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991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161301.3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H04L5/00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CF‑mMIMO场景下基于正交导频的活跃用户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信息采集:在进行上行导频训练阶段之前,CPU采集各个用户和AP之间的大尺度衰落信息;导频分配:CPU根据大尺度衰落信息,利用以误检率最小为目标的导频分配方案对各个用户进行初始导频分配;活跃用户检测:在上行导频训练阶段,各个活跃用户向AP发送导频信息,各个AP将其接收的信息映射到导频池中的各个导频信号上,并得到各个映射符号的能量;通过判断各个映射符号的能量是否大于能量阈值,来判断各个导频符号对应的AP附近的用户是否被激活,并将该是否被激活信息汇报给CPU。本发明提出导频方案与其他导频方案相比可以最小化用户的活跃误检测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726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59626.0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高速摄影装置,包括水密相机筒,所述水密相机筒内具有用于固定相机的主体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第一自动转动装置和第二自动转动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用于周向夹持所述相机的调焦环;所述第一自动转动装置用于转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使所述调焦环转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用于周向夹持所述相机的光圈环;所述第二自动转动装置用于转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使所述光圈环转动;所述水密相机筒的前端具有便于所述相机的镜头拍摄的视景窗。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速摄影装置,具有水下自主调焦功能,克服了传统水下高速摄影装置相机与镜头不匹配带来的无法自动对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8036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0945451.2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62 , G06V10/44 , G06V1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探地雷达地下空洞目标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共6个步骤:对已获取的地下空洞目标的探地雷达回波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横向波纹得到抑制的图像;对生成的图像进行预筛选标注明确空洞目标像素位置;利用已标注的数据进行图像增广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具有相似分布的图像;利用增广图像数据集,使用三种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向量数据集;将获得的特征向量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对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权重模型;将获得的验证集输入得到的权重模型,对地下空洞目标探地雷达回波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分类。本发明解决现有方法难以检测识别地下空洞目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85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3635.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焰流烧蚀实验背温微区成像涂料、制备及使用方法,包括:100质量份环氧树脂、10‑20质量份环氧树脂偶联剂、5‑40质量份稀土感温粉末;将温度成像涂料各组分混合后搅拌均匀;经涂覆、烘干和固化工序形成背温微区成像涂料。温度成像方法为使用980nm面光源照射,并监测涂覆面发光,根据铒离子2H11/2和4S3/2两个能级向基态4I15/2跃迁发光(典型发光峰分别为521nm和539nm)的荧光强度比来表征温度,温度分辨率可达毫米级别。本发明适用于焰流烧蚀考核、石英灯高温辐射考核等高温考核方式,可满足对样品背面进行微区温度成像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570144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1910778206.X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G06Q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DM系统的超级BOM构建方法,通过搭建由可配置产品部件创建模块(1)、通用产品部件创建模块(2)、普通产品部件创建模块(3)、部件关联模块(4)、选项选择创建模块(5)和选项选择关联模块(6)构成的基于PDM系统的超级BOM构建系统来完成,实现涵盖可配置产品管理、通用产品管理、产品借用并结合模型驱动和直接创建的全方位多方式构建超级BOM,实现产品型谱的结构化和参数化,支持已有产品的快速复用和新产品的快速生成,解决以往方法构建的超级BOM不完整、可用性差、产品功能性能参数信息无法有效提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4973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08893.2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 H04B17/373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MIMO混合预编码方法;首先设计基础学习器;采用传统部分连接结构的混合预编码算法构造CNN网络的数据集,构建损失函数;然后设计高级学习器;构建数据集,利用元学习MAML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元训练和元微调,完成网络在全新的环境的适应;本发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替代传统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获得预编码矩阵的批量预测能力,并巧妙利用模拟预编码器的部分连接结构,减小神经网络的规模,降低预测时间开销,同时利用元学习MAML算法提高了神经网络环境普适性的能力,保证网络在全新的环境中能够快速适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1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61301.3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H04L5/00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CF‑mMIMO场景下基于正交导频的活跃用户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信息采集:在进行上行导频训练阶段之前,CPU采集各个用户和AP之间的大尺度衰落信息;导频分配:CPU根据大尺度衰落信息,利用以误检率最小为目标的导频分配方案对各个用户进行初始导频分配;活跃用户检测:在上行导频训练阶段,各个活跃用户向AP发送导频信息,各个AP将其接收的信息映射到导频池中的各个导频信号上,并得到各个映射符号的能量;通过判断各个映射符号的能量是否大于能量阈值,来判断各个导频符号对应的AP附近的用户是否被激活,并将该是否被激活信息汇报给CPU。本发明提出导频方案与其他导频方案相比可以最小化用户的活跃误检测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3601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851283.6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 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开发技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流场计算方法,属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领域,包括:尾焰流场模型建立的参数化及模板化;尾焰流场网格划分的参数化及模板化;尾焰流场求解的参数化及模板化;尾焰流场计算参数输入及模板化脚本运行。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模型建立过程,提高了模型建立的效率;建立网格划分的参数化模板,避免了传统CFD求解过程中时间占比较高的网格划分过程,提高了网格划分效率;能够自动完成复杂的物理模型、边界条件、求解参数等设置,避免了大量重复性工作,提高了求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8036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44158.4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2.5D‑CNN算法的三维探地雷达图像地下管线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对已经得到的探地雷达的三维回波图像进行直达波去除,以及小波去噪;步骤2:将已预处理的探地雷达的三维回波图像进行标注,分别为横向管线、纵向管线、地下空洞和无目标四类,并将其打乱,随机分配至训练集和验证集;步骤3:利用步骤2的训练集和验证集对2.5D‑CNN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权重模型;步骤4:利用步骤3获得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探地雷达三维回波图像进行管线目标识别检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方法识别地下管线目标效率低以及准确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6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143927.2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 北京赫普特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B7/0413 , H04B7/0426 , H04W52/14 , H04W72/04
Abstract: 一种CF‑mMIMO下的用户分簇及功率分配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是为了解决目前的用户分簇方法的计算量较大导致的不易于实现,以及用户的功率分配方法还需要提供提高服务的公平性的问题。本方法通过最大化所有用户的最小SINR,从而最大化接入网络的用户,最小化用户的掉线率。不需要知道用户的具体位置信息就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簇,该分簇方法的计算量较低,更易于实现;对于功率控制系数分配,该算法保证了最大化簇内所有用户的最小SINR,保证了用户服务的公平性以及用户的接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