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响因子获取暂堵能力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56150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26017.X

    申请日:2023-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影响因子获取暂堵能力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通过获取暂堵前以及暂堵后的施工压力以及对应的时间,对压力以及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归一化后的压力以及时间计算相邻时刻的压力与时间围成的面积,通过将所有的围成的面积进行累加求和得到暂堵前以及暂堵后的总面积,通过对暂堵施工前后的总面积进行比较,判断此次暂堵施工是否有效,在有效的情况下,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每一级暂堵施工的暂堵能力;克服了传统的室内实验采用的裂缝尺寸较小,无法真实评判实际地层注入暂堵剂过程中的暂堵效果,并且实验只能针对单级暂堵,无法有效评价多次暂堵压裂过程的暂堵效果的问题。

    一种对流干燥的预测方法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911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872130.4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基于不同工况参数对目标物料进行热风干燥,以获得相应的风干数据;基于风干数据对干燥动力学模型参数和干燥工况参数进行拟合,以获得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获取目标物料内水分蒸发形成的质量源项,并基于函数关系式确定质量源项、干燥工况参数和干燥动力学模型中的水分比之间的关系式;获取目标物料铺设区域的多孔介质物理模型,并将物理模型代入质量源项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干燥预测,能够准确预测对流干燥工程应用中干燥工况参数的分布和物料的干燥过程,从而在考虑物料干燥的不均匀性以及干燥工况参数对干燥不均匀性基础上对干燥过程进行预测,使得预测结果更加的准确可靠,可以为干燥箱结构设计、提高产品质量等提供技术支持。

    耦合跨季节土壤蓄热的超算中心余热和太阳能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89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721510.9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跨季节土壤蓄热的超算中心余热和太阳能供暖系统,涉及跨季节土壤蓄热和供暖技术领域。它包括超算中心余热模块、太阳能模块、地源热泵供热模块、地埋管群和用户端,超算中心余热模块、太阳能模块和地源热泵供热模块均通过管路分别与地埋管群和用户端相连通,供暖系统在非供暖季能够将超算中心余热与太阳能收集起来储存到地埋管群中,待供暖季通过地源热泵供热模块从土壤中取热提温后再用于供暖,供暖系统在供暖季还可以将超算中心余热和太阳能收集起来直接用于供暖,供暖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超算中心余热和太阳能的全年充分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解决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满足了节能减排的需求。

    一种受限空间内主被动耦合散热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535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29462.9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性能芯片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受限空间内主被动耦合散热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布置于机箱内的耦合冷板、大气热沉、储液罐、循环泵、箱内热沉、主动循环管路和被动循环管路构成。芯片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交替布置于耦合冷板上的被动循环回路蒸发端微通道和主动循环回路微通道内的冷却工质,发生吸热相变;被动循环回路内形成的两相自然循环使热量经箱内热沉释放,循环泵导致的主动循环使主动循环回路内潜热及机箱内的热量通过大气热沉释放到机箱外。本发明散热系统,既单一克服被动回路换热能力不足及热阱向机箱内部放热导致机箱内升温的问题,又避免单一主动回路失效导致芯片超温烧毁,兼顾高效、低噪与高可靠性的多重散热需求。

    一种增加高温地层人工缝网复杂程度的压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161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479800.4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开采技术领域的一种增加高温地层人工缝网复杂程度的压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低温工作液体注入高温地层,利用它们间的高温度差产生强烈的冷热应力冲击作用,诱使井周岩石产生微裂缝,然后注入压裂液使微裂缝继续向前扩展,最后注入暂堵转向液桥堵人工裂缝迫使裂缝转向形成多分支裂缝,至少进行一次上述步骤。本发明的压裂方法不仅能形成多条人工裂缝,增大渗流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和经济效益,可以降低破裂压力,解决高温地层中由于暂堵转向压力较高压裂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进行。本发明适用于干热岩、深层页岩气、深层致密油气等高温地层;既可用于直井压裂施工,也可应用于水平井、斜井等的压裂施工。

    一种用于评价流体对岩石造缝能力的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5596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810448640.7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流体对岩石造缝能力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测试干燥岩心与润湿的脆性系数、波速‑应力敏感性系数、声发射事件数和天然裂隙密度大小,然后通过对上述参数的相对变化量数值大小进行无量纲化,建立不同流体对岩石的造缝能力指数数学模型,计算并比较其大小。本发明不仅适用于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干热岩等非常规资源,还可应用于低渗透和超低渗透的常规油气藏。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得不同流体对岩石的造缝能力指数,同时也可以评价同一流体对不同岩样的造缝能力指数,可方便地指导水力压裂施工优选压裂液,以促使压裂过程中人工复杂缝网的形成。

    一种温室大棚太阳能加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2825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58725.5

    申请日:2018-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1/003 F24D15/02 F24D19/1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加温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蓄热单元、土壤源热泵跨季节蓄热供暖单元、温室大棚末端加温单元、太阳能光伏发电单元以及运行监测与控制单元。在运行监测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各子单元联动有序运行,实现太阳能光热“昼存夜用”和“夏存冬用”、加温系统用电“自给自足”,以及加温系统运行调节“无人值守”。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现有温室大棚加温能力有限,加温系统运行不稳定、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可实现温室大棚低成本清洁稳定加温供暖,并具有耕地资源空间利用率高、环境友好、易于规模化推广等优点。

    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和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57183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108806.0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和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包括反射镜和金属管,反射镜的一侧面形成为反射面,反射镜的相对的另一侧面覆盖有散热薄膜,金属管通过导热支架连接在另一侧面上。白天集热、蓄热与发电同时进行,夜间散热薄膜能够通过辐射散热,使得金属管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热量通过导热支架被散热薄膜辐射而被冷却,以使得设置有该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的发电系统能够在夜间制冷、蓄冷与发电同时进行,而蓄冷的冷量则可以在白天对发电系统中的做功介质进行冷却,这样,可以利用辐射冷却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就能有效降温的冷却方式以充分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一种油气井致密储层裂缝转向能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460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1386759.8

    申请日:2017-12-20

    Abstract: 一种油气井致密储层裂缝转向能力大小的判断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初始裂缝倾角、地应力差、岩石断裂韧性和流体压力四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作为不同的输入参数;2)以上述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利用扩展有限元单元法模拟转向裂缝扩展路径;3)根据第2步中转向裂缝路径,计算对应的破裂角大小;4)对上述四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5)建立转向能力评价模型,转向能力指数DI是4个归一化因素的总和;6)判断转向能力大小;7)绘制裂缝转向能力指数DI与第3步对应的破裂角大小之间曲线。可快速、准确地得到致密储层裂缝转向能力的大小,无需开展室内大型物模实验,降低了实验费用。

    模拟干热岩致裂形成裂缝形态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569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010500016.4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干热岩致裂形成裂缝形态的装置及方法,涉及岩体力学实验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模拟装置和方法,对干热岩热‑力耦合作用下膨胀致裂缝网形态进行模拟。该装置包括架体、岩芯限位结构以及加热装置,其中,岩芯限位结构设置在架体上,岩芯限位结构内形成有用与放置岩芯的容纳腔,岩芯限位结构用以模拟当容纳腔内的岩芯膨胀致裂时岩芯受到的周围地应力作用;加热装置与岩芯限位结构相连接且加热装置用以对容纳腔内的岩芯进行加热用以模拟地热温度。本发明用于对干热岩热‑力耦合作用下膨胀致裂缝网形态进行模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