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9740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28944.8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支重轮轮体和链轨节的硬度场匹配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支重轮轮体与链轨节的硬度比范围;步骤二,确定支重轮轮体和链轨节的材料;步骤三,确定支重轮轮体的轴径部分和轮缘部分、链轨节的踏面部分和侧面部分的磨损极限;步骤四,确定支重轮轮体的轴径部分和轮缘部分、链轨节的踏面部分和侧面部分的表面硬度;步骤五,确定支重轮轮体的轴径部分和轮缘部分、链轨节的踏面部分和侧面部分的硬化层深度;步骤六,确定支重轮轮体和链轨节的芯部硬度;步骤七,确定支重轮轮体的轴径部分和轮缘部分、链轨节的踏面部分和侧面部分的硬度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7262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0030728.8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万向传动轴无芯棒旋锻径向进给工艺参数确定方法,其步骤为:(1)根据无芯棒旋锻特征,确定无芯棒旋锻的关键几何质量参数:外径圆度和内径圆度;(2)根据旋锻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几何特性要求,确定无芯棒旋锻的最大进给量;(3)根据旋锻产品材料的力学特性,确定无芯棒旋锻的最大进给量;(4)综合旋锻轴产品的力学特性和几何特性,确定无芯棒旋锻最大进给量;(5)根据产品精度要求,确定每次进给最小锻打次数与进给道次。该方法能预防无芯棒旋锻缺陷、提高旋锻轴产品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5224813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90256.4
申请日:2015-10-2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变截面变壁厚旋锻轴毛坯强度设计方法,其步骤是:(1)根据轿车旋锻轴产品的使用载荷特性和旋锻工艺要求,提出旋锻轴材料成分要求,进行旋锻轴材料成分的选择和设计;(2)根据轿车旋锻轴材料的旋锻能力和旋锻轴制造工艺,进行轿车旋锻轴毛坯强度初步设计;(3)根据轿车旋锻轴产品的载荷特性和旋锻轴工艺特性,提出旋锻轴产品热处理强化工艺要求;(4)根据轿车旋锻轴产品静强度和毛坯强度关系,进一步提出轿车旋锻轴毛坯强度设计要求;(5)根据轿车旋锻轴产品疲劳寿命和毛坯的强度关系,再次提出旋锻轴毛坯强度设计要求;(6)结合旋锻工艺、热处理强化工艺以及产品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进行轿车旋锻轴毛坯强度的最终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483333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66262.7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轿车等速万向传动中间旋锻轴毛坯的内外径尺寸确定方法,首先确定毛坯的硬度范围,然后,根据含芯棒旋锻工艺特性,从而确定毛坯的内径,对毛坯进行材料加工硬化试验,从而得到毛坯的加工硬化特性曲线,根据无芯棒旋锻成形理论,建立无芯棒旋锻真实等效应变与毛坯旋锻前后的壁厚和内外径之间的关系,根据轿车等速万向传动中间旋锻轴的渐开线花键成形的硬度要求,确定毛坯旋锻后的最高硬度,最后,根据最高硬度和加工硬化特性曲线,从而确定毛坯的最大外径,本发明对旋锻毛坯材料的力学特性设计、旋锻工艺参数制定以及提高旋锻质量和效率等具有重要的工程技术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821831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57297.5
申请日:2014-02-20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16D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截面变壁厚旋锻轴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材料的扭转静强度、扭转疲劳强度、扭转载荷—寿命曲线和材料的低载强化特性;2.把旋锻轴分为固定节段、移动节段和中间段;3.根据等速万向传动轴总成性能和尺寸要求,确定各段的外形尺寸,实现变截面设计;4.旋锻轴的内径尺寸需要同时满足扭转静强度、扭转疲劳强度和旋锻加工工艺的特性要求,由此确定变截面和变壁厚空心旋锻轴各段的内径尺寸,实现变壁厚设计。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满足功能、强度和加工要求的变截面变壁厚轻量化旋锻轴,材料利用率高,对参照本设计方法进行变截面变壁厚旋锻轴加工具有精确的指导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937520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48481.3
