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1819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11458850.6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结合面法向基础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在箱体顶板中心位置开有上定位孔,该上定位孔中固定有定位套,定位套向上固定安装有激振杆,定位套向下通过力传感器与上试件连接;上试件下端面与下试件上端面之间形成目标结合面A;下试件放置在托座上端面的园柱形凹槽中,托座的园柱形凹槽对下试件进行定位,托座下端头伸进套筒内腔中,套筒固定在箱体中间板中心位置的下定位孔中;在上试件上安装有非接触微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计一,在下试件上安装有加速度计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械结合面法向基础特性参数测试方法。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方法实施方便,便于研究结合面静态和动态特性机理和获取结合面特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4741971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02213.X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轴连续运转状态下整机相对刚度检测装置,包括芯轴,芯轴另一端为细颈的芯轴主体段,芯轴主体段前端通过球轴承组件支撑安装在轴承座中,芯轴主体段前端面同心安装有锁紧螺母,轴承座尾端固定安装有轴承端盖;轴承座前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力传感器再与过渡件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的主轴连续运转状态下的整机相对刚度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施载简单,不需专门的驱动、传动、控制单元,能够模拟各种典型工艺的载荷比例加载,用于各种主轴旋转类型数控机床在主轴连续运转状态下的整机相对刚度检测或部件刚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062114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88802.7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结合部静刚度测试装置,桥式箱体上设置有A、B、C三个定位孔;将压载荷加载机构固定在定位孔A中,进行法向压刚度测试加载;将拉载荷加载机构固定在定位孔A中,进行法向拉刚度测试加载;将压载荷加载机构固定在定位孔B中,进行侧向刚度测试加载;将扭矩加载机构固定在定位孔A中,进行绕Z轴角刚度测试加载;将扭矩加载机构固定在定位孔B中,进行绕Y轴角刚度测试加载;将扭矩加载机构固定在桥式箱体前面板的定位孔D中,进行绕X轴角刚度测试加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结合部静刚度测试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采用模块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不同规格导轨刚度测试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2426085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10238569.8
申请日:2011-08-1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包括在框形测试台架中设置有下试件、球体试件、上试件和加载组件,加载组件中的三向力传感器上连接有套筒,套筒的上端口连接有挡圈,套筒的外圆套装有法兰套,法兰套的上表面与框形测试台架顶板固定连接;穿过框形测试台架顶板及挡圈设置有一加载螺杆,在上试件上安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的装置进行各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方法,使用加载组件加载,由三向力传感器测出该Z向载荷,通过各个位移传感器测出Z向位移,通过相应公式得到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本发明装置使得球面-回转面接触刚度测试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852671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10209241.9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车床自动变位模拟加载装置包括受载试件和施载组件,施载组件由钢球、盖、球座、力传感器、连接件及夹持件组成,受载试件一端安装在主轴的卡盘上,另一端通过顶尖与尾座连接。球座的轴线倾角为αx和αz,调整主轴的C轴使得受载试件的受载平面的法线与球座的轴线方向一致;其静刚度分布检测方法为:通过Z轴及X轴的运动将施载组件移动到预先设置的加载位置;通过Z轴及X轴运动的微调施加模拟载荷;由安装在主轴、尾座、刀架上的位移传感器检测的位移和施载组件的力传感器检测的模拟载荷求出该加载位置的模拟负载下的刚度,通过Z轴及X轴的运动自动变更加载位置,依次检测各个加载位置的刚度,得到模拟负载下刚度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1886961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236266.8
