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储释能的耦合动力循环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41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13623.6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理储能和热力发电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储释能的耦合动力循环系统及方法,其中的循环系统包括CO2布雷顿/布雷顿‑朗肯循环子系统、CO2储能子系统和LiBr吸收式制冷系统,CO2在CO2储能子系统和CO2布雷顿/布雷顿‑朗肯循环子系统之间传递;CO2布雷顿/布雷顿‑朗肯循环子系统通过CO2进行发电;LiBr吸收式制冷系统根据CO2布雷顿/布雷顿‑朗肯循环子系统的余热对CO2储能子系统的CO2进行制冷。本发明的耦合动力循环系统在储能时,能够根据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系统运行,将电网富余的电能或富余的太阳能等季节性可再生能源储存在CO2储能子系统中,减少输入电网的电能。

    一种液滴微流控芯片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5968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010180593.X

    申请日:2020-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滴微流控芯片,包括PMMA板、第一微量注射泵,第一微量注射器、调节筒,第二微量注射泵,第二微量注射器,所述PMMA板内设有贯穿PMMA板的主通道,主通道的两侧各设有对称连通的侧通道,侧通道延伸至PMMA板的侧边,第一微量注射泵与第一微量注射器连接,第一微量注射器上设有软管,调节筒上设有微针,软管将第一微量注射器和微针连通,微针深入主通道,侧通道上均连接第二微量注射器,第二微量注射器均设有第二微量注射泵。本发明的通道结构简单易设计,制造成本低,适用性广,可快速灵活的调控主通道中液滴的生成频率、大小和破裂位置,并可实现射流模式下周期性单分散性液滴生成,进而增大液滴尺寸的生成范围。

    一种流道进出口边长比可控的双极板

    公开(公告)号:CN1164176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29910.6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道进出口边长比可控的双极板,包括双极板和若干连杆装置,所述双极板上设有双极板进口、双极板出口和若干流道,每一所述流道的入口或出口处设有转动肋,所述转动肋上连接有可屏蔽所述流道的入口或出口的薄膜,所述连杆装置连接并可驱动所述转动肋转动。本发明满足了双极板流道进出口边长比的调控,改善了双极板排水、传质、散热性能,使得燃料电池可以在最佳性能下工作,并且较大的进出口边长比可以在不停机的前提下,大幅增强双极板的除水能力,防止双极板出现水淹现象,从而影响到燃料电池的安全性、工作效率以及增加能耗。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及海水淡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874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99130.9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淡化器,以及安装在淡化器上的太阳能吸收件;基座具有海水槽、卤水槽,以及淡水槽;淡化器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冷凝件、安装在冷凝件上的疏水件、夹持在冷凝件和疏水件之间的换热件,以及安装在疏水件上的蒸发件;蒸发件具有蒸发膜、安装在蒸发膜上的海水输入膜、安装在蒸发膜上的亲水膜;太阳能吸收件安装在蒸发膜上,海水输入膜位于海水槽内,亲水膜位于卤水槽上方;冷凝件上设有与淡水槽连通的冷凝槽,换热件安装在冷凝槽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系统。本发明能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并实现淡水和卤水分离,多个海水淡化装置组合来提高淡化的效率,属于海水淡化的技术领域。

    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气候和负荷的超临界-跨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9476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57214.1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气候和负荷的超临界‑跨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包括锅炉子系统、循环子系统和制冷子系统,所述制冷子系统采用LiBr吸收式制冷装置和/或热电制冷装置。本发明可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制冷系统,耦合吸收式制冷和热电制冷的优点,解决不同气候环境下四季变化引发的环境温度变化,并导致工质增压方式的改变问题;提高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和循环冷却器低温CO2余热利用率,实现提高锅炉和循环效率,降低系统损耗的目标;提出应对地理位置气候不同引发的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三种不同运行系统;提出两种不同的锅炉布局结构,分别应对系统负荷的不同引起的效率经济性问题。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及海水淡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8740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0699130.9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淡化器,以及安装在淡化器上的太阳能吸收件;基座具有海水槽、卤水槽,以及淡水槽;淡化器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冷凝件、安装在冷凝件上的疏水件、夹持在冷凝件和疏水件之间的换热件,以及安装在疏水件上的蒸发件;蒸发件具有蒸发膜、安装在蒸发膜上的海水输入膜、安装在蒸发膜上的亲水膜;太阳能吸收件安装在蒸发膜上,海水输入膜位于海水槽内,亲水膜位于卤水槽上方;冷凝件上设有与淡水槽连通的冷凝槽,换热件安装在冷凝槽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系统。本发明能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并实现淡水和卤水分离,多个海水淡化装置组合来提高淡化的效率,属于海水淡化的技术领域。

    一种换热流道可调控的板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89680.1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流道可调控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设有多条内流道,多条内流道的外周缘均包围有密封圈,且多条内流道均接通有输送口,输送口设有流道调节机构,流道调节机构包括弧形导向槽、弧形板和把手;弧形导向槽设于内流道内,且弧形导向槽两端的分离处设有输送口;弧形板滑动安装于弧形导向槽内;把手与弧形板连接,且把手延伸至板式换热器的外部,把手的拨动用于带动弧形板在弧形导向槽内滑动,以调节弧形板对输送口的遮挡程度;此方案解决了传统板式换热器内部结构一经加工后无法改变的问题,改善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匹配能力,为系统以更优性能运行提供了途径,提高系统的热效率、效率和能效比。

    以CO2为工质的工质干度及过冷度可控的板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9291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0557799.9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CO2为工质的工质干度及过冷度可控的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板芯和至少一个管路总成;所述壳体具有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所述换热板芯配置为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所述至少一个管路总成具有至少一个连通口,配置为与所述换热板芯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流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流道彼此独立,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流道配置为环绕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流道;所述至少一个管路总成具有分离联控装置;该以CO2为工质的工质干度及过冷度可控的板壳式换热器能将工质通过多级气液分离、气液再混合、气液再分离流程,使工质保持在最佳干度冷凝,提高换热效率。

    一种ORC系统组分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641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25509.3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ORC系统组分调控系统,包括带组分在线测试的非共沸ORC循环系统、组分调控系统以及直间式混合组分检测系统;所述带组分在线测试的非共沸ORC循环系统、所述组分调控系统以及所述直间式混合组分检测系统三者之间均通过管道以及阀门进行耦合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ORC系统组分调控方法,包括调控工质过程、更换工质过程以及回收工质过程。本发明的ORC系统组分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非共沸混合工质相变过程存在传热恶化的现象,有效提高冷凝换热系数、降低流动阻力,还可获得不同组份的液相工质,通过将分液后的组份进行调控,可以更好匹配变化的冷热源,有效提高变工况下的系统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