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946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82212.X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58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密度、优异抗氧化性能的非晶态SiBCN陶瓷块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性能陶瓷材料技术领域,该非晶态SiBCN陶瓷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硼硅氮烷进行固化后,经粉碎、球磨、真空热解,得到非晶SiBCN陶瓷粉体;将所述非晶SiBCN陶瓷粉体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非晶态SiBCN陶瓷块体。本发明提供非晶态SiBCN陶瓷块体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得具有高密度、低孔隙缺陷、尺寸可调、收缩率小和优异抗氧化性能的非晶SiBCN陶瓷块体,可有效解决传统SiBCN陶瓷块体制备过程中材料尺寸受限、孔隙多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28664.2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温度场测量方法,属于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薄膜温度传感器具有半导体特性;所述薄膜温度传感器包括SiBCN陶瓷和填料。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温度传感器致密度高、表面质量好,与基体结合能力强,不易脱落,在0~800℃范围内均具有明显半导体特性,可满足高温工况下不同材质的平面、曲面、异形结构的工件表面的温度场测量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0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157145.1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夹芯结构氧化硅/钨酸锆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精细陶瓷复合材料领域,步骤如下:将含钨酸根的阴离子水溶液和含锆的阳离子水溶液同时在蠕动泵的控制下滴加到纳米氧化硅水溶液中;将混合溶液水浴环境下超声振荡;将浓盐酸加入到溶液中直至氢离子的浓度达到0.1~2mol/L,并在水浴环境下持续超声振荡,得到复合材料的前驱体悬浊液;将前驱体悬浊液加入反应釜后密封,180~190℃环境保温至少3.5h;收集沉淀,进行陈腐、过滤、烘干,在450~520℃下进行煅烧,得到纳米氧化硅夹芯在钨酸锆晶体内部的复合粉体。本发明从纳米尺度提升精细陶瓷复合材料的均质化,有效抑制纳米粒子团聚造成的复合材料热应变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62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428395.6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589 , C04B35/583 , C04B35/622 , C04B35/64 , G01K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SiBCN陶瓷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该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片状氧化石墨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在密封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S2.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聚硼硅氮烷混匀,得到混合液;S3.将混合液进行热交联、粉碎、筛分,得到改性聚硼硅氮烷粉末;S4.将混合液与改性聚硼硅氮烷粉末的混合物进行热压成型,得到圆柱形素坯;S5.在圆柱形素坯表面钻两个小孔,并在所述小孔中插入钨丝,经热解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SiBCN陶瓷温度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所制得的温度传感器尺寸小、测温范围广、耐氧腐蚀、灵敏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0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57145.1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夹芯结构氧化硅/钨酸锆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精细陶瓷复合材料领域,步骤如下:将含钨酸根的阴离子水溶液和含锆的阳离子水溶液同时在蠕动泵的控制下滴加到纳米氧化硅水溶液中;将混合溶液水浴环境下超声振荡;将浓盐酸加入到溶液中直至氢离子的浓度达到0.1~2mol/L,并在水浴环境下持续超声振荡,得到复合材料的前驱体悬浊液;将前驱体悬浊液加入反应釜后密封,180~190℃环境保温至少3.5h;收集沉淀,进行陈腐、过滤、烘干,在450~520℃下进行煅烧,得到纳米氧化硅夹芯在钨酸锆晶体内部的复合粉体。本发明从纳米尺度提升精细陶瓷复合材料的均质化,有效抑制纳米粒子团聚造成的复合材料热应变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59801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98519.7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结构复合材料超高温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法,涉及材料热膨胀系数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将样品夹持在两夹具中间,通过高温力学试验机对样品施加预载荷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关闭试验机环境舱,设置升温速率及目标温度后,开启直流电源使材料升温;到达目标温度后,保温一定时间,待高温热像仪观察到样品表面的温度场均匀,以及高温力学试验机的位移数据不发生变化时,记录高温力学试验机的位移变化值,同时利用红外测温仪获取夹具上下端的温度差;最后计算夹具位移值和样品热膨胀系数,本发明具有可以针对热结构复合材料在400℃~3000℃的任意温度范围内进行热膨胀性能测试,实验成本低,同时具有较快的升温速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28395.6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589 , C04B35/583 , C04B35/622 , C04B35/64 , G01K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SiBCN陶瓷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该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片状氧化石墨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在密封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S2.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聚硼硅氮烷混匀,得到混合液;S3.将混合液进行热交联、粉碎、筛分,得到改性聚硼硅氮烷粉末;S4.将混合液与改性聚硼硅氮烷粉末的混合物进行热压成型,得到圆柱形素坯;S5.在圆柱形素坯表面钻两个小孔,并在所述小孔中插入钨丝,经热解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SiBCN陶瓷温度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所制得的温度传感器尺寸小、测温范围广、耐氧腐蚀、灵敏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79010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507960.1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495 , C04B35/626 , C04B35/628
Abstract: 一种镶嵌结构钨酸锆/氧化锆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步骤如下:将等体积的氧氯化锆水溶液和钨酸钠水溶液同步加入到纳米氧化锆水溶液中;置入60~70℃的水浴环境下搅拌;将盐酸加入到制备的溶液内直到氢离子浓度为2~3mol/L,并继续保温搅拌,得到复合粉体的前驱体悬浊液,在前驱体悬浊液中或在得到前驱体溶液之前的任一步骤里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将前驱体悬浊液置入反应釜中密封,175~185℃环境保温至少500min,冷却后收集粉末沉淀并进行酒精陈腐、洗涤、烘干,然后在450~600℃下进行煅烧,得到镶嵌结构钨酸锆/氧化锆复合粉体。本发明有效抑制复合材料在热应变后发生界面脱粘。
-
公开(公告)号:CN11478265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12427.7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19/00 , G06T7/6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与增强现实的结构试验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所述结构试验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机器视觉系统、试验控制系统、数字孪生模拟系统、增强现实服务器、增强现实眼镜。本发明采用机器视觉系统与增强现实眼镜协同完成观察者、试验件同时运动中的增强现实坐标构建与试验件位姿轮廓估计,采用试验监控系统与数字孪生系统结合实时分析试验件全场响应和潜在失效区域,通过增强现实服务器融合真实场景和数值分析、试验数据,并通过增强现实眼镜完成数据与真实场景叠加,实现人机交互,对于辅助试验人员进行大型结构试验过程的监控、预警,提高试验效率、安全性,直观理解试验过程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0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77454.X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仿真驱动的热、力载荷联合加载的飞行器结构试验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依赖于结构状态的动态热、力载荷实时预测与加载。该试验系统包括:热加载模块、力加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高性能计算模块和试验控制系统,各系统和模块之间采用双向数据连接。该试验方法中,采用高性能计算模块中在线运行的仿真模型,结合实际加载过程中结构的热、力响应数据,预测未来的热、力加载载荷,并通过试验控制系统将上述载荷数据反馈给热、力加载模块,实现动态加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