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极片多段变温干燥过程的干基含液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49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13160.1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多段变温干燥过程的干基含液率预测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干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锂离子电池极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干燥实验,得到实验数据;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得到锂离子电池极片恒温干燥模型的模型常数,将模型常数拟合成不同温度下的函数表达式;对选用锂离子电池极片恒温模型中干基含液率表达式进行求导处理,获得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多段式变温干燥的导数干燥模型;结合导数干燥模型计算锂离子电池极片多段变温干燥过程中的干燥速率,进而计算得到锂离子电池极片干基含液率随时间的变化值;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可以实现锂离子电池极片多段变温干燥过程的干基含液率准确预测。

    楔形微纳表面强化下朝向封头外部冷却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24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81004.2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楔形微纳表面强化下朝向封头外部冷却结构及方法,解决了汽泡难以脱离下朝向封头的外表面,压力容器下朝向封头的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包括下朝向封头和楔形微孔结构,下朝向封头的内表面为受热面,楔形微孔结构包括楔形多孔部和超亲水性纳米涂层,楔形多孔部设置于下朝向封头的外表面,位于不同楔形多孔部上的两个相邻壁面之间的距离沿背离下朝向封头的方向逐渐增大;超亲水性纳米涂层涂覆于楔形多孔部的背离下朝向封头的表面。楔形多孔部和超亲水性纳米涂层的配合结构,对近壁区液体产生较大的毛细抽吸效应,增强受热壁面的液体补充能力,能够避免下朝向封头由于蒸汽覆盖加热表面、液体无法及时补充导致的局部高温烧毁。

    一种气体分布器及包含其的气-固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6236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18194.4

    申请日:2023-02-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分布器及包含其的气‑固反应器。该气体分布器包括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渐扩组件和分布板组件,渐扩组件包括双层分散罩,内外层分散罩之间为第一气体通道,内层分散罩内部为与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沿气体流动方向第二气体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分布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气体分布板,相邻两气体分布板的间距Δh满足:Ch为气体射流会聚系数,取0.02~0.1m·s,为分布器出口截面气体平均流速,单位m/s,φ为气体分布板的孔隙率。本发明可提高出口气体分布均匀性且普适性好,能广泛应用于各类直径范围的反应器,特别适用于大直径反应器。

    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和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57183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810108806.0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和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包括反射镜和金属管,反射镜的一侧面形成为反射面,反射镜的相对的另一侧面覆盖有散热薄膜,金属管通过导热支架连接在另一侧面上。白天集热、蓄热与发电同时进行,夜间散热薄膜能够通过辐射散热,使得金属管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热量通过导热支架被散热薄膜辐射而被冷却,以使得设置有该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的发电系统能够在夜间制冷、蓄冷与发电同时进行,而蓄冷的冷量则可以在白天对发电系统中的做功介质进行冷却,这样,可以利用辐射冷却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就能有效降温的冷却方式以充分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模拟瞬态温度场方程数值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588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0060762.3

    申请日:2019-01-2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拟瞬态温度场方程数值的方法,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温度场数值模拟技术,克服相关技术中模拟温度场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该方法在瞬态温度场方程两边同乘虚温度场,分部积分得出原瞬态温度场方程的变分形式;将所求温度场u分解为包含时间和空间函数乘积求和的形式;将分离形式解代入变分格式中,固定时间域,推导空间域上关于X的方程,固定空间域,推导时间域上关于T的方程;用交替方向迭代法对关于X的方程和关于T的方程求解,重复该过程得到每一项Xm和Tm的值,将每项Xm,Tm进行相乘累加,输出温度场u,该方法主要用于模拟瞬态温度场方程数值。

    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土壤蓄热分层切片数值模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991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910796648.7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土壤蓄热分层切片数值模拟的方法,首先建立太阳能跨季节土壤蓄热物理模型;根据广义蓄热体的结构特点进行网格划分;设置广义蓄热体的边界条件;建立广义蓄热体区域控制方程和换热管内流动控制方程,并进行离散化处理;基于所得到的广义蓄热体离散方程和管内流体离散方程对待求变量和物理参数进行初始化;采用分层切片法联合求解广义蓄热体离散方程和管内流体离散方程;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换热器内流体温度场和广义蓄热体的温度场。上述方法可以准确高效的模拟太阳能跨季节土壤蓄热的过程,从而满足工程的现实需要。

    太阳能跨季节地埋管蓄热的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28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910193763.5

    申请日:2019-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地埋管换热器流动传热数值模拟的仿真方法,首先得出能量方程;计算得到流体流动传热相关的无量纲数Nu,推导得流体对流换热系数hf;给定流体域初始温度;构造Crank‑Nicolson格式作为流体温度,与流体对流换热系数hf构成地埋管换热器内壁面处的第三类边界条件;采用三维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容积法对推导得到的能量方程迭代求解得到温度场;在每次迭代求解结束后,依近壁面处温度计算得到单位长度流体的热损失,采用元体热平衡法计算出下一时刻流体温度;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计算区域的温度场达到稳定状态;再对上述结果后处理,得到该区域的温度分布情况。该方法能高效、准确预测地埋管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状态。

    一种基于主动气泡调控射流冷却装置及换热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7230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29331.0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性能芯片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主动气泡调控射流冷却装置及换热强化方法。其冷却装置包括下层射流热沉板和上层盖板;上层盖板设置射流孔和冷却工质出口;盖板内侧环绕射流孔周围布置由针尖电阻阵列和薄膜导线组成的主动气泡阵列电路。针尖电阻阵列在时序脉冲电压的激励下产生主动汽泡,主动气泡受脉冲电压的控制,按相位次序交替膨胀与收缩产生高频脉冲压力效应,使射流水柱绕射流孔循环摆动,一方面扩大射流冲击区域强化主流对流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对冷却工质热边界层产生压缩效应及对流扰动,减小近壁区传热热阻强化近壁区域传热。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主动气泡调控射流冷却装置及方法在高性能芯片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对流干燥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9117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72130.4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基于不同工况参数对目标物料进行热风干燥,以获得相应的风干数据;基于风干数据对干燥动力学模型参数和干燥工况参数进行拟合,以获得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获取目标物料内水分蒸发形成的质量源项,并基于函数关系式确定质量源项、干燥工况参数和干燥动力学模型中的水分比之间的关系式;获取目标物料铺设区域的多孔介质物理模型,并将物理模型代入质量源项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干燥预测,能够准确预测对流干燥工程应用中干燥工况参数的分布和物料的干燥过程,从而在考虑物料干燥的不均匀性以及干燥工况参数对干燥不均匀性基础上对干燥过程进行预测,使得预测结果更加的准确可靠,可以为干燥箱结构设计、提高产品质量等提供技术支持。

    具有冷却结构的涡轮叶片和涡轮

    公开(公告)号:CN1132798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779994.1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涡轮叶片和涡轮,涡轮叶片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冷却通道,扰流肋按预设间距和预设角度布置在冷却通道内,冷却通道和扰流肋表面设置有多尺度微结构。扰流肋本身就有冷却强化传热的作用,再在扰流肋的基础上电刷镀一层多尺度微结构,能够达到增大对流换热比表面积,加强壁面处冷却流体的扰动,增大流体导热当量导热系数,进而显著提供换热效果,而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航空发动机的高温镍基合金涡轮叶片内部的冷却强化传热上有益效果显著,在涡轮叶片内部冷却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