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结构
    31.
    发明公开
    电气设备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95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82922.5

    申请日:2023-03-22

    Inventor: 采女贵宽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能够容易确保工具相对于端口端子的插入线,同时也能够将诊断用传感器紧凑地配置在电气设备内。一种电气设备结构,包括:电气设备的壳体;端口部件,具有与向电气设备提供电力的电缆电连接的端口端子;转换器,对提供给电气设备的电力的电压进行变压;及,传感器,用于诊断转换器。端口部件被端口第一支承部及端口第二支承部支承于壳体。在俯视图中,连接端口第一支承部及端口第二支承部的假想线也就是端口支承线,相对于电气设备的长边方向呈倾斜。传感器被传感器第一支承部及传感器第二支承部支承于壳体。在俯视图中,连接传感器第一支承部及传感器第二支承部的假想线也就是传感器支承线,与端口支承线平行。

    汇流条单元固定方法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48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220193.7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汇流条单元固定方法,其能降低产生于连接器单元的应力,并且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组装工时的减少以及节省空间。汇流条单元固定方法是将汇流条单元(10)固定于收纳壳体(70)的中间构件(71)的方法,汇流条单元具备:汇流条(20);以及连接器单元(30),其通过嵌件成型而与汇流条一体成形。汇流条单元固定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第一螺栓(41)插通于汇流条的第一端部(21)的第一螺栓插通孔(21a)来将汇流条的第一端部紧固于智能功率模块(60)的连接端子(61);以及第二步骤,在第一步骤之后,将第二螺栓(42)插通于连接器单元的第二螺栓插通孔(30a)来将连接器单元固定于收纳壳体的中间构件。

    冷却器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6742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1910795189.0

    申请日:2019-08-26

    Inventor: 采女贵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被冷却体的冷却性能的冷却器。冷却器通过将配置被冷却体的散热件和与所述散热件分体的流路构成部件组合而构成冷却介质流路,其中,所述散热件具备朝向所述流路构成部件延伸到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内的多个翅片,所述流路构成部件具备划定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具备与所述多个翅片相对的第一部分和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外向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内流入的部分即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比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被冷却体的一侧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多个翅片的前端部比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被冷却体的一侧突出,且配置于所述多个凹部内。

    电力转换装置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6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600692.9

    申请日:2020-06-28

    Inventor: 采女贵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电连接所需的空间的增大或杂散电感的增大的电力转换装置。电力转换装置具备功率模块、电容器单元(23)及第一连接部(80a)。第一连接部(80a)将功率模块的第一电力转换电路部(31)与电容器单元(23)连接。第一连接部(80a)具备沿着第一模块壳体(61)延伸的第一正极母线延伸部(83)及第二正极母线延伸部(93)、以及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正极母线延出部(85)及第二正极母线延出部(95)。第一连接部(80a)具备沿着第一模块壳体(61)延伸的第一负极母线延伸部(84)及第二负极母线延伸部(94)、以及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负极母线延出部(86)及第二负极母线延出部(96)。

    冷却器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67423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0795189.0

    申请日:2019-08-26

    Inventor: 采女贵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被冷却体的冷却性能的冷却器。冷却器通过将配置被冷却体的散热件和与所述散热件分体的流路构成部件组合而构成冷却介质流路,其中,所述散热件具备朝向所述流路构成部件延伸到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内的多个翅片,所述流路构成部件具备划定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具备与所述多个翅片相对的第一部分和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外向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内流入的部分即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比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被冷却体的一侧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多个翅片的前端部比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被冷却体的一侧突出,且配置于所述多个凹部内。

    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力转换装置用电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1033648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169846.0

    申请日:2019-03-06

    Inventor: 采女贵宽

    Abstract: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力转换装置用电容器,该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半导体模块、电容器、连接它们的导电体组、搭载部,导电体组具有第1极侧导电体和第2极侧导电体,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元件、第1极端子和第2极端子,第1极端子和第2极端子中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电容器的外侧,第1极侧导电体和第2极侧导电体配置在电容器与搭载部之间,在电容器搭载在搭载部上的状态下,第1极侧导电体面对着第1极端子而电连接,并且第2极侧导电体面对着第2极端子而电连接。据此,能够简化对半导体模块的第1极侧导电体和电容器的第1极端子进行电连接、并且对半导体模块的第2极侧导电体和电容器的第2极端子进行电连接的工序。

    电力转换装置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2395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10549.6

    申请日:2019-03-19

    Inventor: 采女贵宽

    Abstract: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具有从半导体元件部向第1方向的一方侧延伸的元件侧第1极导电体和元件侧第2极导电体、以及从电容器向第1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电容器侧第1极导电体和电容器侧第2极导电体,元件侧第1极导电体的连接面和电容器侧第1极导电体的连接面重叠而使它们电连接,元件侧第2极导电体的连接面和电容器侧第2极导电体的连接面重叠而使它们电连接。据此,能够抑制半导体元件部与电容器的电连接部分的杂散电感增加。

    电力转换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4753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144192.6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电力转换装置。电力转换装置(1)具备功率模块(21)、电抗器(22)、电容器单元(23)、DC-DC转换器(30)、第一散热部(71)及第二散热部(72)。功率模块(21)具备第一电力转换电路部、第二电力转换电路部及第三电力转换电路部。电抗器(22)与功率模块(21)的第三电力转换电路部连接。电抗器(22)及DC-DC转换器(30)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于第一散热部(71)而配置于与功率模块(21)相反的一侧。电容器单元(23)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于第二散热部(72)而配置于与功率模块(21)相反的一侧。

    电力转换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5928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170110.7

    申请日:2018-10-08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搭载于车辆,具备:多个半导体模块和具备冷媒通路的多个冷却体交替层叠配置的半导体层叠体;以及在层叠方向上按压并保持所述半导体层叠体的保持部。所述半导体模块以及所述冷却体通过具备绝缘性的板状的树脂粘结构件相互粘结,在所述冷却体的外表面中的至少粘贴所述树脂粘结构件的部分,形成实施了粗糙化处理的粗糙化区域。

    紧固结构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498477U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21150308.0

    申请日:2022-05-13

    Inventor: 采女贵宽

    Abstract: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且使连接器与PCU等设备紧固的紧固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一种紧固结构,其使连接器(61)与设备(50)紧固,连接器(61)具有连接器侧螺孔(602),设备(50)具有直径比连接器侧螺孔(602)大的设备侧螺孔(502),所述紧固结构具有紧固螺栓(65),所述紧固螺栓(65)具有能够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的直径,且所述紧固螺栓(65)从设备(50)通过设备侧螺孔(502),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而使连接器(61)与设备(50)紧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