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十三吗啉季铵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7513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18802.7

    申请日:2014-02-27

    Applicant: 南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C07D26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多酸十三吗啉季铵盐的制备方法,杂多酸十三吗啉季铵盐通过十三吗啉的烷基化和阴离子交换两步反应制备得到;该化合物作为环氧化催化剂在大豆油与过氧化氢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大豆油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是:杂多酸十三吗啉季铵作为大豆油制备环氧大豆油的催化剂,不但催化活性高、并且反应结束后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能好。

    一种大功率芯片微电子封装缺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5186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36182.5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封装缺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芯片微电子封装缺陷检测方法。本发明方法消除大功率芯片微电子封装图像中的噪声时,在腐蚀操作阶段通过一个结构元素,通常称为核与图像进行逐像素的比较。当结构元素完全覆盖对应图像区域时,设置输出图像对应像素为芯片微电子封装表面图像的前景,否则,即为芯片微电子封装表面图像的背景;在膨胀操作阶段,执行方式与腐蚀操作相反。借助Hough变换检测芯片微电子封装表面图像中的参考直线及特征点,确定芯片微电子封装表面图像的旋转角度,并进行适应性校正。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即Otsu方法对其进行阈值分割处理,并根据阈值分布情况,确定封装缺陷的具体状态。

    一种Au@WP6修饰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239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05148.1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Au@WP6修饰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AuNPs表面修饰与抗坏血酸分子发生主客体络合反应的拓展大环柱[6]芳烃分子,以Au@WP6作为光响应信号,将其负载在溴氧化铋‑硫化铟锌复合材料上,设计一种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Au@WP6/BiOBr‑ZnIn2S4作为传感材料,利用Au NPs在可见光照下的LSPR效应增强光电流响应,WP6的主客体络合作用可以吸附大量的AA分子到电极表面;BiOBr上的光生空穴加速AA氧化,而ZnIn2S4与BiOBr带隙交错,能够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进一步提高光电流响应;基于复合材料的多个信号放大能力,CEA检测线性范围从0.005ng mL‑1‑50ng mL‑1,检测极限为1.7pg mL‑1(S/N=3)。

    一种智能化的线缆盘具自动堆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91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18568.8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堆放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化的线缆盘具自动堆放系统。其包括数据分析单元、数量和横纵位置单元、自动堆放单元、数据判断单元、堆放位置优化单元,堆放位置优化单元根据数据分析单元的数据进行线缆盘具堆放位置的优化。本发明的堆放位置优化单元接收数据判断单元实际中心堆放位置存在偏差的命令数据,并根据线缆盘具的图像数据、堆放区域相关数据、分析的线缆盘具特点数据和分析的堆放空间限制数据进行线缆盘具堆放位置的优化,结合堆放区域的空间限制数据,合理规划线缆盘具堆放高度和宽度,可以保证线缆盘具均匀堆放并保持平衡,防止线缆盘具过高或不均匀堆放带来的倾斜和倒塌风险,提高了线缆盘具堆放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场路耦合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1715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1283556.1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场路耦合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路耦合原理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方法,通过在仿真程序中添加电路板材料的散热功能,提高了仿真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电路和热学特性,更准确地评估电热联合系统的性能;能够考虑电子产品的功率需求和热特性,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能够优化电热联合系统的调度和路径,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能够考虑封装材料的热循环和膨胀系数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路耦合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分析方法,能够为电子产品的封装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工厂车间安全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37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26955.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科学和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工厂车间安全监测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和准备车间安全数据集;S2、数据集扩充和增强;S3、训练车间安全监测模型;基于改进的YOLOv5算法,训练车间安全监测模型;S4、部署训练好的模型到工厂车间安全监测系统中;S5、实时监测车间内的安全情况;S6、触发报警系统和发送警报通知。发明的工厂车间安全监测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工厂车间的安全性和监测效果,降低安全风险,并为工厂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同时,该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满足不同工厂车间的安全监测要求。

    一种特异性邻羟基不对称柱五芳烃功能化金纳米复合光电材料玻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650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239892.6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特异性邻羟基不对称柱五芳烃功能化金纳米复合光电材料玻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一层带有识别羟基自由基(·OH)的特异性邻羟基不对称柱[5]芳烃,以Au@BP5为光活性材料,用于检测细胞中微量的·OH;利用Au纳米粒子在可见光照下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不对称柱[5]芳烃AP5的主客体络合作用以及柱芳烃上特异性基团与·OH的反应从而检测·OH;基于Au@AP5的多个信号放大能力,·OH检测线性范围分为两部分,一是光电流响应pH=2时,检测范围是1μM~250μM;二是检测·OH pH=7时,检测范围是0.3μM~100mM。

    一种基于场路耦合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171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83556.1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场路耦合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路耦合原理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方法,通过在仿真程序中添加电路板材料的散热功能,提高了仿真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电路和热学特性,更准确地评估电热联合系统的性能;能够考虑电子产品的功率需求和热特性,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能够优化电热联合系统的调度和路径,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能够考虑封装材料的热循环和膨胀系数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路耦合的LFBGA封装电热联合仿真分析方法,能够为电子产品的封装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一种新型水草收集及预处理设备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690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151856.8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水草收集及预处理设备,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和停泊的辅助机构,所述漂浮主体远离辅助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和收集水槽的收集机构,所述漂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压缩水草的预处理机构,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有发酵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有摄像头、收卷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漂浮主体一侧的侧面上,所述摄像头用于检测漂浮主体前进方向的水草,所述收卷组件设置在漂浮主体的上端面上,所述收卷组件用于缠绕收卷水草。本发明实现自动化收集及预处理水葫芦等硬质长条状难以处理的水草,高效清理条状丛生的水草,并为水草进行一些预处理,统筹安排时间,大大降低时间成本。

    一种通信铁塔人员登塔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37133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1202645.2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铁塔人员登塔监测装置,由若干个安装于爬钉上的触压检测终端和一个监测主控模块组成。触压检测终端包括紧固结构和传动结构。当登塔人员脚踩在传动结构上时,传动结构以过孔为轴向下转动,并按压弹簧且靠近接近开关。接近开关被触发向监测主控模块发送被触压信息。当同时有两个及以上触压检测终端被触压,则认定为有人登塔。当规定时间内依次被触压的检测装置位置是自下而上时,即判定为人员上塔;当规定时间内依次被触压的检测装置位置是自上而下时,即判定为人员下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了机械结构检测触压情况,结构稳定性更好,不易出现误报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