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超声速飞机的三轮冷却-制冷循环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5353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297028.6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高超声速飞机的三轮冷却‑制冷循环冷却系统,涉及高超声速飞机领域。系统包括两个空气涡轮、压气机、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两组燃油‑空气换热器。空气涡轮主要用于发电与降低空气热沉温度,与燃油‑空气换热器、制冷循环组合构成多级冷却系统,空气涡轮发出的电能部分用于制冷循环,其余用于电子器件的使用,使经过涡轮的冷却空气再冷获得更低的温度,从而足以冷却电子器件以及供给座舱。解决高超声速飞机高马赫数飞行条件下,外部空气温度过高无法再用作冷源的问题。本发明利用飞行器自身所带的燃油,基于空气涡轮与压气机,建立多级冷却系统,解决了高超声速飞机热管理的问题。

    一种空气源热泵与甲醇燃料锅炉耦合的复合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0809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16954.4

    申请日:2025-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源热泵与甲醇燃料锅炉耦合的复合供暖系统,涉及绿色低碳燃料与热泵复合供暖领域,解决了传统单一的供暖方式效率低、热能利用率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甲醇燃料锅炉、空气源热泵、蓄热水箱和用户端,甲醇燃料锅炉通过两个出水口分别和蓄热水箱以及用户端连通;空气源热泵通过三个出水口分别和甲醇燃料锅炉、蓄热水箱以及用户端连通;蓄热水箱的出水口和用户端连通;用户端的出水口分别和甲醇燃料锅炉以及空气源热泵连通。本发明将空气源热泵与甲醇燃料锅炉进行耦合,改善了常规热泵技术在低温环境下效率降低、易结霜且出水温度不够高的问题和传统燃气锅炉所导致的碳排放与污染问题的问题。

    一种绿色低碳燃料与太阳能复合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080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16952.5

    申请日:2025-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低碳燃料与太阳能复合供暖系统,涉及绿色低碳燃料与太阳能复合供暖技术领域,解决了太阳能供暖不稳定、耦合系统供暖碳排放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补水仓、蓄热水箱和绿色燃料锅炉,太阳能集热器和补水仓连接,对水进行加热;补水仓出水口和蓄热水箱连通;蓄热水箱出水口通过采暖供水管和用户端进水口连通,用户端出水口通过采暖回水管和蓄热水箱的一个进水口连通;绿色燃料锅炉出水口和采暖供水管连通,进水口和采暖回水管连通。本发明将太阳能供暖和锅炉供暖耦合,通过锅炉供暖弥补太阳能供暖的波动,增强能量的利用效率;同时,利用锅炉余热对太阳能集热器除霜,保证太阳能集热器正常运行。

    应用于缺水地区可持续稳定工作的水电联产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835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21676.0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电联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缺水地区可持续稳定工作的水电联产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集水器、第一吸附设备、冷凝设备、第二吸附设备、第一水箱、第二水箱、氢燃料电池组;所述集水器与冷凝设备连接,所述冷凝设备分别与第一吸附设备和第二吸附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吸附设备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接,所述第二水箱与氢燃料电池组连接,所述第二吸附设备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接。将氢燃料电池组和第一吸附设备、第二吸附设备有机的结合,氢燃料电池组形成一级发电组,并作为吸附设备的热源,氢燃料电池组提供持续的热源,使得装置可以在全天实现交替持续的取水。

    一种可持续稳定工作的水-电-蒸汽联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213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21674.1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持续稳定工作的水‑电‑蒸汽联产系统,包括:集水器、第一吸附设备、冷凝器、第二吸附设备、第一水箱、第二水箱、氢燃料电池组、第三水箱、闪蒸罐、压缩机、以及供蒸汽单元;集水器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分别与第一吸附设备和第二吸附设备、第三水箱连接,第一吸附设备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接,第二水箱与氢燃料电池组连接,第二吸附设备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接,第三水箱与闪蒸罐连接,闪蒸罐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与供蒸汽单元连接。该可持续稳定工作的水‑电‑蒸汽联产系统,解决了在缺水地区,传统吸附设备机组运行时不持续性以及热源不稳定的情况,同时系统的电能产出均来自于零碳排放途径。