申请日:2012-11-1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幅载荷下的机械零构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为了揭示变幅载荷下材料与结构的破坏机理、预测复杂服役条件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等都不能回避次载强化和过载强化。本发明以机械零构件的S-N曲线为基础,引入损伤线,预测各个过程中寿命,最终得到变幅载荷下零构件的疲劳寿命为载荷的强化过程寿命、无损伤过程寿命和损伤过程寿命的累积之和,在寿命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变幅载荷下的次载强化效应和过载无损伤效应,又考虑到载荷加速损伤过程。预测过程将更接近于试验和实际情况,明显优于现有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钢铁类机械零构件高周疲劳破坏下的寿命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1718651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198955.1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N3/00
Abstract: 一种强化和损伤共同作用下剩余强度和寿命的评价方法,特征为:(A)通过测试或技术资料获取材料或零件的原始应力-寿命曲线,并确定其疲劳强度及低幅载荷范围;(B)分别对低强度和高强度材料或零件的低载强化特性数据,借助样条插值的数值方法建立不同强度级别材料或零件低载强化的一般规律;(C)对所述材料或零件的应力-寿命曲线和低载强化规律,建立强化和损伤共同作用下的疲劳强度变化规律;并根据载荷谱的载荷等级和频次,计算出给定使用里程下零件的瞬时疲劳强度值,即剩余疲劳强度;(D)根据瞬时应力-寿命曲线,按Miner线性损伤理论进行材料或零件寿命评价。本发明为满足零件使用寿命并达到轻量化设计提供了具体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821618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25283.0
申请日:2006-03-30
Applicant: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齿轮总厂 ,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16H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磨合提高变速箱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点是,方法步骤为1.获得变速箱齿轮的强化特性。2.根据变速箱齿轮的低载强化特性和变速箱齿轮的传递参数,估算变速箱的最佳磨合载荷。3.通过变速箱磨合试验,确定变速箱的最佳磨合载荷和变速箱疲劳寿命提高的最大比例。这样只通过改变变速箱磨合载荷就可以提高变速箱的疲劳寿命,而成本没有任何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800820A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申请号:CN200510111683.9
申请日:2005-12-20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境风洞污染气体浓度场测量方法,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所述测量方法使用的环境风洞污染气体浓度场测量装置包括环境风洞、用于所述环境风洞照射的激光器和片光装置、光谱响应特性与所述激光器激光波长相匹配的用于所述环境风洞中污染气体浓度数据采集的数字摄像机、连接所述数字摄像机的用于所述环境风洞的数字图像采集、显示、处理的计算机;本发明的浓度场测量方法是用激光片光源照射污染气体扩散场,用数字摄像机采集烟雾粒子的散斑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污染气体相对数量浓度场;本发明的浓度场测量方法能在环境风洞中进行大范围污染气体瞬时浓度场的测量,能得到污染气体瞬时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史。
-
公开(公告)号:CN10828795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0028925.5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支重轮轮体的硬度场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摩擦副零件的接触应力特征,确定支重轮轮体与链轨节的硬度比范围;步骤二,根据支重轮轮体的结构尺寸、材料特性以及磨损极限后支重轮轮体的轮缘部分的弯曲强度要求,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弯曲强度分析,确定磨损极限和硬化层深度;步骤三,根据支重轮轮体的材料的端淬曲线确定表面硬度;步骤四,根据支重轮轮体在工况环境下的耐磨性要求、抗疲劳性要求和抗冲击性要求以及支重轮轮体的材料特性和热处理工艺,确定芯部硬度;步骤五,根据支重轮轮的轴径部分和支重轮轮体的轮缘部分的硬化层深度的分布要求以及支重轮轮的材料的端淬特性,确定硬度梯度分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