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17618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856608.7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指标综合要素的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评价预测方法,数据收集,数据整合、处理,信息存储和挖掘;结合MySQL数据库技术建立数据管理存储方案,并基于GIS技术建立统计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开展数据的特征分析、关联分析、分类、聚类、演变和偏差分析,通过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来直接或间接分析各要素与硫化物成矿或矿藏空间就位的关联关系,从而筛选矿区空间预测模型的训练特征要素;大洋脊区典型热液区成矿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指标要素综合方法开展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预测评价,对南大西洋硫化物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及圈矿等目的的工作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28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0053258.2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箱式多管复合式取样器的回收触发机构,涉及海洋取样器领域。该用于箱式多管复合式取样器的回收触发机构,包括安装框、多个取样器主体和吊绳,所述安装框顶部设置有操作竖管,所述操作竖管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外侧固定套设有多个缓冲块。该用于箱式多管复合式取样器的回收触发机构,对吊绳缓冲保护,使安装框和取样器主体在移动初期缓缓受力移动,当操作竖管通过三角板和固定弯杆拉动安装框和取样器主体时,在安装框和取样器主体回收时触发增重块的固定机构使增重块与安装框脱离固定,使安装框和取样器主体在回收时阻力大大减少,减少安装框和取样器主体回收的投入,保证取样器主体取样的稳定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52503.7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深海潜器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涉及深海取样器领域。该用于深海潜器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包括收集框,所述收集框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收集框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收集框内部设有两个铲刀,该深海潜器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拉动板向上升起,当拉动板向上升起,在拉动板一端转动连接有牵拉板,由于牵拉板一端与铲刀进行转动,从而使牵拉板拉动铲刀一端,使铲刀绕与收集框转动点进行转动,使两个相对设置的铲刀进行闭合,从而使铲刀将收集框底部进行闭合,将沉积物进行收集,同时配合绞龙收入收集框内部,使其提高收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2403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228518.X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海底长期定点监测功能的新型深海AUV平台,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部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载放架,所述载放架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支撑座和载放架之间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套筒,所述支撑座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套筒相适配的穿孔,所述套筒靠近支撑座上部位置处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套筒插设在圆孔内,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套筒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箱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支撑箱下部为多孔结构。本发明可以对载放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下沉过程中接触水底过程中带来的冲击,无需重复的上浮和下潜,提升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60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82716.7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海探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深海长期驻留式AUV探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驻留坞站,所述驻留坞站集成在深海基站上,其包括用于为AUV本体充电的充电系统、用于进行信息传输的传输系统、用于引导AUV本体与驻留坞站对接的引导系统等内容;本发明利用基于双目视觉的高精度自主对接技术,有利于AUV本体水下与驻留坞站的准确对接;本发明通过在海底应配置驻留坞站,驻留坞站同时搭载声学与光学导引设备,用于实现AUV与驻留坞站的高精度自主对接,驻留坞站还搭载无线充电与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实现AUV与深海基站之间能源与数据的交换,实现了AUV的深海长期驻留。
-
公开(公告)号:CN112729898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011529382.9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深海状取样器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样本回收的重力振动复合型深海柱状取样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外部套管,所述外部套管内部插设有活塞头,且活塞头底端固定连接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插设于外部套管内部,所述外部套管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包括推管,所述外部套管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推管。本发明解决了现在的重力式取样器后需将外套管整体拆除,从而将内部的活塞取样管取出,然后将内部地质样本一点一点的取出,但是这种取样方式在拆除时步骤较多,且将样本取出时较为不便,较为繁琐,降低了装置的便利性的问题,保证了装置在取样后上升时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在打捞后取样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5502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1135420.2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长柱状取样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具有样品防护作用的深海长柱状取样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长柱状取样器主体,所述长柱状取样器主体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所述长柱状取样器主体内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齿块、升降机构和防护箱,利用伺服电机转动,最终可以实现第二齿块转动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将样品储存至防护箱的内部,使防护箱对样品进行防护,从而防止了长柱状取样器主体的外壁受到撞击出现破损导致样品丢失损坏,增加了样品的安全性,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14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53152.2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取样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具备抗洋流扰流能力的海底沉积物冲散式多管联合取样器,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前后两端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吊板,所述主体框架的中部设有取样盒,所述取样盒的前后两个侧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吊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本发明通过连接气管进入固定管的内腔中,使固定管的内腔充入海水将推杆向下推动,从而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使连接杆将取样盒相对于主体框架向下拉动,使取样盒的底端再次向下插入沉淀层,从而实现在不对沉淀层进行扰动的同时,保证了取样盒的下沉深度,从而避免出现在取样盒向下冲击时,对沉淀层扰动导致取样管取样失败,保证了样本的研究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63837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528684.8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海沉积物原位分析装置,其包括:供料漏斗、支架、滤芯、传动单元、检测单元、搅拌单元、控制器和取样瓶;供料漏斗内设置采集容器,传动单元包括减速驱动机、驱动齿轮、齿轮圈和固定环,由驱动齿轮的转动带动齿轮圈转动;齿轮圈上开设固定槽,固定环固定于固定槽内,由齿轮圈的转动带动取样瓶转动;检测单元包括激光粒度仪和温盐深剖面仪,由此通过传动单元实现对取样瓶转动切换,当取样瓶完成取样之后由传动单元将取样瓶进行切换,由检测单元将容纳于供料漏斗内的液流进行分析检测,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存储,保证数据和样品具有时间同步性及空间同层性,为分析周期内沉降作用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25502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39836.1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海复合型深海状取样器样品保持装置,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套设有滑环,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靠近滑环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位环与电机,所述限位环呈半圆形,且限位环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限位环呈滑环的两侧排布,所述滑环与限位环滑动连接,所述滑环的外表面啮合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固定,所述电机通过螺丝与固定筒的外表面连接固定,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固定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包括保持筒。本发明采用横向开阀结构,并利用液压差开启阀门,降低开阀所需推力,具有液压自动密封结构,提高保持筒内的密封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