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67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84168.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应变计组和钢筋计的混凝土应力冗余监测系统和应力计算方法,应变计组包括应变计,应变计通过支杆安装在支座上,应变计通过信号线与微功耗数据记录仪相连;所述无应力计包括应变计,应变计通过多根钢丝悬空固定于双层套筒的内部,双层套筒的夹层填充有泡沫塑料内胆,所述无应力计的应变计通过信号线与微功耗数据记录仪相连;所述钢筋计通过信号线与微功耗数据记录仪相连;所述微功耗数据记录仪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讯与监测管理平台相连。实现混凝土应力应变监测多手段互补,可保证其监测数据的完备性,为工程安全评价提供完善的数据资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9106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03068.5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V‑DBSCAN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输入监测数据,使用LV提取异常点;步骤S2:使用DBSCAN提取异常点;步骤S3:将步骤S1和S2中的异常点取交集,定义为准确异常点,将Step1与Step2差集中的点定义为局部可疑点,将步骤S2与S1差集中的点定义为全局可疑点;步骤S4:将步骤S1中置信区间扩大为α+β,判断局部可疑点是否异常点,若是则为异常数据,否则为正常点;步骤S5:将步骤S1中置信区间缩小为α‑β,判断全局可疑点是否为异常点,若是则为异常数据;步骤S6:综合步骤S3‑5中所有异常点。本发明具有提高准确率、降低误判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01705A8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852516.9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断面绝对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在变形隧洞断面一侧边向隧洞围岩深部钻孔,将多点位移计埋设在钻孔内;将若干节硬管逐一安装在隧洞衬砌结构内壁或内部,相邻的两节所述硬管之间均采用软管连接,且单节所述硬管内均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在钻孔孔口处安装安装基座,将安装基座与阵列位移计一端端头对应的单节硬管牢固连接;将数据采集设备分别与阵列位移计和多点位移计连接;将终端设备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终端设备接收数据采集设备上传的监测数据,并利用配备的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本方法将相对变形数据与绝对变形数据进行叠加,得到隧洞断面内壁相对于围岩深部不动点的绝对变形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34490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1190635.4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拱坝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水平位移观测墩及其配套测量设备全站仪和棱镜,水平位移观测墩上钻孔安装有测斜管及配套测斜装置,水平位移观测墩包括混凝土墩身和强制对中基座,全站仪或棱镜可放置在强制对中基座上,测斜管的钻孔位置位于谷幅测线两端水平位移观测墩的中心线上,且平行于横河谷方向,测斜管配有测斜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拱坝谷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本发明混凝土拱坝谷谷幅绝对变形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解决现有观测方法所获测值为相对变形的缺陷与不足,实现测值的真实绝对,为边坡稳定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96980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26942.8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管片外水渗透压力的监测装置及所述装置的安装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管片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筋笼上设置预埋套管,预埋套管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在管片内侧,另一个开口在管片外侧,预埋套管内壁有螺纹,将土工布包裹的渗压计设置在空心尖头螺杆内部前端,空心尖头螺杆外壁设有螺纹,空心尖头螺杆外壁的螺纹与预埋套管内壁的螺纹配套使用,空心尖头螺杆连接螺杆推进器,通过推进器推动空心尖头螺杆沿着预埋套管内侧从管片内侧向管片外侧移动至空心尖头螺杆前端穿过管片外侧初凝的浆液,空心尖头螺杆上设置有进水孔,渗压计线缆连接二次仪表读取管片外水渗透压力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425267.5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L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测压管人工和自动化观测互相干扰的装置,涉及引调水枢纽、泵站、堤防、水库、基坑、边坡地下水位监测的技术领域。它包括测压管、线缆保护管、渗压计和孔口保护装置;测压管顶部有水位计测量孔和渗压计出线孔;渗压计线缆进入线缆保护管与自动化装置连接;测压管将线缆保护管定位在测压管内部一侧;孔口保护装置包括混凝土墩和孔口保护管。本发明人工观测时可以避免损坏水位计和渗压计,能有效的节省成本和人工。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解决测压管人工和自动化观测互相干扰的装置的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783896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613186.2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石坝沉降序贯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堆石坝材料参数的先验分布;从第1时段开始,收集第i(i=1,2,...,N)时段内的堆石坝监测数据,确定监测误差和模型误差的统计特征,构建第i时段的似然函数;联合时段i-1(i≥2)的后验分布和时段i的似然函数,构建第i时段的贝叶斯方程;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法求解第i时段的贝叶斯方程;基于第i步更新后的堆石料参数预测堆石坝的沉降;将第i时段得到的堆石料参数后验分布作为下一时段的先验分布。本发明按照堆石坝施工和运行特征,分步分时段更新堆石料参数统计特征,实现了堆石坝沉降的序贯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5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08193.8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式安全监测仪器人工快速观测装置。该观测装置,包括集线板和通道转换器,通过安装集线板,利用转换器的通道转换旋钮和芯线转换旋钮切换来读取各监测仪器的数据,有效避免人工每次使用夹子逐一夹住芯线的重复操作,可大量节约观测时间,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观测效率;仅需在施工期电缆引入观测站时将电缆连接到集线板上,人工观测时仅需再多携带1台转换器即可快速观测,设备费用较低,特别是与每个测站安装集线箱相比费用大大降低;通过集线板直接与接线器连接,可有效避免接线错误和芯线接触不良等情况,提高观测数据准确率;提高在观测效率的基础上,可缩减观测队伍人员数量,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633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07792.8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0408 , G01R1/0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与自动化观测相结合的水利水电安全监测仪器观测站,包括观测站、观测站门及锁扣;观测站内设有人工与自动化集线板,人工与自动化集线板上设有与一台安全监测仪器连接的人工观测端口组和自动化观测端口组;人工观测端口组中的每一人工观测端口和与连接至安全监测仪器的电缆线中一对芯线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读数仪连接,自动化观测端口组中的每一自动化观测端口和与连接至安全监测仪器的电缆线中一对芯线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自动化观测设备连接。本发明利用人工与自动化集线板,人工观测时仅需将读数仪接入人工观测端口,在施工期布置自动化观测端口组即可运行期持续使用,提高效率、降低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219909030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0629891.1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地基的褥垫层,复合地基包括地基,位于地基内的桩体,褥垫层位于复合地基上部,且褥垫层位于由复合地基承担的基础下面;所述褥垫层的厚度d大于桩体向上刺入褥垫层的深度s;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规范方法相比,考虑了褥垫层在复合地基形成条件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根据变形计算得出褥垫层的厚度,避免规范方法经验化的缺陷,实现褥垫层厚度和刚度的定量化设计,可以确保桩体和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避免出现桩体刺穿褥垫层直接顶托基础使基础与天然地面脱空的后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