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63139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180071231.6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永井裕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D15/02 , C01G53/42 , C01G53/44 , C01P2002/54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C01P2006/80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低SOC区域的输出功率优异的锂二次电池和该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所述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具有形成二次粒子的形态的正极活性物质,该二次粒子是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还包含W和Mg。所述W偏向于所述一次粒子的表面而存在,所述Mg存在于所述一次粒子的内部整体。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中的Mg的含量,按质量基准,相对于该活性物质的总量为超过50ppm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983447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0980101192.2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永井裕喜
IPC: H01M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1241 , H01M2/22 , H01M2/34 , H01M2/345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设置在电池的电流切断机构(20),在连接与发电元件(16)连接的端子铆钉(31)和电极端子的外部端子(21)设置厚壁部(48、49)和脆弱部(45),厚壁部(48)和(49)仅隔着脆弱部(45)连接。而且,具有端子铆钉(31)和封闭盖(25)。该端子铆钉(31)贯通作为电池壳体(11)的一部分的封口板(12),位于电池壳体(11)的外部的部分配置成密接并覆盖于外部端子(21)的厚壁部(48),并且,具有贯通孔(32)。该封闭盖(25)覆盖贯通孔(32)的电池壳体(11)的外侧的出口,在贯通孔(32)的整个周围与外部端子(21)接合,或横跨接合在外部端子(21)和端子铆钉(31)。在电池壳体(11)的内压上升了时,封闭盖(25)的至少一部分向远离电池壳体(11)的方向移动,由此,外部端子(21)的一部分变形,脆弱部(45)被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2007622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980113556.9
申请日:2009-04-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2 , H01M2/367 , H01M10/0525 , Y02E60/1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具备形成有注液口(开口)(201)的框体(200)和密封被形成在框体(200)的注液口(201)的密封帽(201)。密封帽(210)由覆盖框体(200)的注液口(201)的薄板形成,密封帽(210)的周缘部(211)与框体(200)接合,密封帽(210)的中央部(212)从周缘部(211)折曲且向框体(200)的外侧凸起。而且,在该密封帽(210)的折曲了的角部施加有倒角(213)。
-
公开(公告)号:CN1027252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80061860.6
申请日:2010-12-02
Applicant: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53/00 , C01G53/006 , C01G53/50 , C01P2002/52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52 , C01P2004/61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10/05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粒径且具有均匀的粒度分布的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粒子、以及能够制造所述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粒子的制造方法。一种通过结晶化反应来制造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由核生成工序和粒子生长工序构成,所述核生成工序是使以25℃液温为基准测定的pH值成为12.0~14.0的方式控制核生成用水溶液来进行核生成的工序,在此,所述生成用水溶液包括含镍、钴和锰的金属化合物以及铵离子供给体;所述粒子生长工序是使以25℃液温为基准测定的pH值成为10.5~12.0的方式控制含有该核生成工序中形成的核的粒子生长用水溶液,以使所述核生长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714305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80061470.9
申请日:2010-01-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9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H01M2010/4292
Abstract: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评价方法,具有求出正极活性物质的表观密度(Da)和正极活性物质的理论密度(Db)之比的密度比计算工序。由该密度比计算工序求出的比,表示正极活性物质的致密程度,通过基于该比来评价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得到例如具有所希望的性能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正极活性物质的表观密度(Da)和正极活性物质的理论密度(Db)之比(Da/Db),如果没有正极活性物质的闭孔(130)那样的闭塞于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的空间,则为接近1的值,越是有闭孔(130)那样的闭塞于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的空间,就为越小的值。因此,该比(Da/Db)成为测量正极活性物质的致密程度的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057520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80121840.0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2 , H01M2/3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电池模块连接到汇流排的电极结构。在下述情况下,有由金属端子和螺栓的摩擦所产生的金属粉混入电池内部这样的问题,所述情况为:在预先使螺栓贯通与汇流排连接的金属端子且使其临时固定了的状态下将该金属端子固定在盖体,然后进行将盖体安装在电池模块本体的作业。本发明通过做成下述电极结构来实现解决上述问题,所述电极结构包括与汇流排(81)连接的金属端子(41)、螺母(33)、旋转阻止部和螺纹轴(31),该金属端子(41)具有基部和顶端部,基部被固定在电池模块本体,该顶端部从该电池模块本体隔着预定间隔分离并与汇流排(81)连接,该螺母(33)配置在金属端子的顶端部和电池模块本体之间,该旋转阻止部与螺母抵接而在汇流排紧固时防止螺母的空转,该螺纹轴(31)与螺母螺纹连接,并且贯通金属端子的顶端部和汇流排。
-
公开(公告)号:CN101983447A
公开(公告)日:2011-03-02
申请号:CN200980101192.2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永井裕喜
IPC: H01M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1241 , H01M2/22 , H01M2/34 , H01M2/345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设置在电池的电流切断机构(20),在连接与发电元件(16)连接的端子铆钉(31)和电极端子的外部端子(21)设置厚壁部(48、49)和脆弱部(45),厚壁部(48)和(49)仅隔着脆弱部(45)连接。而且,具有端子铆钉(31)和封闭盖(25)。该端子铆钉(31)贯通作为电池壳体(11)的一部分的封口板(12),位于电池壳体(11)的外部的部分配置成密接并覆盖于外部端子(21)的厚壁部(48),并且,具有贯通孔(32)。该封闭盖(25)覆盖贯通孔(32)的电池壳体(11)的外侧的出口,在贯通孔(32)的整个周围与外部端子(21)接合,或横跨接合在外部端子(21)和端子铆钉(31)。在电池壳体(11)的内压上升了时,封闭盖(25)的至少一部分向远离电池壳体(11)的方向移动,由此,外部端子(21)的一部分变形,脆弱部(45)被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1578723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880002034.7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极(21),具有从电池组件本体伸出的金属端子(41)、后端部具有构成防脱结构的扩大部(35)并且朝上贯通金属端子(41)的螺栓(31)、和将金属端子(41)与电池组件的壳体之间绝缘的绝缘体(43)。绝缘体(43),具有与螺栓(31)的扩大部(35)的至少下面抵接而防止螺栓(31)从金属端子(41)上脱落的防脱落部(45)。
-
公开(公告)号:CN11282095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1258591.4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电池的充电方法以及充电系统。作为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蓄电池(2)的充电方法包括第一以及第二步骤。第一步骤为根据蓄电池(2)的电压(VB)以及电流(IB)中的至少一方来推测蓄电池(2)的SOC的步骤。第二步骤为根据蓄电池(2)的SOC与熵变化ΔS之间的关系,以蓄电池(2)的熵变化越大则使向蓄电池(2)的最大充电电流(Imax)越大的方式,根据蓄电池(2)的SOC决定最大充电电流(Imax)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319324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0118191.1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系统及锂离子电池的劣化评价方法。ECU使用评价值及面内评价值评价锂离子电池的高速率劣化。评价值是用于评价电极体的层叠方向的盐浓度不均匀的指标。面内评价值是用于评价电极体的面内方向的盐浓度不均匀的指标。ECU按每个运算周期算出当前的评价值并且基于锂离子电池的SOC算出当前的面内评价值。ECU在将面内评价值累计得到的面内累计评价值的绝对值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基于将超过死区的过去的评价值累计得到的劣化评价值、当前的评价值及当前的面内评价值评价高速率劣化,另一方面,在上述绝对值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基于劣化评价值评价高速率劣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