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147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66412.6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轴承座及其制备方法和航空部件,涉及表面镀膜技术领域。该钛合金轴承座包括钛合金轴承座基体、涂覆于钛合金轴承座基体内侧表面的金属底层以及涂覆于金属底层表面的耐磨涂层,金属底层的金属材质与钛合金轴承座基体的材质不同,耐磨涂层为金属层与金属氮化物层交替的多层涂层。本申请中金属底层实现表面的耐磨涂层可退镀的效果,从而使工程化过程中表面耐磨涂层可返工和部件的再制造。金属层与金属氮化物层交替设置,有利于减小层与层之间的内应力,使得耐磨涂层与钛合金轴承座基体的结合力度更强,不易脱落,有效解决了钛合金轴承座难以加工,部件易损耗以及摩擦磨损失效的问题,显著延长钛合金轴承座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06402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05908.3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阻扩散高熵合金涂层材料、耐高温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涂层制备技术领域。阻扩散高熵合金涂层材料包括基材和阻扩散高熵合金涂层,阻扩散高熵合金涂层的元素包括Al、Co、Cr、Ni和Mo。耐高温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基材上形成上述阻扩散高熵合金涂层,再以此为材料本体形成抗高温涂层,利用阻扩散高熵合金涂层特有的缓慢扩散效应,并且与基材和抗高温涂层均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匹配性,能够有效抑制基材与涂层间合金组元互扩散以及界面有害相析出,提高涂层抗高温氧化能力。该耐高温涂层材料可以在制备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热端部件中得到应用,提升部件服役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632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26485.X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C23C18/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复合镀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化学复合镀层,该化学复合镀液包括以下组分:镍盐20‑40g/L,还原剂20‑50g/L,络合剂30‑80g/L,稳定剂0.5‑25mg/L,表面活性剂0.02‑0.1g/L,钼酸盐0.1‑2g/L,氧化铈粉末5‑20g/L以及六方氮化硼粉末0.5‑15g/L。该化学复合镀液稳定性好、镀速高,为大规模生产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所制备的化学复合镀层均匀性好、硬度高、韧性高、耐磨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5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0219.X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零件内腔的离子渗氮方法及内腔渗氮的环形零件,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辅助阳极复合气态稀土催渗剂的方式对环形零件的内腔进行离子渗氮处理;气态稀土催渗剂由含稀土催渗剂的饱和溶液在离子渗氮过程中伴随溶剂挥发形成,稀土催渗剂包括氧化钇、氧化铈和氧化镧中的至少一种。该方法在进行离子渗氮时,辅助阳极和阴极盘之间构建了一个能够引发强烈辉光放电的环境,强化了氮势,并激发以气态形式通入渗氮炉内的稀土催渗剂释放稀土元素,充分发挥其催渗作用,实现增强离子渗氮。该方法有效实现了渗氮效率、渗层厚度与均匀性的显著提升,同时能够提升渗层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841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82930.2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表面复合渗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不锈钢表面复合渗层包括表面CrN+Cr2N层以及氮化奥氏体扩散层。本发明以梯度离子渗氮处理结合渗铬处理,获得了一种新的不锈钢表面复合渗层,与传统的渗氮后渗铬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复合渗层具有完整致密的CrN+Cr2N层与氮化奥氏体扩散层的梯度渗层结构,渗层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更优良,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韧性好。同时本发明的复合渗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渗速快,可制备大厚度渗层,并且可在复杂工件表面实现均匀渗层,适合规模化生产,可广泛应用在不锈钢工模具、海洋平台、核能、燃料电池、高端装备运动部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512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09134.1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C23C14/16 , C23C14/06 , C23C14/35 , C23C14/32 , H01M8/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耐蚀的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材料技术领域。该复合涂层包括在基体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含Ti涂层、Ti‑C涂层及功能表层;功能表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含Ti涂层和ta‑C涂层。第二含Ti涂层可在酸性高电位环境中形成稳定的钝化层,ta‑C涂层具有较高的sp3含量、高致密度以及石墨微粒,有利于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同时保证涂层的导电性能。打底层和过渡层作为缓冲残余内应力的缓冲层,能够使功能表层有效地结合在基体表面,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将该涂层材料用于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可有效阻隔金属双极板与腐蚀液的接触,提高燃料电池中金属双极板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85515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498063.9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化学复合镀液及其制备方法、化学复合镀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化学镀技术领域。在化学复合镀液中包括以下组分:镍盐20‑40g/L、还原剂20‑50g/L、络合剂45‑120g/L、稳定剂0.5‑25mg/L、表面活性剂0.02‑0.1g/L、钼酸盐0.1‑2g/L、氧化铈粉末5‑20g/L和氧化石墨烯粉末10‑250mg/L;其中,络合剂包括有机络合剂和无机络合剂;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获得的复合化学镀液稳定性好、镀速快、适用范围宽,该化学复合镀液制备的化学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高温抗氧化和宽温域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82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1166405.4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G02F1/1514 , G02F1/1524 , G02F1/153 , C23C14/08 , C23C14/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属于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领域。该电致变色材料包括用于沉积于基底表面的WO3层以及设置于WO3层表面的保护层,WO3层经真空磁控溅射方式制得,保护层由透明的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制得。该电致变色材料能降低WO3着色后颜色变浅的速度,有效提升WO3电致变色薄膜的记忆效应。其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方式于基底的表面沉积WO3层,随后于WO3层的远离基底一侧的表面制备保护层。该方法工艺简单,具有可设计性及可控制性,灵活性较高。将其用于电致变色器件中,可使器件在着色后断开电压,其着色态透过率较低,较长时间保持原有颜色,记忆效应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19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114045.2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涂层的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表面具石墨烯涂层的材料及其涂层的制备方法以及耐磨件。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含催化剂层;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向反应腔室内通入有机气体和氢气,利用热丝产生的热源分解有机气体,在氢气的辅助下使反应腔室中裂解的碳原子吸附到含催化剂层表面形成自润滑石墨烯涂层。表面具石墨烯涂层的材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自润滑石墨烯涂层。耐磨件,采用上述的材料制备而成,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在基材表面制得石墨烯涂层而得到。本申请提供的涂层的制备方法,能制得润滑性能好的石墨烯涂层,该方法实用性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99499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81539.X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G02F1/1523 , G02F1/1524 , G02F1/155 , G02F1/153 , G02F1/1506 , C23C14/35 , C23C14/08 , C23C14/10 , C23C1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变色器件技术领域。该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具有相邻设置的离子传导层和离子储存层;离子传导层为单物质层或复合物层;单物质层中的物质为Al2O3、ZrO2、SiO2、Al2SiO5或AlSiON,复合物层中的复合物选自Al2O3、Al2SiO5和AlSiON独立地与LiPON、LiTaO3或LiNbO3复合后的复合物;离子储存层含有WO3、NiO、TiO2、V2O5、MoO3、AlxWO3等中的至少一种。该器件具有高光学调制幅度、快速转换时间、优越的着色效率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等优点。其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工业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