申请日:2010-07-26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5/24 , G01B21/22 , G01B21/32 , G01N2033/0078 , G01N2203/00
Abstract: 螺栓结合面单元全载荷静特性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上方设置有横梁,横梁通过左、右立柱与箱体固定连接;在箱体台面上安放有下试件,下试件上放置有上试件,上试件向上与横梁之间设置有预载组件,预载组件将上试件、下试件连接;上试件的两端悬臂上对称地各安装有一个垂直的施载组件,每个施载组件分别向上与横梁连接;上试件的两端悬臂端头各安装一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与横梁的右、左立柱之间各设有一水平的施载组件。本发明的螺栓结合面单元全载荷静特性试验方法,利用该试验装置,根据不同的结构组合,能够进行螺栓结合面单元的预紧力试验、法向工作载荷静特性试验、切向工作载荷静特性试验、弯矩工作载荷静特性试验及转矩工作载静特性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2059576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59119.4
申请日:2010-11-2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B23Q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5/22 , B23Q5/28 , B23Q2210/002 , Y10T74/189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轴直线移动微驱动装置,包括在Z向滑座上表面设有安装座A,安装座A内固定有Z向微致动器,Z向微致动器与Z向微动台连接,Z向微动台向上与X向滑座连接,Z向滑座的安装座A两侧设有Z向导轨条,每侧的一个Z向导轨条上设有两个Z向导轨块,Z向导轨块固定安装在X向滑座的下表面;X向滑座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座B,安装座B内固定有X向微致动器,X向微致动器与X向微动台连接,X向微动台向上与XZ双轴运动平台连接,在X向滑座上表面安装座B两侧设有两个X向导轨条,每个X向导轨条上设有两个X向导轨块,X向导轨块固定安装在XZ双轴运动平台的下表面。本发明的装置,误差传递小进给精度高,平台姿态误差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480734B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0910020979.8
申请日:2009-01-2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B23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热位移约束滚滑回转结合部宏微驱动的复合加工中心,由床身、立柱、横梁、X轴部件、摆动轴B轴部件、回转轴C轴部件、二轴并联机构、铣削电主轴、Y轴部件、Z轴部件及研抛电主轴组成,二轴并联机构采用双驱动实现虚拟轴W轴和V轴运动;宏微驱动的宏动台和微动台之间采用微驱动致动器变形导轨;X轴部件、Y轴部件及二轴并联机构移动副的滑座采用由铸铁工作滑座、热位移约束结合部及花岗岩支承滑座组成的复合滑座;B轴和C轴回转运动轴及二轴并联机构的转动副均采用滚滑回转结合部机构。本发明复合加工中心具有直接对淬硬零件的复杂型面进行X、B、C、V、W五轴联动高速铣削和X、B、C、Y、Z五轴联动高精度研抛的复合加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6180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507478.5
申请日:2010-10-1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火花加工球坐标三轴主轴头机构,包括C轴驱动组件,C轴驱动组件安装在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机床的Z轴部件上,C轴驱动组件向下连有C轴回转体组件;C轴回转体组件下端安有A轴摆动体组件,在A轴摆动体组件与C轴回转体组件接触部位设有过约束结合面J1和J2,A轴摆动体组件下端安有B轴回转体组件,在B轴回转体组件上轴向固定有电极;在C轴回转体组件的外侧,对称于C轴轴线LC安有A轴驱动组件和B轴驱动组件;A轴驱动组件依次经过多个齿轮与A轴摆动体组件传动连接;B轴驱动组件依次经过另外的多个齿轮与B轴回转体组件传动连接。本发明球坐标三轴主轴头机构热对称特性、结构紧凑刚性好、工作精度高、灵活性好、防护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1915663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9677.2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位面积结合面切向动静特性试验装置,包括试件组件、一套切向加载组件和两套法向加载组件;所述试件组件由中间试件、左试件和右试件组成;左试件的一端通过设置在其端面上的圆形凸台A与A侧面面接触,右试件的一端通过设置在其端面上的圆形凸台B与C侧面面接触;切向加载组件设置在中间试件的上端,两套法向加载组件分别设置在左试件与右试件的另一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直接获取不同激振频率和激振幅值条件下作用在结合面上的动态力以及结合面的动态相对位移,最大限度排除其它非结合面因素的引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