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99796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88392.7
申请日:2006-07-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常州华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聚氯乙烯经溶解沉淀处理得到的粉末状部分解缠结母料在10℃至120℃范围内加工,属聚氯乙烯加工工艺领域。将聚氯乙烯溶于四氢呋喃或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中,搅拌至溶液均一透明,溶液倒入乙醇或甲醇中沉淀,并用乙醇或甲醇洗涤,干燥后得到的粉末状部分解缠结聚氯乙烯母料在10℃至120℃范围内单向施加5-300MPa压力1分钟-1小时,所得产品与常规热加工方法制得的产品物理机械性能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80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13883.2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35 , G01N21/3563 , G01Q60/24
Abstract: 用AFM‑IR检测微纳米粗糙的铜箔表面有机物分布的方法,应用基于原子力显微成像‑红外光谱技术对PCB用铜箔表面任意一点进行红外光谱全谱扫描,获取铜箔表面吸附的硅烷偶联剂的红外特征吸收谱图,选择谱图中的硅烷偶联剂强度最大的特征峰作为AFM‑IR的红外检测波长,然后用这一检测波长对5μm×5μm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取该区域内的硅烷偶联剂的信号强度分布数据,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铜箔表面硅烷偶联剂的三维立体分布图像,表征硅烷偶联剂的空间分布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729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10316524.5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2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为:取原始负极材料与锂金属,以电解液为传质组成原电池,进行原电池反应1‑100h,即得到预锂化负极材料。本方法将低首次库伦效率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预锂化。通过该方法处理所得预锂化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很好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较高的比容量,可作为锂电池负极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31092.7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 深圳市大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 C01B32/1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复合制备锂离子电池碳硅负极材料的方法,通过以氧化石墨烯为碳源,采取氧化石墨烯与硅纳米粒子机械搅拌的方式,得到悬浮液;悬浮液中加入抗坏血酸并搅拌均匀,升温至50-80℃,抗坏血酸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与其包覆的硅纳米粒子一起析出经水洗、烘干得到产物。本专利的硅纳米粒子与石墨烯复合的负极材料不仅可以克服硅基负极材料体积膨胀严重的缺陷,更可以发挥石墨烯优异的电学、热学以及介观结构特性,在实现高的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性能,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关键材料。同时氧化石墨烯水溶性好,制备过程水溶液体系,还原剂无毒无害,成本低,达到整个还原过程能耗低,反应后处理工序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933616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45745.1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C01G23/00 , H01M4/48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05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1P2006/11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的可控合成方法,取钛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超声分散得到钛源分散液,然后加入锂源,并进一步超声分散,再加入缓冲剂,调节至pH>11,10~30℃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于100~180℃反应4~24h,所得产物经水洗、烘干,得到钛酸锂前驱体二次结构,最后在惰性气氛中,于400~1000℃下煅烧6~48h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调控原料的浓度,同时利用缓冲溶剂调控反应溶液的pH,实现了对于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尺寸的可控,产物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在固定pH和原料浓度时,粒径均一,结构稳固,所得的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作为高比体积容量电极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其比体积容量可达到120-232mAh/cm3,并拥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17754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0652464.X
申请日:2016-08-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处理的金属及其表面处理方法与金属树脂复合体,从金属表面向其内部垂直延伸用于填充树脂的孔洞,该孔洞的任一位置可向外侧扩张或向内收缩,以形成孔径不等的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能够使得金属与树脂形成更好的纳米锚栓效应,可有效地提升金属和树脂复合体的连接强度;该金属采用多级阳极氧化法对其表面进行处理,高效环保可靠且重复性强;本发明的金属树脂复合体的树脂层与金属基材之间结合力好,具有极佳的拉伸剪切强度,树脂来源广泛,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次品率居高不下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4595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92191.3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668 , B01D53/72 , B01D53/78 , B01D2251/108 , B01D2255/2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甲醛的试剂和方法,所述试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次氯酸钠10‑30份、三氧化二钴1‑2份、聚丙烯酰胺6‑15份、磷酸二氢钾2‑6份、乙醇2‑6份、纳米二氧化锰2‑10份、水31‑77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室内密封,并控制室内温度为25‑35℃;(2)将所述甲醛去除剂喷洒在室内。本发明提供的试剂能够高效快速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此方法方便易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57766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831975.2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1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中自动生成英文论文标题缩写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描述内容进行分析,得到各个词语的权重,即重要程度;根据各个词的权重,采用beamsearch的方法在整个缩写词空间中搜索候选缩写词,并得到缩写词的初步打分;对缩写词打分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得分,并按从大到小排序。本发明对现有的缩写词生成方法进行改善和提高,能够避免对描述文本各部分平等处理的问题。同时,通过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言模型等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人们在创造缩写词的时候所考虑到的语言学相关知识,使形成缩写词的过程更具有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73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16626.7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SnCl4·5H2O晶体或者SnCl2溶于纯水中,加热得到第一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加入葡萄糖或者蔗糖,搅拌溶解后,加热得到第二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然后离心冻干,煅烧得到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将其与锂片组成原电池,进行原电池反应得到预锂化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即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上述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可以直接与硫正极材料匹配形成锡硫锂离子全电池;本发明通过对锡基负极进行预锂化,避免了对正极材料的锂化过程,得到的锡硫锂离子全电池拥有着优异的循环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以及高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72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16524.5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2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为:取原始负极材料与锂金属,以电解液为传质组成原电池,进行原电池反应1‑100h,即得到预锂化负极材料。本方法将低首次库伦效率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预锂化。通过该方法处理所得预锂化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很好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较高的比容量,可作为锂电池负极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