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焦探测的大深径比微孔测量传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0635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648840.3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基于共焦探测的大深径比微孔测量传感方法及装置属于精密仪器制造及测量技术领域,适用于大深径比微孔的测量;在装配台上安装第一连接架A、第二连接架A、第三连接架A、第四连接架A、第五连接架A、第六连接架A、第七连接架A、第八连接架A、第四连接架B、第五连接架B、第六连接架B、第七连接架B、第八连接架B和二维调整架,激光光源、准直透镜、分光棱镜、偏振分光棱镜A、四分之一波片A、显微物镜A、收集物镜A、光电探测器A、偏振分光棱镜B、四分之一波片B、显微物镜B、收集物镜B、光电探测器B分别装配在第一、二、三、四A、五A、六A、七A、八A、四B、五B、六B、七B、八B连接架上,在二维调整架上安装有光纤探针测头的光纤杆。本装置具有制作简单,分辨力高,实时性好,测量力小,具有测量大深径比微孔能力的特点。

    基于量子混沌映射和DNA编码的图像加密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540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11918.3

    申请日:2018-05-03

    Inventor: 张健 霍达

    Abstract: 为了保证图像信息的安全,结合量子混沌系统和DNA编码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混沌映射和DNA编码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采用量子Logistic混沌产生随机序列对图像进行循环移位进行置乱;然后采用量子混沌映射对图像进行动态DNA编码;再采用Lorenz混沌进行DNA加法、异或对图像进行扩散;最后采用量子混沌对图像进行DNA解码得到密文图像。通过以上几部分的结合得到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可以通过给定不同的混沌初值对图像进行加密。

    一种木耳挂袋栽培的方法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2170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389114.X

    申请日:2014-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耳挂袋栽培的方法,在大棚内部按等间隔平行设置每组三根梁,每根梁上垂直于地面拴有绳,三根绳形成的横截面成等边三角形,每根绳的一端与等边三角环扣的一端点连接,由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在绳上系有多个等边三角环扣,然后在每个等边三角环扣上固定一个菌袋,挂袋密度可以达到100?120袋/m2。耳片生长前期,早晨喷水0.5?1.0小时,白天每隔2?3小时喷一次水,每次10分钟,晚上喷水1.5?2.0小时,耳片生长后期,早晨喷水0.5?1.0小时,晚上喷水1.5?2.0小时,白天不浇水直到耳片充分展开;本方法提高了木耳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出的木耳品质佳、口感好、色黑、胶质感强。

    一种富含沙棘黄酮元蘑的栽培料配方及其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935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25382.2

    申请日:2016-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沙棘黄酮元蘑的栽培料配方及其栽培方法。配方按质量百分数含有:10%-30%的沙棘果渣、50%-70%的硬杂木屑、15%的麦麸、3%的豆粉、1%的石灰和1%的石膏。栽培方法如下:一、按栽培料配方进行称料和拌料;二、装袋和灭菌;三、接种和养菌;四、划口和出菇管理;五、采收。本发明得到的元蘑,经测定黄酮含量大幅提高,可有效预防高血脂、高血糖、抑制血小板凝聚、心力衰竭等疾病,大大提高了元蘑的保健功效,而且栽培中缩短了元蘑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增加了元蘑的产量。

    一种高效分离松茸菌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228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25357.9

    申请日:2015-07-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分离松茸菌种的方法,方法是利用松茸的孢子分离,夹取松茸的组织块,组织块既包含菌褶又包含菌肉部分,粘于培养皿盖内表面正中间,菌褶部分向下,成熟后的菌褶可以喷洒大量孢子,松茸孢子落到培养基上即可萌发成纯菌丝体。利用该方法及培养基分离松茸菌种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且操作简单易行,所需材料少;组织块与培养基没有直接接触,避免了一些杂菌污染,大大降低了污染率;使用本发明中的培养基培养松茸孢子,萌发率高,菌丝粗壮,生长速度快,形成明显的气生菌丝。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松茸利用菌褶分离成功率不理想、易污染、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极其缓慢,难以迅速扩增等问题。

    基于图像处理的按需式微熔滴喷射过程的测控装置及其测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9980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23580.7

    申请日:2014-12-02

    Abstract: 基于图像处理的按需式微熔滴喷射过程的测控装置及其测控方法,属于按需式喷射打印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靠手动调节金属微熔滴喷射装置逐渐达到稳定状态费时费力,且不能实时保证喷射过程的稳定性,很难达到精确控制要求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拍摄装置配合与微熔滴喷射相同步的频闪光源,得到微熔滴喷射过程的实时图像,经图像采集及处处理模块处理后得到微熔滴喷射过程的实时信息,微滴喷射信号控制模块3根据图像提取的特征,判断金属微熔滴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并通过微滴喷射信号控制模块改变驱动信号的相应参数来调整,直至各项指标达到设定的条件;进行喷射和打印沉积。它用于按需式喷射打印时,调节金属微熔滴喷射装置逐渐达到稳定状态。

    一种菌袋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该菌袋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54564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234907.5

    申请日:2012-06-25

    Abstract: 一种菌袋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该菌袋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利用林区抚育下来的木段和伐余物枝桠材加工成的颗粒状木屑为栽培原料,采取仿照野生木段中木耳的出耳和生长方式,进行菌袋密集划口,使木耳的朵形、耳片厚度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模拟自然条件下出耳的方式,很好地协调空气湿度、通气和光照的关系,促进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使黑木耳的色泽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本发明使用的菌种是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黑木耳菌种(保藏号为黑木耳DL202 CCTCC M 2011138)。本发明解决相应的食用菌生产所需原料木屑来源不足的问题,生产出的黑木耳,品质优良,显著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一种制备镍基磁性活性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833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47077.3

    申请日:2010-04-15

    Abstract: 一种制备镍基磁性活性炭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磁性活性炭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粉末活性炭使用中采用过滤分离法容易引起筛网堵塞或活性炭流失的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将活性炭浸没于壳聚糖乙酸溶液,过滤,然后将滤渣烘干;二、表面活化处理;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活性炭加入到步骤二所得的滤液中搅拌施镀,过滤、洗涤,再烘干,即得镍基磁性活性炭。本方法可将磁性的金属镍引入活性炭,得到的镍基磁性活性炭使用后不用过滤即可将镍基磁性活性炭完全分离出来,既可解决粉末炭的分离问题又能解决磁性物质吸附容量小的问题。

    二自由度解耦大行程柔性结构微动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6155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1587925.1

    申请日:2022-12-06

    Abstract: 二自由度解耦大行程柔性结构微动平台,属于微动平台技术领域。它提供一种基于杠杆放大、能够实现高精度、大行程、运动解耦的微动平台。机架为框型结构,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压电陶瓷驱动单元分别设置X轴和Y轴,工作平台设置在X轴和Y轴的交点上,并柔性安装在机架上,两个压电陶瓷驱动单元各通过一个柔性铰链放大单元结构带动工作平台1沿X轴、Y轴移动。本发明柔性铰链结构一体制造,且结构完全对称,以便微动平台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在每个柔性放大单元具有两个放大机构,其中一个为二级放大机构,另一个可以将前放大机构的输出位移再一次放大。最后可实现在工作平台上位移方向有大行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