间的三种位置关系,确定了子换流器内部3个桥臂位置的布置方式。利用本发明可有效防止桥臂间不经过桥臂电抗、变压器等元件并联而造成的直通短路故障,提高了柔性低频输电换频阀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000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08192.1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频输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M3C拓扑结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分别基于M3C拓扑结构交流侧频率和电压确定d轴电流分量指令值和q轴电流分量指令值;基于所述d轴电流分量指令值和q轴电流分量指令值控制所述M3C拓扑结构中各桥臂的通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M3C输入侧和输出侧有功类控制目标有功功率以及无功类控制目标无功功率的调节问题,达到电力平衡和频率的统一,并增加了前馈控制,提高系统的调节的快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98599.3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矩阵变换器的最大无功控制能力实现方法,该方法以输入输出电压矢量定向,分别将参考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分解成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用输入电压合成参考输出电压,该过程在所述电压定向方式下亦代表输出有功电流合成参考输入有功电流,用输出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分别合成参考输入无功电流,使输出电流直接参与到矩阵变换器调制算法中;最后选取不同的输入输出基本矢量形成两个对等控制过程的全部组合,比较每一组合的最大无功控制能力,选用具有最大无功控制能力的组合对矩阵变换器进行调制以实现其最大无功控制能力。本发明可实现矩阵变换器的最大无功控制能力,有利于突破矩阵变换器无功控制瓶颈,促进矩阵变换器的发展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3206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96424.3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矩阵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过调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基本矢量、六边形矢量和圆形矢量合成参考电压矢量;步骤2,计算参考电压矢量幅值,并确定调制比;基于调制比,判断矢量组合,如果调制比不在0.866~0.909区间,则参考电压矢量由六边形矢量和圆形矢量合成,如果调制比在0.866~0.909区间,则参考电压矢量由六边形矢量和圆形矢量合成;步骤4,基于基本矢量、六边形矢量和圆形矢量的权重参数,按照矢量合成的伏秒原则,计算基本矢量、六边形矢量和圆形矢量的占空比。
-
公开(公告)号:CN1125110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37435.4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深圳市双平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韦伟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频高压介质阻挡放电电路,该电路包括有主回路和至少一路负载回路;每一路所述负载回路均与所述主回路连接;其中,主回路包括有:用于将工频市电转换成为具有源频率f0、源电压U0的交变方波输出的电源转换模组;主回路还包括有串联谐振模组,串联谐振模组的其中一端连接电源转换模组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串联谐振模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组的另一个输出端;每一个所述负载回路均与所述串联谐振模组并联;串联谐振模组具有其固有谐振频率f,电路工作时,电路中保持f=f0。该电路利用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特性,能够产生高频高压正弦交流电以供负载使用。保证负载其稳定、高效、持续、可靠地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