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定子静电稳定电磁悬浮微转动陀螺

    公开(公告)号:CN1920480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610116291.6

    申请日:2006-09-21

    Inventor: 吴校生 陈文元

    Abstract: 一种双定子静电稳定电磁悬浮微转动陀螺,属于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上基体、上定子、微转子、下定子、下基体、密封圈。微转子是一种导电圆环。上定子设在上基体上,并和上基体形成固定联接;下定子设在下基体上,并和下基体形成固定联接;在下基体的外缘设有密封圈,并和下基体形成固定联接;密封圈和上基体通过键合工艺形成固定联接,在上定子和下定子上,由外而内均依次分布有稳定悬浮线圈外圈、传感电极、联接线稳定悬浮线圈内圈、旋转线圈,下定子中央还设有防粘着柱。本发明中引入了静电电极结构,这种结构能增加微转子悬浮后的侧向刚度及整个微陀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推广微陀螺的应用范围。

    六足四扑翼微型无尾飞爬一体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25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21453.0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足四扑翼微型无尾飞爬一体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扑翼机构、姿态控制机构、爬行机构和机身组件,扑翼机构在机身两侧各有一组,每组包含扑动机构和两个对称的柔性翅膀;姿态控制机构包含两个控制舵机与舵机连杆,用于分别改变两侧扑翼机构相对于机身的角度;爬行机构包含六条仿生腿与两个电机,每个电机分别驱动一侧的三条仿生腿;该机器人的工作方法包括空中飞行六自由度运动方法、地面爬行运动方法和飞爬运动转换方法。本发明可以在地面利用六足爬行或在空中利用四翅实现六自由度飞行,并且爬行飞行模式的转换快速灵活,具备体型小、重量轻、功耗低、续航时间长的特点;机动性好,运动方式切换灵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玻璃管套结构PCR芯片阵列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29409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60092.3

    申请日:2017-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7/52 B01L3/5027 B01L220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管套结构PCR芯片阵列,其中PCR芯片阵列由多个PCR芯片组成,单个PCR芯片包括玻璃毛细管、玻璃套、加热电极、测温电极,玻璃毛细管嵌套在玻璃套中,两个加热电极对称分布在玻璃套上下表面,两个测温电极对称分布在玻璃套前后表面;单个PCR芯片工作时玻璃毛细管用做PCR反应腔室,电流通过加热电极,由热阻效应产生热量调节PCR反应腔室内温度;测温电极实时监测PCR反应腔室内温度;多个PCR芯片布置在支架上形成PCR芯片阵列。本发明升降温速率快,体系循环反应周期短,测温精确;玻璃毛细管PCR反应腔室可避免产生气泡,蛋白吸附;PCR芯片阵列可同时进行多个反应体系的测试,进一步提高效率。

    磁致伸缩固体振子双轴微陀螺

    公开(公告)号:CN103278148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165090.5

    申请日:2013-05-07

    Abstract: 一种微机电技术领域的磁致伸缩固体振子双轴微陀螺,包括:固体振子、用于驱动固体振子振动的下定子、上定子以及三个磁敏传感器,其中:下定子和上定子对称设置于固体振子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三个磁敏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固体振子的三个侧面上且分别感应固体振子的X轴向磁场变化、Y轴向磁场变化和Z轴向磁场变化,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以对应实现微陀螺的Y轴向输入角速率的测量、X轴向输入角速率的测量和Z轴向参考振动的监测。本发明微陀螺利用整体式磁致伸缩材料的固体振子同时实现科氏加速度效应耦合微陀螺的驱动振动和检测振动,且能同时测量双输入轴角速率,灵敏度高;采用MEMS技术制造,体积小。

    仿蜂鸟扑翼微飞行器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15399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282453.9

    申请日:201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仿生微飞行器领域的仿蜂鸟扑翼微飞行器,包括:机架、减速齿轮组、电机、传动机构、平行轴结构以及一对翅膀。其中机架上面直接装配减速齿轮组、电机和平行轴结构;传动机构装配在减速齿轮组和平行轴结构之间,用来将减速齿轮组输出的连续转动转化成平行轴的往复转动;一对翅膀装配在平行轴结构上面,从而实现自身的拍打运动,并与其他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扑翼微飞行器。本发明中两翅膀的拍打运动完全对称,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振动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降低了飞行器的控制难度;同时,本发明结构简洁合理,便于加工,更便于进行改进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基于三角结构的扑翼微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2815398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281708.X

