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100999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0885006.4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贞光贵裕
IPC: H02K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提供了一种旋转电机,其包括:转子、定子和流体控制机构,流体控制机构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且被构造成在转子的外周上形成在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从一侧引向另一侧的流体的流动。第一构件具有在其处外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增大的部分,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外周表面的形状与转子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的外周表面的形状连续。第二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在面向第一构件的在其处外径逐渐增大的那个部分的部分处内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9698369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11184278.3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贞光贵裕
IPC: H01M8/04111 , H01M8/0438 , H01M8/047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驱动将空气供应至燃料电池的压缩机的电机、辅助压缩机的涡轮机、打开和关闭旁路流动路径的旁路阀以及控制器。当所需空气流量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时,控制器关闭旁路阀并控制电机以使空气以与所需空气流量相对应的流量流过燃料电池。当所需空气流量低于阈值时,控制器打开旁路阀以使空气还流过旁路流动路径,并且将电机控制成使空气以与所需空气流量相对应的流量流过燃料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795937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0946791.0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隔件及电动增压器。间隔件为了固定电动增压器的转子而配置在转子与轴承之间,在间隔件的外周面具有向轴承侧缩径的锥面,间隔件的转子侧的端面的面积比间隔件的轴承侧的端面的面积大,在形成于端面的凹陷部内配置有用于修正该间隔件的平衡的平衡修正部,端面的相对于该间隔件的中心轴而比凹陷部靠外方的区域形成与转子接触的接触面。
-
公开(公告)号:CN10454103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380042932.6
申请日:2013-06-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20 , F01P5/10 , F01P7/14 , F01P7/165 , F01P2007/146 , F01P2050/22 , F01P2060/12 , F02B37/00 , F02B39/005 , F02B39/16 , Y02T10/144
Abstract: 内燃机系统的冷却系统具有内燃机的内部的内燃机冷却水路和涡轮增压器内部的涡轮冷却水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成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中的任一工作模式,该第一工作模式是容许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在内燃机冷却水路及涡轮冷却水路中流动的工作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仅容许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在内燃机冷却水路及涡轮冷却水路中的内燃机冷却水路中流动的工作模式。在切换部为第一工作模式(S101:否,S102:否)、且基于内燃机运转状态而算出的基本流量Q0(S105)比由流量传感器检测出的实际流量Q2(S106)多出判定量以上时(S107:是),切换部切换成第二工作模式(S108)。
-
公开(公告)号:CN10454103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80042932.6
申请日:2013-06-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20 , F01P5/10 , F01P7/14 , F01P7/165 , F01P2007/146 , F01P2050/22 , F01P2060/12 , F02B37/00 , F02B39/005 , F02B39/16 , Y02T10/144
Abstract: 内燃机系统的冷却系统具有内燃机的内部的内燃机冷却水路和涡轮增压器内部的涡轮冷却水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成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中的任一工作模式,该第一工作模式是容许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在内燃机冷却水路及涡轮冷却水路中流动的工作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仅容许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在内燃机冷却水路及涡轮冷却水路中的内燃机冷却水路中流动的工作模式。在切换部为第一工作模式(S101:否,S102:否)、且基于内燃机运转状态而算出的基本流量Q0(S105)比由流量传感器检测出的实际流量Q2(S106)多出判定量以上时(S107:是),切换部切换成第二工作模式(S108)。
-
公开(公告)号:CN102834600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80006137.2
申请日:2011-01-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6/12 , F01D9/026 , F01D25/24 , F05D2220/40 , F05D2230/237 , F05D2230/50 , F05D2230/60 , F05D2250/71
Abstract: 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壳体(11)通过使涡旋体(30)与基体(50)结合而形成。在涡旋体与基体之间形成有排气通路(60,81)。在涡旋体与基体之间的结合部(33)处,由涡旋体的面向排气通路的内周表面(33A)和基体的同样面向排气通路的外周表面(53A)形成内侧拐角部(C)。在内侧拐角部上形成有内侧圆角(71),该内侧圆角(71)成形为使排气的沿着涡旋体的内周表面的方向(G1)改变为沿着基体的外周表面的方向(G2)。
-
公开(公告)号:CN102741507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180008391.6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26 , F01D21/045 , F05D2220/40
Abstract: 一种涡轮机壳体11,其包括第一罩本体40,在该第一罩本体40中,加强部42叠置在涡旋部的侧壁部53的外周面53A上。另外,具有切口部43的加强部设置为加强部42,该切口部43沿圆周方向部分地中断。另外,罩本体30和基部本体60彼此结合,使得柱部65定位为与涡轮机叶轮21的切线中的经过罩本体30的薄壁部32A的切线T1、T2相交,即,使得柱部65定位在叶轮21的碎片从叶轮21的主体朝向薄壁部32A移动的行进路径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83460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80006137.2
申请日:2011-01-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6/12 , F01D9/026 , F01D25/24 , F05D2220/40 , F05D2230/237 , F05D2230/50 , F05D2230/60 , F05D2250/71
Abstract: 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壳体(11)通过使涡旋体(30)与基体(50)结合而形成。在涡旋体与基体之间形成有排气通路(60,81)。在涡旋体与基体之间的结合部(33)处,由涡旋体的面向排气通路的内周表面(33A)和基体的同样面向排气通路的外周表面(53A)形成内侧拐角部(C)。在内侧拐角部上形成有内侧圆角(71),该内侧圆角(71)成形为使排气的沿着涡旋体的内周表面的方向(G1)改变为沿着基体的外周表面的方向(G2)。
-
公开(公告)号:CN203925614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343587.1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D2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具备涡轮机叶轮、和容纳涡轮机叶轮的涡轮壳体,涡轮壳体包括,形成在涡轮机叶轮的下游侧的排气通道、和形成在排气通道外围的冷却水通道,在涡轮壳体上,排气通道的下游侧连接有排气管,涡轮壳体被构成为,冷却水通道靠排气管的一侧敞开,该敞开侧被形成在排气管上的法兰部覆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排气管的法兰部能被冷却水冷却,因此能够在冷却涡轮壳体的同时也对排气管进行冷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