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4000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88620.0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方法,涉及电源并网连接技术领域。包括并网需求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评估、适配接入分布式电源提取、并网测试分析、电源并网运行质量反馈以及电源并网需求提示。本发明通过对指定地区的各可接入分布式电源进行接入评估,进而为后续可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适配情况提供了支撑基础,考虑到各可接入分布式电源对于电力的产出稳定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数值分析合理的筛分了指定地区的适配接入分布式电源,进而有力减少了电力供应状况与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需求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现象,提高了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的协调稳定的运行发展水平,有利于为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的协调融合提供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93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0665728.0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F16F15/067 , F16M11/42 , F16M11/08 , B08B1/02 , B08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压配电系统监控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在中低压配电系统顶部的悬挂机构,悬挂机构之间水平固定安装有相互平行的导向杆和齿条,导向杆和齿条上共同安装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的滑套,滑套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箱,行走箱上安装有与行走机构配合的监控机构和清洁机构;本发明避免了监控器镜头表面水雾影响监控效果的情况出现;本发明能够对任意方向的振动进行缓冲,缓冲过后行走机构、监控机构和清洁机构均能沿着导向杆原有的方向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5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39262.9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nventor: 李志伟 , 王绪利 , 杨欣 , 吴晓鸣 , 张辉 , 郭汶璋 , 王明 , 秦亮 , 李鸿鹏 , 葛成 , 王磊 , 崔宏 , 钱龙 , 向阳 , 熊煜 , 种亚林 , 周帆 , 刘钊汛 , 刘开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空间特性和交直流两侧耦合作用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未充分考虑空间特性和交直流两侧耦合作用影响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构建交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评估指标集;交流侧权重和直流侧权重的计算;求解电能质量指标组合权重系数;计算交直流配电网两侧的电能质量耦合系数;交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的评估。本发明将不同区域特性下的第一权重与实测数据下的第二权重相结合,采用均衡算法求取最优组合权重,并考虑由两侧网络的网络结构、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以及变流器的拓扑机构交互影响下的两侧电能质量指标耦合作用,实现对不同场景下和耦合作用下的交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4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11098.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7/35 , H02J7/00 , H02J3/38 , B60L53/51 , B60L53/53 , B60L53/66 , G09F23/00 , G08B7/06 , G08B21/2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考虑与配网协同互动的光伏能源综合利用装置,装置整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发电板,装置整体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支撑柱,装置整体的中间两侧嵌入连接有操控面板,使得使用者在将装置整体投放到高层小区内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使用时,能够与配电网协同互动,安装好的装置整体可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板将吸收到的光能转化成电能,而后储存在储能蓄电池内供给各个电源插接口实施供电,可以实时响应配电网调度需求,调整运行状态,从而使得装置整体在投入使用后能够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同时,考虑极端天气太阳能不足时,可通过电网公司电源提供保障,进而在供电需求保障的情况下,可达到能源合理化使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65728.0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F16F15/067 , F16M11/42 , F16M11/08 , B08B1/02 , B08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压配电系统监控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在中低压配电系统顶部的悬挂机构,悬挂机构之间水平固定安装有相互平行的导向杆和齿条,导向杆和齿条上共同安装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的滑套,滑套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箱,行走箱上安装有与行走机构配合的监控机构和清洁机构;本发明避免了监控器镜头表面水雾影响监控效果的情况出现;本发明能够对任意方向的振动进行缓冲,缓冲过后行走机构、监控机构和清洁机构均能沿着导向杆原有的方向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92173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17161.0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台区电压快速估算方法,首先以负荷矩归一化系数统一线路型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点负荷矩概念,建立了节点负荷矩与节点电压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BP神经网络实现了在少量训练样本条件下的电压估算全覆盖,收敛速度和精度均优于传统梯度下降算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发明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电压计算结果,为工作人员掌握台区电压分布与低电压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39036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16376.7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功能是以配电网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的一次系统为基础,通过构建分布式电源多点接入情况,生成线路末端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等效电路,以此为依据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到的短路电流进行过流保护的定值整定。当配电网的一次系统网架结构发生改变时,判断当前定值是否能否满足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是否需要重新调整定值。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克服分布式电源多点接入配电网对传统过流保护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计算短路电流的办法,以此为依据进行过流保护定值的整定,提高了保护动作的可靠性以及速动性。同时以过流I段保护能否保护线路全长的50%为依据,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调整定值,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源多点接入配电网对短路保护的定值方案,也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6696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23106.4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施天成 , 王绪利 , 赵锋 , 朱刘柱 , 李志伟 , 种亚林 , 周帆 , 徐冉 , 张辉 , 杨欣 , 代磊 , 符方平 , 张兆鹏 , 程晶晶 , 任佳启 , 胡斌 , 周远科 , 徐斌 , 王萍萍 , 郭汶璋 , 胡旭东 , 聂元弘 , 孟晓星
IPC: G06F17/16 , H02J3/38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碳排放计量方法,包括:进行潮流分布矩阵构建,得到发电机分摊功率;根据发电机分摊功率计算支路碳流率;构建考虑用电碳排量的负荷碳排放特征量化模型,求解配电网节点碳排量。本发明为未来考虑低碳排放的配电网的实际规划运行提供边界参数计算方法,在综合考虑碳排放最小或以系统低碳化为目标参数的配电网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以碳排放量最低为目标建立源荷协同规划模型过程中,通过本发明科学计算节点碳排放,提高系统整体的碳减排效益;在时序尺度上的配电网演化路径的研究中,本发明可以更好的量化不同情景下的配电网系统碳排,定量分析结合政策背景,使配电网的演化路径更加科学的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0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72055.3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王绪利 , 潘东 , 施天成 , 朱刘柱 , 原凯 , 刘忠健 , 李志伟 , 种亚林 , 周帆 , 张辉 , 丁羽頔 , 杨欣 , 代磊 , 刘念 , 延肖何 , 崔佳璇 , 孙充勃 , 万志伟 , 胡斌 , 赵锋 , 周远科 , 徐斌 , 王萍萍 , 郭汶璋 , 胡旭东 , 聂元弘 , 孟晓星
IPC: H02J3/32 , H02J3/06 ,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节点平均碳势的低碳配电网储能配置方法,包括:提取当地配电网典型日负荷及分布式光伏、风电出力数据;进行配电网潮流及碳流计算;选取碳势高的节点作为储能配置位置;建立储能的成本与收益模型,以及配电网的碳排放成本模型;利用优化算法对储能的容量和功率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对储能一日之内的充放电功率进行时序生产模拟,得到储能的最优配置解和运行解。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了配电网的碳排放,能够显著减少高碳排放节点的碳流率,实现整体配电网的低碳运行;实现储能配置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平衡,确保配电网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强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极大的降低了一次性求解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1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72014.4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施天成 , 潘东 , 王绪利 , 朱刘柱 , 原凯 , 刘忠健 , 李志伟 , 种亚林 , 周帆 , 张辉 , 丁羽頔 , 杨欣 , 代磊 , 刘念 , 延肖何 , 崔佳璇 , 孙充勃 , 万志伟 , 胡斌 , 赵锋 , 周远科 , 徐斌 , 王萍萍 , 郭汶璋 , 胡旭东 , 聂元弘 , 孟晓星
IPC: H02J3/46 , H02J3/32 , H02J3/06 , G06Q10/063 , G06Q30/018 , G06Q50/06 , G06F17/16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碳耦合机理的中压层级碳排放指标测算方法,包括: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个节点的有功功率;构建节点有功通量矩阵、支路潮流分布矩阵、负荷分布矩阵以及分布式电源注入矩阵;基于源侧碳排放量求解电源碳排放因子矩阵,计算系统中荷侧、储侧各时点的节点碳流率,以及网侧支路有功损耗碳流率;获得典型日中压层级网荷储全环节碳排放量。本发明合理划分碳排放责任,对网侧和负荷侧的碳排放进行溯源分析,确保了碳排放责任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电源、用户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理分配;提高碳排放测算精准度,简化测算步骤,增强计算结果的全面性和可信度;精准识别高碳排放区域,为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