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监控的膨胀机供回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9483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717670.3

    申请日:2018-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自动监控的膨胀机供回油系统,包括工作循环子系统和供回油子系统,所述工作循环子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膨胀机、冷凝器、工质泵和蒸发器,所述供回油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气分离器、储油罐、油过滤器、回油泵、回热器、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膨胀机的出口处,所述回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膨胀机的入口处,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膨胀机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油罐的入口处,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并联安装于所述回热器的两端。本发明设备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设计简洁高效,占用空间小,经济成本低,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分级回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118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811418765.1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回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分级回收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回收电池包及电机余热的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以及用于回收发动机余热的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电池包与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发动机与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本发明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不同行驶状态,切换相应的余热回收模式,回收的余热用于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供电池包充电。实现对电池包、电机及发动机中不同温位的余热进行分级高效回收,提升余热的利用率、系统热效率以及㶲效率。

    一种可以快速检测掺氢天然气泄露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71136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367225.1

    申请日:2022-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快速检测掺氢天然气泄露的结构,装配于管道之间连接的法兰处,包括装配于法兰处且用于收集泄露气体并对其增压的扩压模块以及罩设于所述扩压模块外形成密封且用于检测泄露气体的检测模块,所述扩压模块设有排气口,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排气口的阀门控制模块;本发明可以在泄漏量更少的情况下检测到掺氢天然气,使掺氢天然气泄露的情况更快被检测到,避免氢气泄露过多产生易燃的风险,杜绝了造成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检测到掺氢天然气泄露的技术问题。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分级回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118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11418765.1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回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分级回收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回收电池包及电机余热的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以及用于回收发动机余热的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电池包与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发动机与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本发明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不同行驶状态,切换相应的余热回收模式,回收的余热用于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供电池包充电。实现对电池包、电机及发动机中不同温位的余热进行分级高效回收,提升余热的利用率、系统热效率以及㶲效率。

    一种电卡制冷装置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75176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1413335.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卡制冷装置,包括有:散热模块、支撑模具、永磁体、电卡材料和磁线圈;所述散热模块的底部贴合有永磁体;所述支撑模具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电卡材料和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在支撑模具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与发热电子元件相配合,在支撑模具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散热口,所述散热模块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散热口中。本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磁线圈带动模具中的电卡材料上下运动实现电子元件热量的转移,利用电卡材料与磁线圈构成LC震荡电路回收驱动电场能,并通过外加电源进行能量补偿维持震荡;通过调整电卡效应形成周期与震荡周期,得到高效换热效率、微型化、轻重量的制冷装置。

    一种螺旋梯级相变蓄热器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0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51545.7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梯级相变蓄热器,包括多个依次交替层叠布置的分气单元和分液单元;该分气单元的第一流体通道内设有分气隔板,以分隔形成尽头为围蔽结构的第一围蔽通道;该分液单元的第二流体通道内设有分液隔板,以分隔形成尽头为围蔽结构的第二围蔽通道;多条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依次交替接通,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的流动方向相反;且多条第一围蔽通道分别与其下方相邻的第二流体通道接通,多条第二围蔽通道分别与其下方相邻的第一流体通道接通;相比于现有的优化方案,采用此结构的相变蓄热器传热性能得到大幅提高,热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获得更优的蓄热器热设计。

    平板管式太阳能吸热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17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51712.0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管式太阳能吸热装置,它解决了现有平板热管式吸热器不能及时吸收平板不同位置的不均匀热流密度所带来的热应力的问题。它包括吸热均温板和蒸汽发生器,吸热均温板内具有换热腔,换热腔的一侧为吸热面,另一侧为冷凝面,蒸汽发生器贴设在冷凝面的外侧,换热腔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上端与冷凝面相接,第一隔板的下端与吸热面相接,若干第一隔板将换热腔分隔成多个沿上下依次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小腔体,每个小腔体的底部均设有液态金属。采用分层真空填装液态金属,根据吸热面上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划吸热均温板的层数和每层空间的层高,采用第一隔板分隔每一层的液态金属,减弱了由于不均匀热流带来的热应力。

    一种ORC系统组分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64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0525509.3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ORC系统组分调控系统,包括带组分在线测试的非共沸ORC循环系统、组分调控系统以及直间式混合组分检测系统;所述带组分在线测试的非共沸ORC循环系统、所述组分调控系统以及所述直间式混合组分检测系统三者之间均通过管道以及阀门进行耦合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ORC系统组分调控方法,包括调控工质过程、更换工质过程以及回收工质过程。本发明的ORC系统组分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非共沸混合工质相变过程存在传热恶化的现象,有效提高冷凝换热系数、降低流动阻力,还可获得不同组份的液相工质,通过将分液后的组份进行调控,可以更好匹配变化的冷热源,有效提高变工况下的系统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