    申请日:201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飞行器领域的基于三角结构的扑翼微飞行器,包括机架、平行轴结构、运动输出结构、运动放大结构及一对翅膀,其中机架上直接装配平行轴结构和运动输出结构;平行轴结构将运动输出结构、运动放大结构和翅膀连成一整体;运动输出结构与平行轴结构的一端相连;运动放大结构安装在平行轴结构的中部;翅膀安装在平行轴结构的另一端。本发明中两翅膀的拍动完全对称,基本消除了飞行中的不平衡因素,提高了飞行器的整体性能,并使飞行器变得易于控制;同时,本发明结构简洁合理,具有可加工性和可微性,便于采用数控微加工进行批量生产。

    基于柔性铰链的电磁驱动式扑翼微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28744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110223769.6

    申请日:2011-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电磁驱动式扑翼微飞行器,包括:胸腔、圆柱形永磁体、螺旋线圈、翅膀、背甲、弯曲变形的柔性铰链,两个被动扭转的柔性铰链。一对翅膀对称安装在背甲的两端;两个胸腔夹住柔性铰链形成“三明治”结构,背甲固定在柔性铰链上面,背甲两端对称地位于胸腔的自由区域中;螺旋线圈固定安装在胸腔上的中心位置;永磁体固定在背甲的中心处。本发明通过MEMS工艺加工实现翼展小于3cm的扑翼式微飞行器,利用通电螺旋线圈与永磁体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而获得驱动力,结构十分简单、控制方便灵活、输入电压小、输出力大、易于实现可携带操作。

    用于PCR扩增的可更换部件的功能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2296027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237159.1

    申请日:2011-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PCR扩增的可更换部件的功能模块,其中:以可更换的微流控玻璃片为主要反应区域,以外界泵入的恒温流体到液控恒温玻璃片为各温区热源,通过流体进出玻璃片与外界进行试剂交换,以中转的流体通道的结构侧柱为固定,中心有用于填充的中央固定块和隔热橡胶板,顶部有控制液流速度的流体控制管,可接到外部流体进出控制模块。本发明模块结构设计上方便对准和配合固定;能够形成一个循环次数可以更改,流体依次流经PCR反应恒温温区的螺旋形流路,以进行连续流式PCR反应,是一个PCR反应效率高,可应对情况多,方便拆卸与清洗,易于大规模生产集成,能够根据需要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功能模块。

    静电悬浮六轴微加速度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53238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086293.6

    申请日:2011-04-07

    Abstract: 一种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的静电悬浮六轴微加速度计及其制造方法,该微加速度计为下定子、悬浮质量块和上定子的三明治式三层键合结构,上定子和下定子均采用玻璃作为衬底,悬浮质量块位于上定子和下定子之间的键合空腔中,悬浮质量块所处的位置为键合空腔的中心且不与上定子或下定子接触以实现沿XYZ轴平移或绕XYZ轴转动,悬浮质量块的中心即为惯性坐标系OXYZ的原点O,OZ方向垂直于上下定子所在的平面。本发明基于非硅MEMS工艺制造得到采用方形质量块具有六轴加速度测量功能的高灵敏度静电悬浮微加速度计,该方法简便灵活且制造成本低。

    定子内嵌式电磁悬浮转子微马达

    公开(公告)号:CN10214859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099216.4

    申请日:2011-04-20

    Abstract: 一种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的定子内嵌式电磁悬浮转子微马达,包括:转子以及转动设置于转子内的定子,所述的转子包括:转子圆板和联结柱,其中:若干联结柱的两端分别与两块转子圆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定子包括:支撑柱、基体、基板以及具体有相同结构的上定子和下定子,其中:支撑柱位于转子的圆心且两端分别与下定子和基板固定连接,上定子和下定子分别固定联结于基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理由电磁悬浮体增加了马达的自稳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