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甲基单胞菌RSM1及其应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6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31847.4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甲基单胞菌RSM1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甲基单胞菌(Methylomonas sp)RSM1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2683。本发明提供的甲基单胞菌RSM1菌株筛选自内蒙古盐碱地水稻田中,其能够利用甲烷作为碳源生长,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甲烷排放并增加水稻产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甲基单胞菌RSM1与固氮菌的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能大幅加强甲烷减排和水稻增产效果,最多降低了79.8%的甲烷排放并增加了84.1%的水稻产量,本发明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401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58429.3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具体由Azotobacter salinestris GRINML6、Halomonas taeanensis GRINM1、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GRINM‑21、Bacillus megaterium GRINML5和Bacillus subtilis GRINML1中的至少两种微生物菌种复配组成,其中,Azotobacter salinestris GRINML6和Halomonas taeanensis GRINM1能够在高盐环境生长,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并吸收部分盐分,减少盐分对植物的毒害作用;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GRINM‑21能够利用硫磺产酸,抑制硫酸根还原,降低盐碱地土壤pH;Bacillus megaterium GRINML5和Azotobacter salinestris GRINML6具有提高作物磷,钾和氮营养的作用;Bacillus subtilis GRINML1可促进落叶,秸秆等转化,可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将其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菌种与化学药剂和微生物发酵基质进行复配后,作为盐碱地改良用菌剂,对盐碱地治理均能取得很好的改良效果。

    一种提高细菌在干燥条件下存活率的细菌表面修饰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34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07815.X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nventor: 王园媛 侯帅 刘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细菌在干燥条件下存活率的细菌表面修饰层的制备方法。该修饰层模拟细菌胞外聚合物EPS的组分及保护作用,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通过静电作用修饰在细菌表面,有效地保护细菌在干燥条件下的生存。步骤包括:首先,培养细菌,并分别配制蛋白质和多糖溶液。将蛋白质与多糖溶液混合,与菌液进行反应。最后,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得到由蛋白质和多糖修饰的细菌。本发明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且对细菌几乎无损伤,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修饰在不同细菌表面以保护细菌在干燥条件下的生存。实验结果表明,与未修饰的细菌相比,修饰过的细菌在干燥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一种针对宠物用品的消毒剂制备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3724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513614.3

    申请日:2024-04-26

    Inventor: 阮静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消毒剂制备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宠物用品的消毒剂制备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植物提取模块、原料投放模块、合成模块和包装模块;植物提取模块包括植物采摘初筛子模块、植物采集子模块、提取子模块、纯化子模块,所述植物采摘初筛子模块用于筛选并获取目标区域的植物是否受到污染的信息,所述植物采集子模块根据目标区域的植物是否受到污染的信息进行采集,所述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得到提取液,所述纯化子模块用于纯化提取液并形成原料;原料投放模块用于投放原料;合成模块用于执行原料的合成和化学反应,并形成消毒剂;包装模块用于包装消毒剂。上述有助于提高消毒剂的制备效果。

    一种微生物-紫穗槐共生体系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7307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00800.0

    申请日:2024-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株固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紫穗槐共生体系及构建方法和应用,分别利用褐球固氮菌、圆褐固氮菌和大豆根瘤菌制备获得OD600值为0.7‑1.0的褐球固氮菌接种液、圆褐固氮菌接种液和大豆根瘤菌接种液;褐球固氮菌接种液、圆褐固氮菌接种液和大豆根瘤菌接种液按照体积比1‑2:1‑2:1‑3喷于紫穗槐种子上混匀;然后采用“二层接种法”将根内根孢囊霉与紫穗槐种子一同接种于基质中,25‑32℃培养。本发明利用褐球固氮菌、圆褐固氮菌、大豆根瘤菌和根内根孢囊霉与紫穗槐的协同共生关系,提高了紫穗槐的侵染率,生物量积累以及固氮效率。

    一种固氮菌落及其筛选方法和提高土壤固氮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60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11309.2

    申请日:2024-06-21

    Inventor: 熊剑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土壤固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固氮菌落及其筛选方法和提高土壤固氮能力的方法。提高土壤固氮能力的方法将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固氮菌落接种于固氮能力待提升的土壤中,本发明的固氮菌落是从土壤中筛选出来的,该土壤为需要固氮的土壤,筛选出来后固氮菌落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再接种于需要固氮的土壤中,这样就不易出现无法存活或繁殖过慢的情况,实现有效固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