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压力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9120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13959.X

    申请日:2022-05-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综采工作面压力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主要技术方案包括:通过获取综采工作面中多个液压支架对应的立柱数据,其中,立柱数据包括立柱位置数据,根据立柱数据,计算多个液压支架中任两个液压支架的压力相似距离,得到相似距离矩阵,根据相似距离矩阵划和立柱位置数据,划分综采工作面,得到至少一个工作面区域对应的相似距离矩阵,计算每个工作面区域内每个液压支架与其他液压支架的压力相似距离的平均值,根据每个工作面区域中每个工作面区域内压力相似距离的平均值最小的液压支架的历史压力数据,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压力预测数据。实现了对综采工作面压力的区域化预测分析,能够全面准确快速地预测综采工作面的压力数据。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撑高度和顶梁倾角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6459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741993.3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撑高度和顶梁倾角测量装置,涉及视觉测量应用技术领域。包括隔爆防尘外壳、深度相机主体及微处理器,隔爆防尘外壳的第一端面上具有开口,第二端面具有安装部,深度相机主体设于隔爆防尘外壳内,且镜头朝外设于开口中,微处理器与深度相机主体电连接;深度相机主体包括RGB摄像头、红外点阵投射器、第一深度传感器和第二深度传感器,所述深度相机主体,用于获取包含液压支架底座彩色信息和深度信息的三维点云图像并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三维点云图像解算得到液压支架支撑高度和顶梁倾角。本测量装置能够较好地实现对液压支架支撑高度和顶梁倾角参数的实时在线测量。

    抗冲击双伸缩立柱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75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07884.2

    申请日:2021-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用液压支架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冲击双伸缩立柱。所述抗冲击双伸缩立柱包括外缸、中缸、活柱、底阀、活塞和充气嘴。活柱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插装在中缸内,活柱与中缸之间限定出中缸上腔和中缸下腔,活柱具有向上伸出中缸的活柱头。活塞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插装在活柱内,活塞、活柱和中缸限定出活柱下腔,活塞和活柱限定出活柱上腔,活柱下腔与中缸下腔连通,活柱上设有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三口和第四口,第三口与活柱上腔连通,第四口设在活柱头的外部,充气嘴设在所述第四口上。当发生冲击矿压时,乳化液压力升高引起活塞移动,吸收缓冲顶板释放的冲击能量,当冲击压力消失时,活塞复位。

    一种薄煤层端头液压支架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0637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93897.9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一种薄煤层端头液压支架,包括顶梁和顶梁铰接的折叠式平行侧推机构,其包括上侧护板、下侧护板、连接杆和千斤顶,上侧护板上耳座a与顶板耳座A铰接,上侧护板下耳座b与下侧护板上耳座a’铰接,连接杆上端与主筋耳座B铰接,连接杆下端与下侧护板耳座b’铰接,千斤顶上与腹板处的耳座C铰接,千斤顶下端与下侧护板耳座c’铰接,耳座A为n个,耳座B为n-1个,各耳座A的铰接孔中心线对正,各耳座B的铰接孔中心线对正,耳座A与耳座B的铰接孔中心线与主筋等距;耳座C个数与耳座B相同并在耳座A耳座B之间,耳座c’位于上耳座a’与耳座b’之间,耳座A与上耳座a的铰接孔中心线至下耳座b与上耳座a’的铰接孔中心线的距离同耳座B与连接杆的上端的铰接孔中心线至下耳座b’与该连接杆的下端的铰接空中心线距离相等。

    一种支护部件对煤壁施加合力的参数反演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09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83570.3

    申请日:2024-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护部件对煤壁施加合力的参数反演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支护部件的试验模型,在试验模型上布置M个监测点位和j个加载点;对每个加载点分别施加k种不同大小的载荷,以获取j×k种不同位置和大小的载荷组合,以及通过监测点位所监测的j×k×M个应变值;获取映射关系并建立神经网络;将j×k×M个应变值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利用训练集和神经网络进行回归拟合并得到回归算法模型;通过测试集对回归算法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支护部件上的实际测点收集施加于支护部件的应变值,将收集的应变值代入回归算法模型以反演出合力的大小和位置。本发明的确定方法能够直观表征煤壁等施加于支护部件的整体宏观力学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