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61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968076.8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工业放射性污染场址整治方案选取方法,包括步骤:收集放射性污染场址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样品信息的确定,并获取预定残留放射性水平;根据土壤样品信息,对整治方案进行初步筛选,获取初步方案;对初步方案进行逐一实验,基于实验结果进行比选,获取最终整治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工业放射性污染场址整治方案选取系统,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核工业放射性污染场址整治方案选取方法及系统可实现对具体特征放射性污染场址的环境整治技术的前期筛选和实验室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545683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966647.4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nventor: 于志翔 , 陈海龙 , 廉冰 , 王彦 , 董豫阳 , 王猛 , 苏自强 , 康晶 , 赵杨军 , 杨洁 , 刘畅 , 罗恺 , 陈佳辰 , 陈佳 , 武翡翡 , 岳琪 , 蒙滨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核素污染场地吸入途径概率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场地吸入途径概率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调研国外放射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方法模型,经过对比分析后,选择使用范围广、成熟度高的确定论模式,然后选择影响较大的吸入途径,研究空气/土壤浓度比、面积修正系数、覆盖和深度修正系数、居留系数以及空气年摄入量等吸入途径的环境转移系数的相关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进而得到吸入途径的环境转移系数的概率分布函数,并求得吸入途径基于概率分布的剂量值,再通过与相关标准规定的剂量进行比对,得到放射性污染场地吸入途径风险评估结论,为公众所受剂量评估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024669.X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nventor: 陈佳辰 , 杨洁 , 王彦 , 廉冰 , 苏自强 , 康晶 , 岳琪 , 蒙滨驰 , 于志翔 , 陈佳 , 武翡翡 , 陈海龙 , 石熠堃 , 董豫阳 , 刘畅 , 赵杨军 , 罗恺 , 潘伟 , 王猛 , 李洋 , 陈泓旭 , 郝志强 , 刘腾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释放源项的模拟计算方法,根据厂房内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建立相应的三维几何模型,在三维几何模型的基础上,以流体力学、传热学、多相流运动为理论基础,建立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数值模型,并将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校准所采用的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数值模型;利用验证校准后的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数值模型,根据实际洒落景象开展模拟计算以获取释放源项。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释放源项,为国内核燃料循环设施厂房放射性核素释放源项库的建立以及为事故后的应急和清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7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83973.0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灾事故后考虑粒径分布的吸入剂量转换因子估算方法,在火灾事故后,根据应急人员在火灾事故救援时的活动强度,确定人的呼吸率,根据不同时间段含铀化合物的粒径分布,参考国内外给出的不同粒径分布的剂量转换因子,结合火灾的温度、时间点,估算出参与应急的工作人员吸入剂量的精细化剂量转换因子。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考虑火灾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燃烧温度情况下的粒径分布对吸入剂量转换因子的影响不同,从而对事故后的工作人员的吸入剂量进行了精细化评估,相对于以往事故估算方法,对参与火灾应急的工作人员的事故后剂量估算更为精准、更接近于现实情况,适用于事故初期的应急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精细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7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83966.0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爆炸事故后考虑粒径分布的吸入剂量转换因子估算方法,将爆炸事故分为爆炸初期和第二阶段,爆炸初始为始发阶段预设时间之内,第二阶段为持续燃烧过程,爆炸初期根据爆炸当量和含铀金属的质量关系构建出的含铀可吸入气溶胶的释放量,进而估算第一吸入剂量转换因子;第二阶段,根据不同粒径占比关系给出的参与应急的工作人员吸入剂量转换因子,通过对爆炸事故后的工作人员吸入剂量转换因子进行分段估算,从而对事故后的工作人员的吸入剂量进行了精细化评估。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相对于以往事故估算方法,对工作人员的事故后吸入剂量估算更为精准、更接近于现实情况,适用于应急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精细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2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37544.2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nventor: 陈佳辰 , 陈海龙 , 康晶 , 廉冰 , 王彦 , 杨洁 , 苏自强 , 武翡翡 , 岳琪 , 蒙滨驰 , 于志翔 , 董豫阳 , 刘畅 , 陈佳 , 赵杨军 , 罗恺 , 潘伟 , 王猛 , 李洋 , 陈泓旭 , 石熠堃 , 郝志强 , 刘腾
