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6775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1458572.0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仿真测试方法和系统装置,S1、针对待测车辆,在封闭园区内搭建实车测试场地;S2、获取封闭园区的语义地图并通过仿真系统进行静态环境搭建;S3、基于步骤S2中的静态环境通过仿真系统进行动态交通环境搭建;S4、基于步骤S2中的静态环境通过仿真系统增设虚拟车辆。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仿真测试方法和系统装置,通过封闭园区静态环境映射,实现在有限区域内的车辆主动安全系统高精度映射数字孪生仿真测试,不需要占用大面积场地资源并且可获得真实的车辆动态响应,避免了车辆动力学模型不精准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8879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0933622.2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包括中间梁、能够连接吸能盒的左端梁及能够连接吸能盒的右端梁;左端梁及右端梁对称设置在中间梁左右两侧,中间梁通过第一套筒与左端梁的第一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中间梁左侧端部能够在左端梁内部移动;中间梁通过第二套筒与右端梁的第二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第二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中间梁右侧端部能够在右端梁内部移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解决了传统防撞梁结构在正面壁障碰撞中,难以沿轴向均匀压溃,进而造成了整车前机舱关键结构变形不当与吸能不足,对乘员舱形成较大的碰撞冲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9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011636534.5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仿真标定方法,步骤1:碳纤维单向带和典型铺层测试试样加工,并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测试和处理试验数据;步骤2:搭建碳纤维仿真模型,并输入步骤1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标定,判断样件仿真得到参数是否合理;步骤3:零部件三点弯曲工况标定,判断三点弯曲仿真得到参数是否合理;步骤4:标定结束,保存材料卡片。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仿真标定方法明确了仿真标定中各工况的顺序和要求,可以显著降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标定难度,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通过两次标定可以提高材料卡片在整车中的标定精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33915.4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数据的分类触发上传方法及系统,具体步骤为:对应触发类型设置触发算法;获取车辆行驶数据,车辆行驶数据包括感知信息数据、决策信息数据、执行信息数据;当车辆行驶数据满足任一触发类型的触发条件时,进行分类触发,截取并输出满足触发条件的车辆行驶数据片段及该车辆行驶数据片段对应的分类信息;根据分类信息,对应各触发类型提取车辆行驶数据片段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打包压缩处理并分类上传至云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数据的分类触发上传方法及系统,根据自车和传感器反馈的数据信息,通过预设多维度的触发和判定条件,对行驶数据进行自动分类触发和上传工作,为自动驾驶工作带来更多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205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32884.4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4L67/1097 , H04L67/12 , H04L12/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端与服务器端数据快速交互系统及方法,车端多源传感器安装在实验车辆上用于获取实验车辆周围环境及驾驶员驾驶状态,车端数据采集子系统用于采集车端多源传感器及车辆CAN总线的信息,车端采集子系统通过网口与车端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子系统连接,车端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子系统用于对车端采集子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并传输转存至服务器端大容量数据转移存储子系统内进行处理。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及方法,能够基于车端多源传感器、车辆CAN总线及车端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驾驶行为关联指标的采集,通过车端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系统实现对车端数据的传输及存储,通过服务器端大容量数据转移存储系统实现数据的转移及后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20522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36905.X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4L41/0677 , H04L41/14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驾驶功能异常事件的溯源定位方法和装置,S1、对异常事件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异常事件进行车端数据提取;S2、利用提取的车端数据对智能驾驶功能模块中的控制执行子模块和对决策规划子模块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对控制执行子模块和对决策规划子模块溯源定位判定;S3、基于步骤S2中的控制执行子模块和对决策规划子模块溯源定位判定结果,当异常事件溯源定位不属于控制执行子模块时,对智能驾驶功能模块中的感知融合子模块和决策规划子模块进行溯源定位判定。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驾驶功能异常事件的溯源定位方法和装置,可实现在车辆智能驾驶功能出现异常事件时进行自动地问题溯源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59162.3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star CCM+与Amesim的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联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对动力电池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接触界面处理并生成面网格;将所述前处理步骤中生成的面网格导入star CCM+软件中进行区域划分,设置网格参数生成体网格;针对动力电池系统体网格模型的不同区域设置对应的材料属性,并在动力电池系统三维仿真模型的材料属性中设置“协同仿真”操作;搭建控制模块,并进行参数调用,查看仿真结果。该方法通过star CCM+的传热模型与Amesim的控制模型相联合,最终构成完整的系统热扩展模型,既能保证模型的仿真精度,又极大的减少计算量,更好地预测电池系统热扩散状态,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0445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874068.2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歇脚踏板调节模块通过第一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的左上角位置,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通过第二调节模组安装在歇脚踏板模块旁,方向盘调节模块通过第三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侧壁上位于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上方,座椅调节模块通过第四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顶部中间位置;第一调节模组、第二调节模组、第三调节模组、第四调节模组均包括多个直线模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及其测量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还原各种类型乘用车的座舱人机环境,可以无损安装固定各类结构、宽度及大小的汽车座椅,可广泛地进行竞品车型横向比对评价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31918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88800.1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B21D26/033 , B21D37/16 , B21D26/041 , B21C37/0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4 , C22C38/12 , C22C38/38 , C22C38/32 , C22C38/28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闭管件气液复合热成形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管件加热得到管坯,管坯内通入气体,对高强度段压制成型,低强度段在空气中冷却,管坯内注入液态水,对低强度段合模成型。本发明所述的工艺方法分别对高强度段及低强度段加工成型,便于控制和实施,高强度段及低强度段力学性能均匀,二者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压缩变形,消除了厚度上由于弯曲导致的轴向应力差,力学性能过渡自然,零件尺寸精度高,模具不需要加热,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48787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87293.8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跟驰行为场景数据采集、识别、分类提取系统及方法,基于自车CAN获取实际道路驾驶场景下的自车信息,摄像头、雷达实时感知采集与之交互的车辆信息及周围环境信息,工控机对获取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够实现数据预处理,结合自开发跟驰识别分类算法能够实现对跟驰场景的识别分类,最后可基于场景提取模块对各类跟驰场景数据及视频进行自动提取。本发明能够提高跟驰行为场景识别精度及效率,并且能够细化跟驰行为场景分类,对搭建适用于我国交通环境的跟驰驾驶场景分类数据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遍历针对城市干道及高速公路的全部跟驰场景,为跟驰智能驾驶决策模型研发及测试验证提供对应的全场景数据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