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结构密封性能地面模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7054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10145962.1

    申请日:2013-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结构密封性能地面模拟测试装置,包括加热装置、试验段、测试件、高温密封装置、进水口、出水口、通用密封接口、进气孔、压力传感器、电阻真空计、抽气阀门、压力舱,试验段通过定位孔固定于试样台上,测试件装夹到试验段中并通过高温密封装置、O型圈、内嵌密封钢圈、橡胶楔密封环、和装卡盖板密封。本装置利用燃气或红外设备部分再现高热流密度地面模拟环境,通过检测高温环境下热防护密封结构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压力差测试与评价热防护结构的高温密封性能;该装置操作简单,调节范围宽,具有通用接口,可对任何热防护密封结构进行测试与评价。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驱动的伸展/折叠臂

    公开(公告)号:CN101362339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37230.7

    申请日:2008-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驱动的伸展/折叠臂。它包括以下部分:导轨底座、伸展臂、可伸缩导轨、导轨前束和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伸展臂由剪铰单元连接组成,由剪铰单元构成的伸展臂的前端铰接点与导轨前束固定并具有绕固定点旋转的自由度,伸展臂的后端铰接点与导轨底座固定,并具有绕固定点旋转的自由度,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分别作为展开驱动器和折叠驱动器设置在伸展臂上。本发明可以实现双向的可控变形、能够实现较大规模的伸展/折叠,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训练机

    公开(公告)号:CN101020948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71855.3

    申请日:2007-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对形状记忆合金型材进行高效双程记忆效应训练的自动设备。它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机构、限位器,连接传动机构的电机,设置在机架下方的风机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电机、限位器、直流电源和风机相连,在控制器与直流电源之间连接有定时器,直流电源带有与形状记忆合金相连的输出线,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导轨和丝杠,丝杠和导轨上安装有滑动螺母,电机与丝杠相连。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进行高效自动训练,适用于批量地进行记忆合金的训练。

    高速路的动态重量和速度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76766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010507.6

    申请日:2005-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高速路的动态重量和速度监测装置。它由传感器、称重承载装置、解调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组成;称重承载装置设置于路面上,它由承载板、缓冲层、支架和基础组成,两个支架固定在基础上,承载板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缓冲层位于承载板与基础之间;传感器为光纤布拉格光栅,至少有三只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对称布设于称重承载装置的承载板上,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引出光纤与解调装置相连;数据采集装置与解调装置相连;数据采集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系统与路面完好结合,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汽车经过监测系统时,不需要减速、指定位置等限制的要求即可测得汽车的重量和速度等参数。

    一种基于布立冈仿生结构的复合抗冲击材料及其在头盔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72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98148.6

    申请日:2025-03-13

    Abstract: 一种基于布立冈仿生结构的复合抗冲击材料及其在头盔中的应用,属于人体防护用品技术领域。所述材料包括缓冲层和仿生结构层;所述仿生结构层由仿生增韧层和仿生防护层两部分组成,所述仿生增韧层和仿生防护层依据布立冈仿生结构铺设;所述仿生结构层由有机高分子纤维通过热固性树脂做粘合剂交替铺设而成。缓冲层为EPS发泡材料。有机高分子纤维为凯夫拉K‑49,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本发明基于仿生复合材料的强‑韧‑刚的协同增效原理,设计并研制具有仿生抗冲击表层、仿生吸能传递层以及仿生增韧止裂基层的多层仿生抗冲击材料。改进了以往的单一布立岗仿生结构设计,提高仿生复合材料抗冲击保护水平。

    一种炭化烧蚀材料炭化层前沿的原位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3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94293.6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化烧蚀材料炭化层前沿的原位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如下:(1)将炭化烧蚀材料加工成芯材;(2)将电阻材料薄片刻蚀成设计的电路;(3)选取绝缘薄膜材料,侧边留出空白区;(4)按“绝缘薄膜—电路—绝缘薄膜”方式热压成型,形成柔性电阻片;(5)在柔性电阻片背部涂上背胶,将电阻丝引线与导线连接;(6)将柔性电阻片包裹在芯材上,形成测量装置;(7)将测量装置安装在试件中,进行烧蚀试验,通过监测电阻丝电阻的变化历程,反映炭化层前沿位置与后退历程。本发明能够提供炭化烧蚀材料炭化层前沿的原位高精度测量,获得炭化烧蚀材料服役过程中内部实时分区信息,为分析材料的原位烧蚀性能提供基础。

    一种镶嵌结构钨酸锆/氧化锆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010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0507960.1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一种镶嵌结构钨酸锆/氧化锆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步骤如下:将等体积的氧氯化锆水溶液和钨酸钠水溶液同步加入到纳米氧化锆水溶液中;置入60~70℃的水浴环境下搅拌;将盐酸加入到制备的溶液内直到氢离子浓度为2~3mol/L,并继续保温搅拌,得到复合粉体的前驱体悬浊液,在前驱体悬浊液中或在得到前驱体溶液之前的任一步骤里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将前驱体悬浊液置入反应釜中密封,175~185℃环境保温至少500min,冷却后收集粉末沉淀并进行酒精陈腐、洗涤、烘干,然后在450~600℃下进行煅烧,得到镶嵌结构钨酸锆/氧化锆复合粉体。本发明有效抑制复合材料在热应变后发生界面脱粘。

    非导体材料在单面受热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279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97855.3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导体材料在单面受热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系统,在对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时,加热线圈在通电时对第二加载组件的压头进行加热,使得试件的底端至顶端存在温度梯度,在试件底端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后保持预设时间,这样在加载过程中就可以获得准确的单轴高温压缩力学性能。因此,上述技术方案相比利用辐射加热的方式对试件整体进行加热,可以测试非导体材料在具有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单轴高温压缩力学性能。

    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热密封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3665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0363363.4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热密封结构及其组装方法,包括弹性元件、内隔热层、外隔热层、外包覆层;内隔热层串套在弹性元件内部,弹性元件在受压变形时内隔热层会对弹性元件的周向力作用,反作用于弹性元件表现出一定的支撑效果,改善高温环境使弹性元件受压变形产生过大的残余变形问题;外隔热层整体编织在弹性元件的外部,并将弹性元件完全包裹,外隔热层具有一定厚度,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对弹性元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弹性元件为弹簧管结构;本发明通过对各部件合理的设计及结合,组成了可以有效的对飞行器的控制翼与尾翼之间缝隙、舱门等机身开口等部位进行防热的热密封装置,避免了零件因过热发生失效及损坏。

    一种原位合成碳纳米管/硼化铪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3537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0202881.3

    申请日:2018-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硼化铪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硼化铪粉末与金属离子溶液混合,调节混合溶液的pH,直至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将沉淀物依次进行洗涤、干燥、研磨和煅烧,得到金属氧化物/硼化铪复合材料;(2)将金属氧化物/硼化铪复合材料还原成金属/硼化铪复合材料;(3)以金属/硼化铪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通入碳源气和保护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硼化铪的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得碳纳米管/硼化铪复合粉末;(4)将碳纳米管/硼化铪复合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得到碳纳米管/硼化铪纳米复合陶瓷材料。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而且还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弯曲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