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40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71270.3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强韧耐热镁合金及其大变形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材料领域,所述镁合金成分质量百分比为:Al:6wt%、Sn:0.5wt%、Ca:0.2wt%、Mn:0.2‑0.4wt%、稀土元素:0.1‑0.2wt%,所述的添加元素为Mn、Ca、稀土元素三者组合,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a:0.2wt%、Mn:0.2‑0.4wt%、稀土元素:0.1‑0.2wt%。本发明是在Mg‑Al‑Sn体系的基础上加入Mn、Ca以及稀土元素,通过微合金化设计配合适当的熔炼、浇注、阶梯固溶处理以及大剪切非对称挤压工艺后,通过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大剪切非对称挤压变形的协同作用,生成的一种高强韧耐热镁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187218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14370.5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32B9/02 , D03D15/47 , D03D15/217 , D03D15/283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5/02 , B32B9/04 , B32B27/02 , B32B27/12 , B32B2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纺纱编织物原位增强纤维增强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天然纤维通过表面脱胶处理与树脂纤维进行混纺加捻制备成混纺纱,在混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天然纤维和树脂纤维的比例以及两种纤维的种类来改变混纺纱的性能;利用编织机将混纺纱编织成编织物,编织物包括无纺布、编织布、三维编织物等;制备的编织物在热熔时具有自粘性,然后通过热模压的方法将编织物与纤维毡模压成复合层压板,从而达到结构增强目的。利用这种编织物热模压时,不用添加粘接剂,利用该编织物自粘接的特性达到结构增强。通过对复合材料层压板实施一维至三维的多方位增强,从而大幅提高复合材料层压板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9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1235663.2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1C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板材的对向螺旋扭转挤压模具,属于高性能金属塑性成形领域。该模具中凹模由模芯左瓣、模芯右瓣和分流模芯构成;所述模芯内壁上设有螺旋带状凸起,所述分流模芯外壁也设有螺旋带状凸起,通过夹在模芯左瓣和模芯右瓣之间固定模芯的型腔内,由于两者的螺旋带状凸起螺旋方向相反,利用分流模芯和模芯对向的带状的螺旋凸起,使得在挤压过程中坯料内外侧同时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旋转,随着坯料不断从入料区沿着轴向挤到出料区,得到板材。本发明模具结合了扭转和挤压于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适用不同尺寸,满足不同需求,通过本发明可以获得更加均匀的超细晶组织、高强韧性的板材。
-
公开(公告)号:CN11560833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1357604.2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J20/2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循环吸附重金属的汉麻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汉麻秸秆裁剪、清洗、烘干后,利用NaOH和Na2SO3混合溶液处理去除汉麻秸秆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制备具有大量孔洞的汉麻秸秆;通过冷冻干燥制备可吸附重金属的汉麻秸秆;吸附重金属离子后利用稀HCl清洗实现汉麻秸秆的循环利用。本发明操作简便、原料易得且对环境污染小,改性后的汉麻秸秆的吸附能力增强并且易于实现循环利用,为汉麻秸秆高效利用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13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26946.9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向轧制制备高强度弱织构镁合金的方法,属于镁合金轧制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将镁合金放入加热箱中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在轧机中进行热轧工艺,轧制过程中轧制方向沿前一道次轧制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20°,旋转一周可进行三道次轧制,并可重复进行多周轧制,轧制的总压下量为60‑95%。其中,第一道次为小压下量5‑20%轧制,后两道次压下量为20‑55%。本发明通过针对镁的特殊晶格‑密排六方晶格设计出特殊的120°多向轧制工艺,符合密排六方的对称性,使所制备的镁合金板材基面织构弱化,降低各向异性,改善组织均匀性,提高镁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及可成型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96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35663.2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CN)
IPC: B21C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板材的对向螺旋扭转挤压模具,属于高性能金属塑性成形领域。该模具中凹模由模芯左瓣、模芯右瓣和分流模芯构成;所述模芯内壁上设有螺旋带状凸起,所述分流模芯外壁也设有螺旋带状凸起,通过夹在模芯左瓣和模芯右瓣之间固定模芯的型腔内,由于两者的螺旋带状凸起螺旋方向相反,利用分流模芯和模芯对向的带状的螺旋凸起,使得在挤压过程中坯料内外侧同时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旋转,随着坯料不断从入料区沿着轴向挤到出料区,得到板材。本发明模具结合了扭转和挤压于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适用不同尺寸,满足不同需求,通过本发明可以获得更加均匀的超细晶组织、高强韧性的板材。
-
公开(公告)号:CN110835107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911211722.0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C01B32/324 , C01B32/348 , C01B32/342 , C01B32/3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低成本、微孔和介孔发达的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生物质多孔材料是通过干燥、粉碎、碳化、活化、酸洗和深冷等步骤制备的。制备的生物质多孔材料结构稳定,性能优异,有效解决了现有碳材料容量低、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陷,可广泛用于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超级电容器、水资源净化、空气净化等领域材料,其中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获得的汉麻秸秆基多孔碳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639.5mAh/g,循环100次放电容量为756.8mAh/g;另外,本发明的生物质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竹醋原液的吸附量可达128.3‑161.5mg/g,脱色率达到72%以上。本发明为生物质作为电池、吸附等领域材料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制备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257048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1352901.9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非对称挤压实现ATX系镁合金板材织构弱化的方法,属于镁合金挤压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ATX系镁合金锭坯进行均匀化处理,然后通过常规挤压制备镁合金板材,最后将挤压板材预热后放入非对称挤压模具中挤压。由于非对称挤压模具成型通道孔中心轴线与挤压模腔中心轴线不重合,模腔中位于成型通道孔左右两侧坯料所占比例不同,多出部分坯料在挤压过程中发生额外的镦粗变形作用,整个挤压变形过程可以看作镦粗、挤压变形复合叠加,因此最终获得的非对称挤压板材的织构较初始挤压板材明显弱化。所述非对称挤压模具制造简便,工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333900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811177110.X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麻纤维复合板连续局部辊压成型工艺方法,属于麻纤维复合板成型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目前的成型工艺无法生产0.2‑2mm厚度的超薄麻纤维复合板,提出了一种通过将预制体在一定温度预热后进行连续辊压,使其厚度逐渐能够达到0.2‑2mm的超薄厚度。该方法制备出来的超薄型麻纤维复合板,具有内部组织致密、界面性能好、具有表面纹饰、综合力学性能好、成型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墙纸、复合板材的面饰板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98222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1092400.4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金属板试样单轴拉伸试验大应变范围应力应变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构建出金属板试样单轴拉伸失稳颈缩逐级扩展的阶梯模型。只需要测量板试样拉伸失稳后瞬时标距长度和颈缩处最小截面宽度,基于颈缩阶梯模型每一时刻颈缩阶梯坐标,构建颈缩轮廓的插值曲线表达式,利用颈缩在宽度和厚度方向的力学关系,并联立体积不变定律,求解颈缩阶梯模型的参数,最后通过Bridgman法计算该时刻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本发明省去现有方法中颈缩外轮廓曲率半径的试验测量环节,并且提高了大应变范围应力应变曲线的测量精度,对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