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612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17840.3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砂土侧向应力‑应变线性相关的#imgabs0#系数求解方法,所述求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基于库伦土压力理论的挡土墙受力分析模型,步骤2,建立砂土静止土压力线性变位模型,步骤3,基于库伦土压力理论求解静止土压力系数近似解。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砂土侧向应力‑应变线性相关的#imgabs1#系数求解方法,针对目前静止土压力系数计算存在的不足,提高地下挡土结构物设计计算准确性,完善砂土静止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实现挡土结构物挡土安全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77338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911271.1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冻融土体侧压力系数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支架、试验盛样筒、顶部压头、测试元件、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所述试验盛样筒设置在所述支架内,所述冻融土体的试样和所述测试元件均设置在所述试验盛样筒内;所述顶部压头位于所述试验盛样筒的顶部,所述顶部压头能够在所述试验盛样筒内上下移动,所述测试元件与所述试样接触,所述测试元件与所述数据采集仪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与所述计算机连接。利用该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能够对冻结壁土体融化过程及融化后与井壁的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对揭示冻融条件下的静止侧压力系数演化规律,计算获得冻融土体作用于井壁的土压力大小及分布,对开展井壁结构设计与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1293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72808.6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体结构面拉剪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框架,反力框架至少包括上顶板与底部承台,在顶板与底部承台两侧均通过侧向支杆连接;竖向加载系统,竖向加载系统设置在顶板的下表面上,试块位于竖向加载系统下方,竖向加载系统的施力端与试块的上部连接;滑座,试块的下部固定在滑座中,滑座滑动设置底部承台上;侧向加载系统,侧向加载系统设置在侧向支杆的侧壁上;反力杆,反力杆设置在远离侧向加载系统的另一个侧向支杆上,反力杆的端部顶抵在试块的上部。该试验装置能够模拟岩体实际受力状态,在岩体受到拉伸力的作用下,对岩体进行剪切力学性能测定,能够简单有效的对岩体试块施加拉剪组合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1170338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99172.9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6F17/10 , G06F30/20 , G01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挖卸荷下膨胀土坑壁失稳临界深度计算及变形预测方法,所述计算及变形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钻孔取芯,步骤S2:试样制备,步骤S3:侧向卸荷应力路径三轴试验,步骤S4:试验结果分析,步骤S5:建立膨胀土侧向卸荷的应力应变归一化模型,步骤S6:模型应用,通过膨胀土侧向卸荷应力应变归一化模型求取基坑开挖坑壁轴向变形失稳临界深度,从而基于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对基坑稳定性进行安全评价;并预测开挖深度达到失稳临界深度前膨胀土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坑壁轴向变形量S。
-
公开(公告)号:CN11398391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75006.6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隧洞变形测试装置包括支架、外管组件、支杆、套环、测试杆组件,测试杆组件的一端固定在套环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或顶撑在隧洞的洞壁;测试杆组件包括伸缩尺,伸缩尺包括主管、副管和复位弹簧,副管由主管的插接端插入主管中,并能够缩入主管中,主管与副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用于驱使副管复位,副管的外管组件壁上设有轴向长度刻度线,长度刻度线用于表示伸缩尺的实时长度。本申请的位移测试装置组装简单、操作简单、基准点易固定、重量轻方便移动、监测点不受限、监测范围全面,监测精度高、成本低可重复利用,可应用于不同条件下隧洞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719316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07109.4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软岩巷道或硐室底板分阶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底板数值模型,得到底板围岩位移分布规律;步骤2,根据底板围岩位移分布规律,定量划分零点位移曲线和拉应变范围;根据零点位移曲线和拉应变范围确定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为硐室底板爆破泄压支护阶段的爆破参数与锚固参数;步骤3,监测底板围岩的变形程度与支护构件受力大小,得到底板与构件的监测数据;步骤4,根据步骤3中的底板与构件的监测数据,确定第二阶段的支护参数,第二阶段为锚注二次支护阶段。该底板分阶段控制方法主动对底板进行泄压支护,使得巷道或硐室底板的形变得到良好的控制,使得底板变形得到良好的控制,避免了底鼓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96314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675742.X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Inventor: 范吉宏 , 申世豹 , 李红友 , 刘曙明 , 徐少勤 , 程桦 , 许光泉 , 姚直书 , 彭世龙 , 张海涛 , 余大有 , 孙家应 , 荣传新 , 王晓健 , 蔡海兵 , 秦志强
IPC: E21B47/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广场井筒偏斜地下水位监测网,所述井筒所在的煤系地层包括底部含水层和风化裂隙含水层,所述监测网能够同时观测所述底部含水层的水位和所述风化裂隙含水层的水位,所述监测网由若干监测点组成,所述监测点为竖向设置的监测孔,所述监测点的数量≥4个。该地下水位监测网实现了同时观测底部含水层的水位和风化裂隙含水层的水位,减少了监测孔的数量,优化了地下水位监测网的设计方案。通过该地下水位监测网不仅获得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获得底部含水层的渗透参数,预测疏水引起地面沉降,为验证井筒变形及其修复治理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37855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051805.0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建筑大学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L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顶管管节内壁混凝土应力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管节环清洁后做好光缆布设指示线,涂刷环氧树脂胶水;S2、向布设光缆,用滚轮按压密实光缆;S3、在光缆上部再次涂刷一层环氧树脂胶水,再用布基胶带临时固定光缆,环氧胶水固化;S4、将光缆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通过测量光纤中的背向自然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率漂移量及反射波长漂移量,计算光纤的应变量,进而测得到管节内壁混凝土应力变化。本发明通过在设管节的三个断面设置环形玻璃纤维复合基光缆,通过数据采集设备测量光纤中的背向自然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率漂移量及反射波长漂移量,进而计算光纤的应变量用于表征混凝土应力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79473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568569.3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厚松散层底含疏水沉降立井井筒偏斜机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模型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立井井筒、液压加载系统和数据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箱体用于容纳土体,所述土体在所述箱体内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覆地层和底部含水层,所述底部含水层的底部铺填有煤层水袋;所述立井井筒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油缸,所述油缸位于所述土体的上方,所述油缸能够为所述土体提供压力;所述数据监测系统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土压力盒和数据采集器,所述土压力盒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讯连接。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对揭示厚松散层底含疏水沉降立井井筒偏斜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76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93866.6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岩土与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交通动荷载模拟装置及试验方法,首先,在模型箱内制备岩土体模型,再分别布置加载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系统,从而完成模拟装置的组建。其次,启动模拟装置,对模型箱内的岩土体模型施加荷载;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岩土体模型所受载荷数据以及施加荷载对岩土体模型的影响。本发明采用基础荷载加载单元和动荷载加载单元对岩土体模型施加荷载,使岩土体模型受力能够反映原型情况。本发明的加载系统采用PLC控制换向阀来实现动荷载的加载,应用范围较广,成本低,加载能力强,可以多组同时加载,对交通动荷载作用下岩土与地下工程模型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