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铁观音新茶品质的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5200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73003.7

    申请日:2013-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铁观音新茶品质的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对铁观音新茶采用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后,微波烘焙加热温度为50~60℃,微波频率2450MHz~4000MHz,间歇加热烘焙2~3h,其后再采用远红外烘焙,远红外加热温度为90~100℃,波长40~100μm,烘焙时间1~2h。经过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后的铁观音新茶,香气带花香或炒米香,滋味去除苦涩转鲜醇,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多茶类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6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109.4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多茶类判别方法,其特征是提出判别函数,并将茶叶的四项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及其衍生指标等12项为自变量,代入函数,进行计算,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种类。该法所得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95%以上,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知道自变量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四大茶类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与红茶的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080.X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与红茶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绿茶和红茶的Bayes判别函数,该函数的表达式为:F绿茶=0.866x-31.862;F红茶=0.133x-1.428其中自变量x为儿茶素/茶多酚,将该自变量数值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并根据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种类。该方法提出的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100%,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知道待判茶样的“儿茶素/茶多酚”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绿茶和红茶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一种提高白茶滋味浓度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931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6217.0

    申请日:201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茶滋味浓度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白茶水浸出物明显提高,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该方法包括:(1)采摘茶树鲜叶进行萎凋;(2)当萎凋叶失水率达到25-65%时,均匀喷施质量浓度为0.5-1.5%的纤维素酶液,液/叶质量比为1:12-1:4;喷施结束后继续进行萎凋;(3)萎凋叶失水率达到90%~95%后烘干,其他工艺与常规白茶加工方法相同。在白茶萎凋工艺中进行喷施纤维素酶液的处理,操作简单,所制得的成品白茶茶汤水浸出物与不添加酶液相比提高了1.51-7.65%,茶汤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符合市场上消费者对白茶品质的要求。

    树脂吸附法降低速溶茶中农药残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9595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301133.4

    申请日:2010-0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吸附法降低速溶茶中农药残留的方法,属于茶叶深加工卫生质量安全控制领域;主要处理为将含有农药残留的、溶液浓度为8%的速溶茶浓缩液在40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以10ml/min的流速通过装有农残吸附树脂的吸附柱,所处理的速溶茶浓缩液体积为吸附树脂体积的16倍。经过树脂吸附处理后的速溶茶粉其农药残留量的吸附脱除率达97.29%,同时该处理对速溶茶粉生化品质的影响。

    一种用于富集分离茶树根部微生物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635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64803.0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微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富集分离茶树根部微生物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所述培养基组合由固氮螺菌培养基、联合固氮菌培养基、固氮根瘤菌培养基、硅酸盐细菌培养基、解磷细菌培养基、有机磷细菌培养基、无机磷细菌培养基、铁细菌培养基、硫细菌培养基、固氮菌用阿须贝氏培养基、硝化细菌选择性培养基、硝化细菌培养基、氨化细菌选择性培养基、硫酸盐还原专属培养基、芽孢杆菌培养基、TYG培养基、R2A培养基、假单胞分离培养基、RCM培养基、BHI培养基、MRS肉汤培养基、BDS培养基、PYG培养基、哥伦比亚CAN培养基组成。所述培养基组合可增加了茶树根部微生物分离结果的微生物多样性。

    一种白茶茶树培育系统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06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44761.5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白茶茶树培育系统,茶树培育系统包括彼此相连接的轨道组合模块,所述轨道组合模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支座,彼此依次相连的所述轨道组合模块组成活动轨道,所述活动轨道内开设有开口向左的滑轨,所述滑轨内可滑动的设置有载块,所述载块通过滑动驱动系统在所述滑轨内前后移动,所述载块内开口向外的设置有摆转槽,所述摆转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圆柱转块,所述圆柱转块的左侧弧形面上固定设置有向左延伸并延伸出所述滑轨左侧开口外的摆臂,所述摆转缺口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柱,本例旨在设计一种能够通过远程控制来降低喷洒灌溉、施肥劳动强度以及控制光照的白茶茶树培育系统来辅助育苗管理。

    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56837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76028.1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主干卡槽,所述主干卡槽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所述水箱的下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与所述主干卡槽位置相对的主干卡槽A,所述主干卡槽A的右侧端面与所述水箱的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本例旨在提出一种对于白茶老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一种在老茶培育过程中,可协助种植管理人员解决对于茶树培育过程中在林下无法使用大型搬运设备的前提下需要时常浇水施肥的困难。

    一种调控茶树叶色的方法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8571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095796.X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变茶树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来调控茶树叶片颜色的方法,包括:(1)茶树叶色白化:应用氟啶酮使茶树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2)茶树叶色紫化:应用脱落酸使茶树中的花青素含量增加。本发明为可在田间对茶树叶色性状实施不同调控的创新型技术,易于操作且效果显著,调控处理组茶树叶色均可在短期内改变,稳定性强,叶色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改变,且茶树生长状态正常,可以实现有效地调控和改变茶树叶色。

    白茶产地溯源方法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6190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643531.4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茶产地溯源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不同产地的白茶样品;步骤S2、对不同产地的白茶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得到不同产地的白茶近红外样品数据集;步骤S3、为不同产地的近红外白茶样品数据集添加产地标识;步骤S4、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提取不同产地的近红外白茶样品数据集中样品的特征数据,得到特征数据样品集;步骤S5、采用多层感知器方法训练白茶产地判别多层感知器模型,进而实现对白茶产地的判别。本发明方法使用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和多层感知模型,建立不同产地的白茶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实现利用白茶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高效快速的预测其产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