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4160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343796.X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方面公开了一种浅埋超大跨度隧道中隔壁结构受力安全性检验方案,包括先导上台阶中隔壁力学模型的建立、边墙钢架和中隔壁拱脚处单位变位和载变位计算、先导上台阶力学模型钢架拱脚变位的计算、结构内力方向产生的变位计算、边墙钢架-中隔壁结构位移协调方程的建立、结构内力的计算和受力安全性校核检验等步骤,本发明根据超大跨度隧道施工时初期支护及中隔壁结构的具体情况,将支护体系等效为支座可移动的三次超静定无铰拱-梁刚性固接结构,建立了先导上台阶边墙钢架-中隔壁共同承载变位力学计算解析模型,准确地反映了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72993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74796.X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增强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大尺寸约束杆,包括与钢架相连的约束杆杆体,约束杆杆体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注浆孔,约束杆杆体末端设置有螺母与止浆塞,螺母与止浆塞之间设置有钢垫板和橡胶垫,约束杆杆体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该排气管穿过钢垫板、橡胶垫和止浆塞。本发明采用的约束杆与钢架相连,为初期支护结构增加附加的“铰约束”,增强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能有效约束初期支护结构在较小的围岩压力下产生“曲杆”失稳破坏问题。与传统的系统锚杆相比,本发明采用了大直径、大尺度的约束杆,注浆后锚固力大幅度提高,有效地限制钢架的沉降收敛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860997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576104.5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8/06 , C04B111/70
Abstract: 一种用于加固地层的高强快硬注浆材料,包括水泥、水和缓凝剂,其中,水灰比为0.46,缓凝剂用量为水泥质量的0.03%~0.1%,其中,缓凝剂为柠檬酸。水泥为硫酸盐水泥。本发明具有如下性能:高强快硬性:高强快硬性:4h抗压强度>10MPa;流动性佳:初凝时间为40±5min。穿透性好,结石率高。由于本发明中的组分简单,没有过多的外掺剂,所以在现场使用时,工序简单,利用推广应用。通过室外边坡、洞内现场试验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极其显著,有效控制了软岩隧道混凝土开裂、剥落,钢架扭曲、折断,初期支护侵限等大变形灾害,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其他隧道工程、边坡工程、水利工程、基坑工程中,极具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60997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569238.4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8/06 , C04B111/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6 , C04B2111/00017 , C04B2111/70 , C04B2201/50 , C04B18/08 , C04B14/06 , C04B2103/302 , C04B2103/22
Abstract: 一种高强快硬锚杆注浆材料,包括水泥、水、粉煤灰、石英砂、减水剂和缓凝剂,粉煤灰和水泥的重量比为(0.25~1):1,水的质量与水泥与粉煤灰的总质量的比为(0.4~0.42):1,石英砂的质量与水泥与粉煤灰的总质量的比为(0.50~0.8):1,减水剂的质量与水泥与粉煤灰的总质量的比为(0.5%~0.90%):1,缓凝剂的质量与水泥与粉煤灰的总质量的比为(0.04%~0.08%):1。本发明实现了地层注浆加固和锚杆注浆加固的高强快硬性能,4h抗压强度>10MPa,并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初凝时间为40±5min。本发明的注浆材料能够实现早强快硬的目的,并且价格低廉、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03395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379839.5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分部开挖的超大跨度隧道围岩压力及增减率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分部开挖超大跨度隧道的围岩压力时空分布特性,定义导洞影响系数考虑先导洞施工对后导洞围岩压力的影响,求得利用导洞围岩压力计算隧道整体围岩压力的修正围岩压力增减率,并建立了与围岩级别相关的修正围岩压力增减率表达式。该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度与精度,能够为分部开挖的超大跨度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并且可以为我国相关规范的完善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2750.7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21F1/00 , G06Q10/0639 , E21F1/08 , E21F5/20 ,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期通风降尘的分级控制方法,包括环境控制指标的选取、设计正交试验、各综合控制指标的权重分析、根据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以及确定相应的通风降尘分级控制方案,本发明针对隧道主洞爆破后、出渣阶段、立架阶段和喷射混凝土阶段,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工阶段的各类污染物指标对洞内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计算得到各自的权重系数,建立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期洞内环境综合控制指标的函数关系式,并制定出相应的环境分级控制方案,实施中充分考虑各类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过制定综合控制指标对洞内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并对施工期洞内通风降尘进行分级控制,因而更具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7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67453.0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 西安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公开了一种基于悬链线的隧道横断面设计方法。首先根据隧道设计时速和建筑限界宽度,确定悬链线横向宽度和竖向高度;再根据地质构造特点及隧道围岩压力,确定悬链线荷载;进而根据施加荷载与支护结构参数,构建拱轴线的悬链线模型,确定隧道横断面曲率和竖向高度。该方法不仅可以最大化减少结构内部弯矩,还可以最大效率发挥拱形支护结构的承载性能,确保支护结构安全稳定,对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54506.5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隧道合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根据类似工程地质和围岩条件下的隧道支护参数数据库,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锚杆直径、锚杆长度、锚杆间距、钢架型号、钢架间距、喷射混凝土型号、喷射混凝土厚度、钢筋网间距及直径、二次衬砌混凝土型号和厚度等多维度进行无量纲化和聚类融合,获取聚类中心,进而通过反归一化得到隧道合理支护参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建立类似地质和围岩条件下相关隧道的支护参数数据库,采用聚类算法求取支护参数聚类中心,相比于目前单一工程类比法的缺点,本发明提高了隧道支护参数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14024.9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1 , E21F17/00 , G06F119/14 , G06F119/1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中隔板竖井的二次衬砌稳定性临界荷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失稳特征方程,基于结构力学模型分析失稳变形模式,推导失稳特征方程;隔离法计算结点刚度,将中隔板等效为简支梁,基于杆端结点力学平衡方程,计算结点转角刚度;稳定方程数值法求解,针对临界荷载参数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提出牛顿迭代法数值方法;确定临界荷载,采用数值解确定临界荷载值。同传统方法相比,明确影响竖井二次衬砌结构稳定性关键因素,克服了试算法误差大、试算初值及结果不可靠的缺陷,将中隔板考虑到竖井二次衬砌稳定性分析中,结果表明考虑中隔板后临界荷载值为不考虑中隔板的1.6倍,计算结果符合结构实际特点,且更为准确合理、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4279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74048.8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交中南工程局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PC: E21F5/04 , E21F5/00 , E21F5/20 , E21F5/14 , E21F1/00 , E21D11/10 , E21D9/00 , F04D27/00 , B03C3/017 , F42D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特长隧道施工作业的综合降尘系统及降尘方法,其中降尘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单元和与智能控制单元连接的风机通风单元、水幕雾炮降尘器、喷淋水雾养护器和静电除尘净化车;所述的风机通风单元设置在隧道的拱肩部位;所述的水幕雾炮降尘器设置在隧道仰拱作业部位;所述的喷淋水雾养护器设置在隧道二次衬砌部位;所述的静电除尘净化车设置在隧道车行横通道处;智能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获取隧道内部的粉尘浓度参数,并根据粉尘浓度级别阈值,分别控制水幕雾炮降尘器、喷淋水雾养护器和静电除尘净化车开启或关闭,以及控制风机通风单元的风量大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