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MicroRNAs在褐飞虱对水稻抗性适应性作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4748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10332911.2

    申请日:2018-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筛选MicroRNAs在褐飞虱对水稻抗性适应性作用的方法,涉及生物工程技术。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样品的收集;②小RNA的测序;③测序原始数据的预处理;④序列比对;⑤新miRNA预测;⑥miRNA差异表达分析;⑦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⑧miRNA mimic、miRNA inhibitor及对照链的合成;⑨向褐飞虱显微注射和人工喂养miRNA mimic、miRNA inhibitor,验证miRNAs的功能;⑩显微注射和人工喂养后的褐飞虱对水稻抗性适应性变化的初步研究。本发明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个褐飞虱群体的小RNA进行了深度测序,并通过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并预测miRNAs,比较在感虫水稻TN1和抗虫水稻YHY15上两个褐飞虱群体间的差异,分析、筛选和发现与寄主抗性适应性相关的miRNA,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方法。

    一种花培用水稻幼穗远程运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5128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346594.X

    申请日:2018-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培用水稻幼穗远程运输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中幼苗运输的方法。本方法包括:①幼穗的采集;②幼穗的包裹;③幼穗的装箱;④幼穗的运输;⑤幼穗的拆箱,到达目的地后,赶紧拆箱,将包好的稻穗放入8℃冰箱,备用;低温处理时间8天后开始按正常程序接种和培养。本发明保证了水稻幼穗的生理状态,使经过远程运输后的水稻幼穗花药培养效率接近或达到本地取样后培养的效率水平;有利于加快科研进程,缩短水稻相关基础科研和育种周期;提供反季或异地的水稻花培苗;进一步在特定方面提高我国水稻科研的影响力和地位。

    一种优质多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快速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9544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237988.5

    申请日:2010-07-28

    Abstract: 一种优质多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快速培育方法,该方法先以一号隐性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母本和一号显性可育优良常规稻杂交,收获和种植杂种一代种子;以它们为父本与二号隐性光温敏核不育系复交;收获和种植复交一代,从中选出可育株系,在抽穗开花前的花粉单核靠边期取花药,进行花药培养得到稳定的花培株系;通过育性观察,挑选出光温敏核不育花培株系;最后进行育性转化温度鉴定与性状筛选以得到所需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本发明将杂交、复交、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性状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集成,不仅为获得优异的后代材料增加了遗传背景,提高了获得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几率,而且周期短、成本低,非常适合于我国水稻育种的实践需要。

    一种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9302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11463.6

    申请日:2010-10-19

    Abstract: 一种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单株选择工艺、长光低温鉴定不育性工艺、短光高温鉴定可育性工艺、核心种子生产工艺与原原种、原种生产工艺,所述长光低温鉴定不育性工艺中的日光照时间大于14.5小时,日均温为24℃,昼夜变幅为20–28℃,短光高温鉴定可育性工艺中的日光照时间小于13小时,日均温为28℃,昼夜变幅为25–30℃,核心种子生产工艺包括核心稻蔸海南保存法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室保存法,繁殖方法中涉及的割蔸高度为20厘米。本发明不仅能够消除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中存在的基因漂移现象,且同时克服了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时产量低、风险性大、操作性难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