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酸调节氮掺杂碳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0151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660365.7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储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植酸调节氮掺杂碳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基于植酸调节氮掺杂碳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孔碳前驱体水溶液与植酸溶液混合,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氮源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将所得产物冷冻干燥,再进行热处理,得到氮掺杂多孔碳。本发明通过控制植酸的量可实现氮掺杂多孔碳中的氮结构,尤其是显著提升吡咯氮与吡啶氮的含量,最终实现其在钠离子电池或钾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工业规模化应用。

    一种可拉伸的纤维织物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328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1129689.2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拉伸的纤维织物超级电容器,包括包含合金镀层包覆金属镀层弹力布、电解液及隔膜层、碳纳米管修饰的合金镀层包覆金属镀层弹力布;所述合金镀层包覆金属镀层弹力布为正极;所述碳纳米管修饰的合金镀层包覆金属镀层弹力布为负极;所述电解液及隔膜层位于正极与负极中间;本发明通过两步化学镀的方法,在高弹性的氨纶类纤维布料上获得了导电性优异且十分稳定的复合镀层;该导电性能优异的弹力布料具备十分优异的柔性及拉伸性能,可承受数千次的弯曲、折叠以及拉伸试验;另外,该复合镀层同时具备优异的电化学储能特征,可以制作成高性能可拉伸式超级电容器。

    一种普鲁士蓝衍生铁钴镍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09187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1470164.0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鲁士蓝衍生铁钴镍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普鲁士蓝衍生铁钴镍硫化物结构为三维立方体多孔结构,由铁钴镍基普鲁士蓝经过硫化得到,其框架由碳对其进行固定。所述的普鲁士蓝衍生铁钴镍硫化物通过湿化学法及后续硫化热处理制得。将该普鲁士蓝衍生铁钴镍硫化物用于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比容量超高,循环性能良好,倍率性能优异。相比其他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述材料可有效增加负极材料的质量比容量,提高全电池中的能量密度。同时,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其相应的开发有望实现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工业化生产。

    储能设备充电状态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3735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10325936.X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设备充电状态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光源、起偏器和偏振控制器、光纤环形器、光纤传感器探针、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装置、光纤光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所述光源、起偏器、偏振控制器、光纤环形器和光纤传感器探针依次连接,光纤光谱仪与光纤环形器连接,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光纤传感器探针设置在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装置内。本发明利用一根细如发丝的光纤传感探针,既可传输光信号,又能充当传感探针获取光波信息从而实时原位监测超级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势大小和实时存储电量信息,可植入狭小空间实现原位测量,同时又能同步实时地测量多个参量变化,如荷电状态、电势、温度等信息。

    一种氧化亚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8796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911040.X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亚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溶液法简易制备氧化亚铜薄膜,并将制备的氧化亚铜薄膜应用在高效氧化亚铜/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快速、高效地实现碘化亚铜薄膜原位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亚铜薄膜,并且成功地制备出高效的氧化亚铜/硅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填充因子高达70.47%,效率也达到7.59%。与传统的真空法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价铜离子溶液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快速高效、重复性高等优点,将有助于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推广。

    一种自驱动宽光谱响应硅基杂化异质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20197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610094507.7

    申请日:2016-02-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驱动宽光谱响应硅基杂化异质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金属背电极、N型硅基底、N型硅纳米线阵列、有机聚合物半导体薄膜和传感器正极。其中,该杂化光电传感器器件特征在于N型硅纳米线阵列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薄膜构成三维立体的异质结接触,有效缩短了光生载流子传输路径,提高分离效率,通过界面烷基化处理减少表/界面复合效应。所述的硅基微纳结构不仅是作为主要吸光层,而且还是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和传输层,空穴传输层所述的为P型有机半导体薄膜。本发明的光电传感器具有自供电、宽光谱响应、低成本大面积制备、光电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51178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066350.3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电化学技术领域。该复合电极材料由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和聚苯胺复合而成,具有多孔结构;氢氧化镍通过孔洞的束缚作用,沉积在多孔石墨烯上;聚苯胺通过π-π相互作用与石墨烯表面结合,沉积在多孔石墨烯表面。氢氧化镍的粒径为20~150nm;多孔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350~450m2/g,其电导率为20~60S·m-1,900℃内的失重为4~6wt%。本发明得到的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其比电容高达2480F/g,且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比电容仍保持90%左右。

    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54274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256886.1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为层状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叠加的衬底、阳极层、阳极修饰层、光电活性层、阴极修饰层及阴极层。所述的衬底为玻璃;所述的阳极层为氧化铟锡;所述的阳极修饰层为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所述的光电活性层为多孔石墨烯/聚对苯乙炔复合材料;所述的阴极修饰层为氟化锂;所述的阴极层为金属铝。本发明采用石墨烯作为载体,负载聚对苯乙炔,提高其导电率;利用聚对苯乙炔防止石墨烯片层的团聚作用,提高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从而制备得到光电转换率高达3.67%的太阳能电池。

    一种基于植酸调节氮掺杂碳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0151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660365.7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储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植酸调节氮掺杂碳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基于植酸调节氮掺杂碳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孔碳前驱体水溶液与植酸溶液混合,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氮源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将所得产物冷冻干燥,再进行热处理,得到氮掺杂多孔碳。本发明通过控制植酸的量可实现氮掺杂多孔碳中的氮结构,尤其是显著提升吡咯氮与吡啶氮的含量,最终实现其在钠离子电池或钾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工业规模化应用。

    一种碱金属电池三维支架结构碳材料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60284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409203.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钠/钾金属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碱金属电池三维支架结构碳材料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三维支架结构碳材料基底在含氧气体氛围中进行处理后作为基底,使得锂/钠/钾金属可与之结合成作为金属负极。本发明一方面通过三维支架结构碳材料增加比表面积,缓解体积膨胀,限制枝晶生长,同时处理后丰富的氧官能团可以降低表面费米能级减少和电解液副反应,提升锂/钠/钾金属离子扩散速率,使其均匀沉积,有效抑制枝晶生长同时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伦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