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4743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921264.5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3/26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与渐进损伤的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疲劳性能预测方法,建立SMC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基于SMC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生成该材料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连续损伤准则判断循环加载过程中有限元模型各网格单元的疲劳损伤状态并计算损伤参数,通过删除失效单元或节点模拟疲劳损伤扩展过程,对SMC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分析以及疲劳寿命预测;基于大量疲劳寿命预测结果构建机器学习疲劳寿命预测代理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机器学习疲劳寿命预测代理模型进行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疲劳性能预测。本发明基于渐进损伤分析方法,可实现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疲劳寿命及失效行为的准确预测,同时根据相关数据集训练了机器学习疲劳代理模型,提高预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730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652001.9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膜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彩色阳光控制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动态彩色阳光控制膜,依次包括透明基材层、氧化钒相变层、阳光控制层,该动态彩色阳光控制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反射色随温度发生可逆的色彩变化,其高低温状态下的反射色总色差≥10.0,色彩变化于目视明显可见。本申请动态彩色阳光控制膜,反射色呈彩色并可随温度发生显著的可逆变化,可作为彩色节能镀膜玻璃或彩色柔性节能膜,在节能的同时,赋予其装饰,示温,或温度示警等动态色彩变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048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646291.6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彩色低辐射膜,制法及用途,涉及低辐射膜技术领域,其结构由透明基材上至少一个氧化钒相变层和一个反射层构成,动态彩色低辐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反射色随温度发生可逆的色彩变化。本发明制备的动态彩色低辐射膜,在展现传统低辐射膜节能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显著并可逆地改变自身的反射色彩。将其制备在柔性或刚性的透明基材表面,除获得鲜明的动态装饰效果外,还可用于示温,温度示警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59692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36413.4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材料信息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族谱文件编号模块、测试文件编号模块、显微组织文件编号模块和文件合成模块;族谱文件编号模块包含了新建族谱数据子模块和族谱数据查询子模块;新建族谱数据子模块用于新建材料的族谱信息;族谱数据查询子模块根据材料类型列出对应材料编码的族谱数据;测试文件编号模块包含新建拉伸数据子模块、新建LCF数据子模块以及新建HCF数据子模块,分别用于生产相应的测试文件;显微组织编号模块包含新建显微组织数据子模块和传入显微组织照片子模块;文件合成模块用于对族谱文件编号模块、测试文件编号模块、显微组织文件编号模块输出的测试文件与实验文件进行合成,形成包含实验数据的最终的测试文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00159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07701.3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头可变的RTM整体成型复合材料弹翼及其制造方法,沿翼展方向的两端分别布置根肋和端肋,在根肋和端肋之间设置前梁和后梁,前梁和后梁分别垂直根肋和端肋;位于根肋侧的前梁、后梁的端部向外延伸并越过根肋,前梁、后梁伸出的部分作为前梁、后梁的连接接头;根肋和端肋之间由前梁和后梁分隔出的三个区域分别使用泡沫进行填充,在填充泡沫后的整体结构外部通过上蒙皮和下蒙皮进行覆盖获得弹翼,弹翼采用全碳纤维复材,提高弹翼承载能力,同时避免混合结构中金属件复杂、变形以及连接方式复杂的问题。另外,本申请采用的RTM整体成型工艺制备弹翼结构,为产品接头形式改变提供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97167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24198.8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 集萃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连接件剖面图像自动分割方法,针对轻量化连接工艺,收集连接件的剖面图像作为样本图像,对每一张样本图像通过标注工具进行标注,标注出图像中不同板材、紧固件及其它关注区域位置,生成标注后样本图像对应的掩码图像及文本文件,并将其与原图一起作为训练样本;将训练样本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生成对应的掩码图像及文本文件;选择或搭建基于图像实例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针对选择或搭建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环境的搭建;设置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训练参数;将训练样本加入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得到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连接件的剖面图像自动分割。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665451.7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 集萃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冲孔铆接工艺仿真模型参数分析与校核的方法,首先制定物理实验并建立仿真模型,对比实验和仿真的特征输出变量,确定模型误差;选取潜在的不确定参数并确定参数取值范围;获取仿真实验设计样本并运行仿真得到样本输出;建立高精度机器学习模型;基于Sobol分析各模型参数对仿真模型输出影响的显著性;确定模型参数校核对应的数学优化问题;以具有显著性的模型参数为变量,获取仿真实验设计样本,并运行仿真得到样本输出;建立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仿真模型参数与仿真模型输出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的高精度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全局优化算法和高精度机器学习模型对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模型参数进行校核;更新仿真模型参数;本方法能有效提高自冲孔铆接工艺仿真模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8115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751757.4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X射线显微镜的原位力学研究系统,包括CT成像单元、多维台、力学试验单元、加热单元和拉伸台;CT成像单元包括X射线源和X射线探测器,多维台安装在X射线光源和X射线探测器的中间;力学试验单元包括加载机构、力传感器、光源和CCD相机,CCD相机的中心位置和光源、试样在同一高度上;加载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力传感器连接拉伸台;拉伸台的外罩将加载机构整体包裹在内部;拉伸台的支撑座用于包裹拉力杆;支撑座的顶部为上夹具用于对试样的上部进行夹持,在支撑座的侧壁为蓝宝石窗口用于通过透X射线和可见光;加热单元包括激光器、热电偶和温控仪构成控制回路,对试样温度进行控制,实现高温力学特性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94619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23421.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常州大学 , 江苏瑞复达高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凯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IPC: C04B7/26 , C04B7/147 , C04B7/36 , C04B7/38 , C04B7/43 , C04B7/32 , C04B12/04 , C04B24/06 , C04B22/16 , C04B24/24 , C04B24/00 , C04B24/18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煅烧二次铝灰制备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将石灰石进行粉碎和球磨后与煅烧二次铝灰、生铝矾土、粉煤灰混合球磨得到粒度≥200目的生料,过筛后的生料在1000~1450℃煅烧1~3h得到铝酸盐水泥熟料。再加入调节剂和减水剂,解决了铝酸盐水泥水化后期因亚稳态水化铝酸钙向稳定态转变,强度下降和铝酸盐水泥强度成型需要更大的水灰比的问题。以煅烧二次铝灰为原料,成分更加清洁,性能更加稳定,且能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铝酸盐水泥熟料的烧结时间和凝固时间,其中含有大量活性Al2O3和SiO2,经过水化反应力学性能显著增加,使水泥净浆有更强的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1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42273.5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形锻件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环形锻件散热优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计环件的风冷散热实验,建立包含环件与风机的三维空间模型,三维空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对流换热仿真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并获得环件温度场变化,将仿真模型中获得的温度场变化与风冷散热实验获得的温度场变化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与边界条件设置的准确性,改变不同风冷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影响环件散热性能的关键参数,并设计确定出最优的风冷参数。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实验与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环件在风冷条件下的温度场特点,确定了环件最优的散热参数,显著提高了环件的风冷散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