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0877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312778.1
申请日:2013-07-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柔性复合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合介电材料的特征是由表面改性的钛酸钡(BaTiO3)或钛酸镁(MgTiO3)的纳米纤维和含氟聚合物组成。具体地,用氟硅烷对结晶型BaTiO3或MgTiO3纳米纤维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将表面修饰的BaTiO3或MgTiO3纳米纤维与含氟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混物进行复合,采用溶液流延工艺得到柔性的复合介电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能显著提高复合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同时降低其介电损耗,克服了现有的有机/无机复合技术在获得高介电常数的同时会导致介电损耗增大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87668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139316.X
申请日:2012-05-0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G69/44
Abstract: 带有脲键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属于聚酯酰胺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带有端氨基和端羟基的脲单体与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进行熔融缩聚,通过改变带有端氨基和端羟基的脲单体与二元酸、二元醇的比例来调节酰胺含量,制备了一系列同时带有端羧基和端羟基结构的带有脲键的聚酯酰胺的预聚体,再以二酰基双内酰胺和二噁唑啉扩链剂进行扩链,制备含脲键的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其特性粘度30℃在0.38~0.72dL/g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899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110361908.1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胶束体系制备纳米材料薄膜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由主表面活性剂溶液、助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的复合胶束分散体系,分散各种纳米材料,从而制备出具有丰富粘弹性能的涂膜分散液,将该涂膜分散液采用辊涂或刮涂法在基材上涂膜,制备出均匀的纳米材料薄膜。所述复合胶束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乳化剂或者乳化剂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结构。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纳米材料薄膜的制备,能规模化大面积制备纳米材料薄膜。本发明工艺简单,聚合物纯净且无色无味,单体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2788787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110130084.7
申请日:2011-05-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铬检测聚合物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聚合物膜为在基材聚合物膜表面经光接枝覆盖一层纳米粒子,并在纳米粒子上负载有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聚乙烯醇和柠檬酸的混合物,在混合物上负载有显色剂二苯碳酰二肼;制备方法:在其基材膜表面经光接枝覆盖一层纳米粒子,经过预处理后,并在纳米粒子上负载有显色剂二苯碳酰二肼(DPC)。其应用为:将标准溶液的与该膜反应制作标准色阶,然后将待测液与膜反应后与标准色阶比较,即可得到结果。本发明检测精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在现场快速检测环境水样中的铬离子,避免使用传统的大型仪器对铬的检测,成本低,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925425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210421203.9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12N11/08 , C08J7/18 , C08L23/06 , C08L23/12 , C08L67/02 , C08L77/00 , C08L27/06 , C08L33/12 , C08L35/00 , C08L69/00 , C08L77/02 , C08L1/02 , C08L1/08 , C08L61/06 , C08L63/00 , D06M14/22 , D06M14/28 , D06M14/30 , D06M14/32 , D06M14/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基材表面固定化酶的方法,属于固定化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在聚合物表面吸附光引发剂或共价连接光感应休眠基团;第二步,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下,光引发剂或休眠基团产生自由基,引发含有游离酶的单体溶液进行可控交联聚合反应,最终将酶固定在表面交联网络中。酶的固定化在可见光、低温或室温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凝胶/基材复合结构提高了交联网络的机械强度,克服了凝胶网络易被破坏的缺点,不仅提高了酶的稳定性,也实现了酶的回收再利用。该方法既适用于单酶固定,也适用于复酶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492061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110382706.5
申请日:2011-11-2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10/00 , C08F110/06 , C08F4/6565 , C08F210/16 , C08F210/14
Abstract: 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烯烃聚合领域。烯烃聚合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催化剂由卤化镁载体、过渡金属卤化物、小于C5的醇、大于C5的醇、有机硅化合物和有机醇醚化合物组成;卤化镁、过渡金属卤化物、小于C5的醇、大于C5的醇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40)∶(0.1-5)∶(0.01-10)∶(0.01-10);卤化镁与有机醇醚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0∶(0.1-20);所述的助催化剂为有机铝化合物。本发明催化剂的颗粒形态良好,呈球形;催化剂活性高,氢调性能良好,适用于淤浆法聚合工艺、气相聚合工艺或组合聚合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3980426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25614.X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38/00
Abstract: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化学键接有聚炔衍生物的石墨烯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制备好的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依次加入炔单体和催化剂,保持温度在0℃~80℃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THF中,离心、抽滤得到的产物MGO,置于30℃烘箱中干燥24~48小时。称取MGO超声,然后加入M1,搅拌5分钟,再加入铑催化剂,0℃~100℃反应1~10小时,反应结束后倒入去离子水中,离心得到的固体置于30℃烘箱,干燥24~48小时得到化学键接有聚炔衍生物的石墨烯杂化材料。本发明中得到化学键接有聚炔衍生物的石墨烯杂化材料,不仅石墨烯分散性得到极大地提高,还使石墨烯的加工性能得到极大地改善,为功能化石墨烯杂化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951799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46765.6
申请日:2014-04-1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92/00 , C08F238/00 , C08F2/20
Abstract: 一种光学活性磁性取代乙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首先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再用硅烷偶联剂改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得到表面接枝有三键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将表面接枝有三键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加入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甲苯中,超声分散5~30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手性取代乙炔单体和铑金属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混合液滴加到PVA水溶液中,进行机械搅拌,保持温度在0~60℃反应1~24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磁性聚合物微球。本发明复合微球兼具光学活性和磁响应性,从而具有重要的手性应用价值以及易于分离回收和可重复再利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88788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110130760.0
申请日:2011-05-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重金属铅的聚合物基检测试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析技术领域。聚合物基检测试剂为:以PET聚合物为基材膜,经表面光接枝在表面覆盖一层N-乙烯基吡咯烷酮、羟基化的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纳米粒子,并在纳米粒子上负载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聚乙烯醇和柠檬酸混合物,混合物上负载有双硫腙和戊二醛显色剂。制备方法是:基材膜经表面光接枝覆盖一层未羟基化的纳米粒子,然后水解,经预处理,并在其上负载显色剂。其应用为:将标准溶液与聚合物基检测试剂反应得到标准色阶,将待测液与检测试剂反应并与标准色阶比照,即可。本发明聚合物基检测试剂,检测精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70930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17922.X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12/14 , C08F218/08 , C08F220/06 , C08F2/16
Abstract: 一锅分散聚合制备非球形、树莓状或空心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属于分散聚合技术领域。将单体苯乙烯St、苯乙烯磺酸钠NaSS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搅拌、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中形成反应液,将反应液温度升至75-80℃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将交联剂或交联剂和其他反应试剂滴加入反应体系,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非球形、或树莓状、或空心聚合物微球,建立了一种基于常规分散聚合并通过控制交联反应过程和调节反应参数直接制备不同类型(非球形、树莓状及空心)聚合物微球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