IPC: G06F30/28 , G06F30/18 , G06F30/17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FD的再悬浮装置送排风布置方式优化方法,通过构建不同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下的放射性气溶胶颗粒再悬浮装置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空间网格模型,将空间网格模型导入流体力学软件中进行CFD仿真,对不同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下的放射性气溶胶颗粒再悬浮状况进行模拟,按照预设指标选择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作为最优方案,以最优方案对试验所用再悬浮装置进行设计优化。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对不同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下放射性气溶胶再悬浮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送排风口布置的最优方案,根据送排风口布置最优方案,指导再悬浮试验装置的送排风布置方式,避免了设计冗余,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2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37539.1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nventor: 陈佳辰 , 康晶 , 廉冰 , 王彦 , 苏自强 , 陈海龙 , 于志翔 , 杨洁 , 武翡翡 , 石熠堃 , 岳琪 , 蒙滨驰 , 董豫阳 , 刘畅 , 陈佳 , 赵杨军 , 罗恺 , 潘伟 , 王猛 , 李洋 , 陈泓旭 , 郝志强 , 刘腾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舱室内核材料爆炸事故模拟展示方法及系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密闭舱室内核材料爆炸的三维模型,结合核材料爆炸事故谱,构建典型的核材料爆炸事故场景,将建立的密闭舱室内核材料爆炸三维模型和构建的典型核材料爆炸事故场景作为输入条件,对核材料爆炸事故场景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核材料爆炸事故场景下爆炸模拟计算结果,对密闭舱室内核材料爆炸的三维模型、典型核材料爆炸事故场景以及不同事故场景下爆炸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展示。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使现场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为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化爆事故后果评价以及常规爆炸事故污染物扩散评估等都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6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18258.9
申请日:2022-12-15
Inventor: 廉冰 , 陈海龙 , 于志翔 , 岳琪 , 董豫阳 , 苏自强 , 康晶 , 王猛 , 王彦 , 李洋 , 赵杨军 , 杨洁 , 罗恺 , 刘畅 , 陈佳 , 蒙滨驰 , 武翡翡 , 陈佳辰 , 熊纬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核事故剂量评估方法。本发明针对核事故释放时间短、环境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快、辐射环境监测数据无法表征放射性核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的问题,基于事故情况下环境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时间积分浓度计算方法、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克里金插值方法,采用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和大气扩散模型预测结果,得到基于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环境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并通过计算结果精准评估人员受照剂量,从而建立基于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核事故剂量精准评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8097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71366.5
申请日:2022-12-08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核设施厂址筛选的气载流出物所致剂量分级评估方法,属于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评价精度需求确定采用的评估等级,然后使用对应的简化方式计算大气稀释因子和大气筛选系数;S2、将气载流出物的年排放量作为输入,使用对应评估等级的所述大气稀释因子计算得到距源项释放点指定距离的放射性浓度;S3、使用对应评估等级的所述大气筛选系数计算得到距源项释放点指定距离的放射性浓度由各种照射途径导致的公众剂量。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根据评价精度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简化,实现对气载流出物排放省时省力的快速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7965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3604.8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nventor: 于志翔 , 陈海龙 , 廉冰 , 王彦 , 董豫阳 , 王猛 , 苏自强 , 康晶 , 赵杨军 , 杨洁 , 刘畅 , 罗恺 , 陈佳辰 , 陈佳 , 武翡翡 , 岳琪 , 蒙滨驰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核素污染场地食入途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建立剂量评价模型;统计食入途径环境转移系数的相关参数;建立食入途径环境转移系数相关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形成食入途径剂量风险评估模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放射性核素污染场地食入途径风险评估系统,采用放射性核素污染场地食入途径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可通过对模式输入参数的概率分布研究,得到陆生植物、肉类、奶食入途径环境转移系数结果的概率分布,最终建立放射性污染场地基于概率论的风险评估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