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动式电磁系统的下置环形永磁磁路

    公开(公告)号:CN10356005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507033.0

    申请日:2013-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直动式电磁系统的下置环形永磁磁路,轭铁设置在外壳顶部,轭铁具有一向下的凸台,外壳的底部具有一圆孔;衔铁、永磁体、线圈设置在外壳内,线圈设置在轭铁的下方,永磁体设置在线圈的下方,永磁体为中空环形结构;衔铁设置在线圈和永磁体的中空空间内,其底端伸出外壳的圆孔,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当线圈未通电时,永磁体与衔铁之间的吸力使衔铁处于下端初始位置,衔铁不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当对线圈通正向脉冲后,线圈产生与流经衔铁的向下的磁通反向的磁通,使得流经衔铁的向下的永磁磁通减少,此时在磁力合力的作用下,衔铁向上运动,直至衔铁的上端极面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完成磁路的直动动作。

    一种基于双线圈结构的多参数可调的操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2610444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093262.8

    申请日:2012-03-31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线圈结构的多参数可调的操动机构,属于开关电器领域。为了解决目前没有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试验技术储备,不同型号的继电器产品的设计和验证缺少分析理论和评价依据的问题。它包括电磁系统、接触系统、磁吹灭弧系统和底座,磁吹灭弧系统安装在接触系统的两侧,电磁系统和磁吹灭弧系统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接触系统上设置有触头装卡机构,用于装卡动触头和静触头,电磁系统作为动力源,驱动接触系统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分断和闭合操作。用于电弧试验,为电弧特性分析和燃弧机理探索提供试验平台,为继电器产品动作机构以及灭弧系统的设计提供验证平台。

    超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08675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610151148.0

    申请日:2006-12-15

    Abstract: 超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及装置,它涉及到一种距离测量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的超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中存在的由于对回波起振点确认不准确而导致的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超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包括发送测量信号;接收回波信号;回波信号的滤波放大处理;对放大的回波信号的A/D转换及转换结果存储;对检波信号和峰值信号进行比较处理;根据比较结果,停止A/D采样;分析存储的A/D转换结果数据,寻找回波起振点;根据A/D转换速度,计算回波起振点的时间,进而得到测量距离。本发明超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应用到各种超声波测量距离的领域中。

    电磁继电器静态特性测试分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609625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44043.6

    申请日:2004-11-12

    Abstract: 电磁继电器静态特性测试分析装置,它涉及的是继电器特性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电磁继电器静态特性测试分析装置。(10)的下端面连接在(16)的右侧上端面上,(2)通过(2-1)连接在(10)的上端面上,(2)的(2-2)与(1)上的衔铁相接触,(10-1)的控制输入端连接(11)的控制输出端,(11)的数据输入端连接(12)的电动机驱动数据信号输出端,(2)的检测信号输出端通过(3)、(4)、(5)、(6)与(12)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1)的触点输出端子连接(12)的触点状态检测输入端,(7)的检测信号输出端通过(8)、(9)与(12)的数据输入输出端相连接,(12)通过(13)与(14)的数据输入输出端相连接。本发明能检测出继电器的电磁系统静态吸力、反力以及合力的特性曲线,直接对所有关键点进行连续测量。

    一种触头内部嵌入永磁体的真空直流灭弧室

    公开(公告)号:CN11343692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0714592.3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一种触头内部嵌入永磁体的真空直流灭弧室,属于真空直流灭弧领域。解决了现有真空直流灭弧室存在灭弧困难,灭弧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陶瓷壳体相对的两个面上相对开设两个通孔;杯状动触头和杯状静触头均包括柱形引出管和底座部分,所述柱形引出管的首端为杯口,柱形引出管尾端与底座部分的中心固定连接构成一体件;杯状动触头和杯状静触头的底座部分相对设置在陶瓷壳体内,杯状动触头和杯状静触头的柱形引出管分别穿过陶瓷壳体相对的两个通孔;密封波纹管套接在杯状动触头的柱形引出管上,且位于陶瓷壳体内;杯状动触头和杯状静触头的柱形引出管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柱形永磁体,两个柱形磁铁相对的两个磁极磁性相同。本发明适用于真空直流灭弧。

    一种基于频域阶段性比值判断直流串联电弧故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1663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0777464.6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一种基于频域阶段性比值判断直流串联电弧故障的方法,它属于直流电弧故障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计算直流供电回路电流频谱中12个频段各自的幅值和,形成6组比值关系作为特征值Rarc1~Rarc4、S_Rarc1、S_Rarc2,同时找出回路电流频谱中第75~125共51点中的幅值最大值,计算幅值最大值的50倍与其他50个点和的比值,将比值作为特征值E。当7组特征值在四次数据采集周期中,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满足阈值条件,即可确认直流供电系统中发生了直流串联电弧故障。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直流串联电弧故障检测。

    一种交流接触器寿命预测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9828198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37461.9

    申请日:2019-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寿命预测模块,其包括:线圈电流检测模块、主回路电流检测模块、主触点温度检测模块、环境温度检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电源模块、辅助开关检测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外部存储模块。本发明用于对交流接触器的寿命进行智能监测,通过监测交流接触器工作过程中的多个参数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累计接触器不同工作状态次数以及寿命状态,预计剩余寿命,实现交流接触器失效前的替换,有利于整机可靠性的提高。

    一种双永磁非对称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2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610422422.7

    申请日:2016-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永磁非对称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两端分别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密封锥面衔铁双线圈双稳态电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612901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581946.X

    申请日:2018-06-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6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锥面衔铁双线圈双稳态电磁机构,该电磁机构采用锥面衔铁作为核心结构,既增大了初始输出力,又增大了吸合侧保持力;采用双线圈串联结构,在吸合过程中,下面的线圈起到抵消下部永磁磁通的作用,上面的线圈起到增大上部永磁磁通的作用,在释放过程中,上面的线圈起到抵消上部永磁磁通的作用,下面的线圈起到增大下部永磁磁通的作用。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电磁阀控制存在的行程短、单稳态保持、功耗大等缺点,具有体积小、输出力与保持力大、双稳态、永磁回路保持、节能等优点。

    一种双永磁非对称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2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22422.7

    申请日:2016-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16 H01H50/18 H01H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永磁非对称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两端分别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