    一种满足月球基地昼夜热电需求的太空储能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227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320825.6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满足月球基地昼夜热电需求的太空储能发电系统,属于月球基地能源供给领域。解决了月夜期间月球基地能源短缺和温度过低的问题以及月球基地电能、热能供给效率低的问题的问题。它包括舱室、储/放热模块、布雷顿循环系统以及有机朗普循环系统,所述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太阳能槽式集热器、高压涡轮、压气机以及一号换热器,所述有机朗普循环系统包括月球热管辐射散热器、一号换热器以及低压涡轮,所述布雷顿循环系统与有机朗普循环系统共用一个一号换热器,所述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二号换热器,所述二号换热器的热量输送管路连接有储/放热模块。它主要用于月球基地昼夜得到的能电供给。

    一种耦合式制冷系统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15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289814.7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耦合式制冷系统,属于制冷系统领域。解决了传统二氧化碳制冷机组运行耗能高,排气压力高的问题。本发明在传统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在气体冷却器和主节流阀之间加入膨胀机来进行预节流和回收膨胀功发电供给主压缩机使用,同时在主蒸发器和主压缩机之间加入耦合亚临界制冷循环,为主系统增加额外的制冷量。本发明加速了天然环保型制冷剂(二氧化碳)替代其它制冷剂的进程,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基础。

    变催化剂分布的泡沫铜一体化重整器

    公开(公告)号:CN11383073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997340.6

    申请日:2021-08-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重整制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催化剂分布的泡沫铜一体化重整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布置的重整腔、催化燃烧腔和蒸发腔;所述重整腔和所述催化燃烧腔内均设置有催化剂载体,且所述催化剂载体为多孔介质泡沫铜;所述重整腔一端设置有催化燃烧腔入口和重整气出口,所述催化燃烧腔入口通过气态燃料通道连接至所述催化燃烧腔,所述重整腔另一端设置有尾气排出通道和重整腔入口,所述重整腔入口通过气态燃料通道连接至所述蒸发腔;所述重整腔与所述催化燃烧腔的进、出口与所述催化剂载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分流的均流板。本发明的重整器集尾气催化燃烧、燃料预热、重整制氢于一体,可以使得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

    公开(公告)号:CN11367549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818503.X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包括电池箱壳体、电池模组、导流器、换热盘管、隔流支架、加热棒和风扇,电池箱壳体由隔板分隔成互不联通的内腔体一和内腔体二,换热盘管、加热棒和风扇均设置在内腔体二内,电池模组、导流器和隔流支架均设置在内腔体一内,在内腔体一内充满浸没液;隔流支架与电池箱壳体连接,隔流支架用于支撑电池模组同时分割流道,导流器设置在内腔体一底部,加热棒为换热盘管内的浸没液加热,所述风扇为换热盘管内的浸没液冷却。本发明设置导流器,使电池箱实现腔内温度分层效果,再配合换热盘管、加热棒与风扇,使储能电池箱存在夏季散热、冬季预热两种模式,同时提高浸没液的冷却效率,提高储能电池箱的均温性能。

    一种宽温区液态金属单相流的热沉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0693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49202.3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温区液态金属单相流的热沉测试方法,采用换热器进行液态金属单相流与冷媒的热交换,通过测得的冷媒在热交换过程中的吸热量、冷媒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而损失的热量和液态金属的质量流量计算液态金属的热沉;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用于所述测试方法的宽温区液态金属单相流的热沉测试系统。本发明可以快速、精准地测量高温、高压工况下的液态金属的热沉参数,为液态金属作为燃烧室壁面冷却工质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测试系统结构简单,测试方法易操作,可有效降低液态金属热沉参数测量的难度和成本,本发明适用测试工况的条件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和核领域内的冷却流体的技术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