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745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90988.1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佳文 , 孟宪明 , 吴志新 , 张赛 , 朱向雷 , 吴昊 , 田杰斌 , 任鹏飞 , 石兴博 , 郑崇嵩 , 郑鑫福 , 郝剑虹 , 崔东 , 李武成 , 李涛 , 宋通 , 杨明远 , 李璐瑶 , 王思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成形模具结构,包括第一镶块、第二镶块、第三镶块、第四镶块、基座组件和紧固组件,第一镶块、第二镶块、第三镶块、第四镶块之间均通过紧固组件连接,第一镶块、第二镶块、第三镶块、第四镶块底部均通过紧固组件安装至基座组件。本发明有益效果:因温成形模具生产过程需要进行快速冷却,模具内部有冷却管路,并且因加工限制,制作成本等因素,通常需要设计成多个镶块结构。通过本方案可以将多个镶块连接紧固成一个整体。两个镶块的连接处,利用螺栓进行锁紧,可以极大的提高两个镶块连接处冷却水道的密封性能。同时利用底座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再以模块的形势进行装配,可以有效的提高模具组装及后期维护过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7892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225171.3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涛 , 孟宪明 , 吴志新 , 张赛 , 朱向雷 , 吴昊 , 任鹏飞 , 田杰斌 , 郑崇嵩 , 郑鑫福 , 刘佳文 , 郝剑虹 , 崔东 , 石兴博 , 李武成 , 宋通 , 杨明远 , 李璐瑶 , 王思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温成型地板横梁及其成型方法,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地板横梁中段、右部加强段、左部加强段和2个翻边连接段,地板横梁中段两端分别连接至右部加强段、左部加强段,右部加强段、左部加强段外侧分别连接一个翻边连接段。本发明通过将多个零件集成到一个零件上可减少拼焊时的焊点,减少零件连接时的交叉重叠部分,减轻零部件的重量,简化生产工序;在热成型基础上降低了成型温度,降低了零件制造中的碳排放,控制了零件表面脱碳层的厚度,提高了零件的精度和质量;对板材两侧与其他零件连接部位进行了一体化加强,提高了车辆侧碰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50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011061654.7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板低周应变疲劳控制方法,将薄板样品卷成管状,对连接处进行焊接;对试样进行准静态拉伸试验,获取材料基础力学参数;将预制试样置于疲劳试验机中锁紧,将预制试样两端封闭,其中一个端上留有预留孔,通过预留孔向预制试样内腔通入流动介质;将引伸计夹持到预制试样的中间段;根据获取的材料基础力学参数,设置试样疲劳参数,进行应变疲劳测试。本发明所述的薄板低周应变疲劳控制方法可有效解决薄板低周应变疲劳试验中薄板压缩失稳问题,且引伸计容易放置,试验过程稳定性好;不使用防屈曲装置,试验过程中试样表面与防屈曲装置之间没有摩擦,消除了试样表面摩擦对疲劳测试精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02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56310.6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佳文 , 孟宪明 , 吴志新 , 张赛 , 崔东 , 王建海 , 朱向雷 , 李洪亮 , 吴昊 , 石兴博 , 李金柱 , 任鹏飞 , 田杰斌 , 郑崇嵩 , 罗原 , 郑鑫福 , 郝剑虹 , 李长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反馈调节的温成形冲压系统,包括:执行系统,完成生产过程;采集系统,采集所需的参数数据;判定系统,对采集系统获取的参数数据与设定标准进行判断;控制系统,参考判定系统的判定结果控制执行系统。本发明有益效果:基于反馈调节的温成形冲压系统,通过本系统控制的冲压过程,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并与预定数值进行对比,如果过程出现异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动态调整,保证成型过程的高质量高效率进行,从而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4733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210123172.2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整双螺旋凸起焊接电极的修模刀具及修模方法,包括刀具组件、往复步进电机、推进螺杆、螺杆支撑座、固定台座、刀组旋转基座、基座锁定块和2个电极组件,所述刀具组件一侧上下分别设有一个电极组件,刀具组件底部固定连接至刀组旋转基座,刀组旋转基座底端转动连接至基座锁定块,基座锁定块啮合连接至推进螺杆的一端,推进螺杆的另一端穿过螺杆支撑座固定连接至往复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修整双螺旋凸起焊接电极的修模刀具及修模方法,本发明的切削刀具可以同时切割和复原经受不同老化机理的双螺旋焊接电极的焊接面几何形状,本发明的切削刀具更加精准、快速,同时可以保持较高的焊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41465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7794.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硬度在环测试设备和方法,包括移动式主支架、硬度测试模组及移动式副支架;移动式主支架包括立柱、设于立柱底部的轮组、一端与立柱连接的横梁;硬度测试模组与横梁连接并可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硬度测试模组包括滑台组件、与滑台组件的升降端连接的力传感器、与力传感器连接的压盘;移动式副支架包括副立柱、设于副立柱底部的副轮组、设于副立柱上的横梁限位件,横梁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通过横梁限位件与副立柱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座椅硬度在环测试设备可在实车条件下进行硬度测试、不破坏整椅椅面、操作简单、可客观准确的测试座椅硬度、且测试结果与主观评价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19312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01926.1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学科多目标优化的车辆轻量化正向设计方法,包括:1)车辆性能及轻量化目标设定,含市场调研,整车各项性能目标设定,车辆轻量化目标设定;2)原模型约束条件解析计算,包括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有限元模型准确性验证;3)各设计因子灵敏度分析,包括设计因子和因子水平的选取,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采样,各采样点约束条件计算,加权相对灵敏度计算,筛选重要的设计因子和水平,针对筛选的因子和因子水平重新进行DOE采样;4)近似模型的建立以及有效性评价;5)模型优化求解;6)优化结果输出及仿真验证。本发明可以在减轻车身结构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性能,提高设计效率,缩短研发与制造周期,节省开发和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1918606U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22281798.2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B60R21/233 , B60R21/2338 , B60R21/23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腔驾驶员安全气囊,包括中心内腔、边缘外腔及气体发生器;边缘外腔为环形结构,边缘外腔套设在中心内腔的外壁,中心内腔与边缘外腔的共用面为圆柱形,中心内腔与边缘外腔同轴心,中心内腔与边缘外腔连接,中心内腔与边缘外腔连通,边缘外腔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外腔泄气孔,气体发生器设置在中心内腔内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两腔驾驶员安全气囊,解决了由于传统的安全气囊的气袋中间厚而边缘薄的现象,导致在碰撞过程中,乘员头部通常接触气袋中心较厚位置而胸部接触气袋边缘位置,最终导致传统的安全气囊不能够对人体胸部进行有效保护的技术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