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88357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180075032.2
申请日:2011-11-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4/13 , H01M10/0567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2 , H01M2/362 , H01M4/0452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366 , H01M4/628 , H01M10/0567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在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形成更优选的形式的被膜来抑制容量维持率降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中包含以下工序:准备在电池壳体内收容有电极体的组装体的工序(S10),该电极体含有正极和负极,该正极形成有至少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复合材料层,该负极形成有至少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复合材料层;将含有规定添加剂的非水电解液注入上述电池壳体内的第1注入工序(S20);通过对上述组装体进行充电而在上述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形成来源于上述添加剂的被膜的预充电工序(S30);将不含规定添加剂的非水电解液注入上述电池壳体内的第2注入工序(S40);对上述组装体进行充放电直到规定充放电电压的充放电工序(S50)。
-
公开(公告)号:CN103718365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80072658.8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2/26 , H01M2/30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 H01M2/12 , H01M2/263 , H01M2/30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将在扁平卷绕电极体的内侧产生的气体容易地向电极体外释放并且抑制因充放电而从扁平卷绕电极体挤出的电解液(保持电解液)直接向扁平卷绕电极体的外部流出的电池以及这样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电池具有扁平卷绕电极体、集电部件以及保持电解液,扁平卷绕电极体通过将电极板卷绕而成,横截面为扁平的长圆形状,具有卷绕活性物质层形成部的活性物质层卷绕部以及卷绕箔露出部的露出卷绕部,露出卷绕中央部保持自身与在轴线方向相邻的活性物质层卷绕部的连接,并且与两个露出卷绕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断开,集电部件与露出卷绕中央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715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0980154579.4
申请日:2009-12-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133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3 , H01M10/0566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电极体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收容于容器中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电极体为具有正极合剂层的正极片和具有负极合剂层的负极片重合而成的构成。所述负极合剂层,含有至少一部分具有石墨结构的碳材料来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在将负极合剂层之中的与正极合剂层对向的区域中含有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总表面积按每1Ah电池容量换算后的值设为S[m2],将负极合剂层之中的所述区域中含有的空隙的总体积按每1Ah电池容量换算后的值设为V,将体积V的非水电解液中含有的Li离子数设为N[个]时,由α=S×N算出的α为1×1022~2.5×1022。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279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080070543.0
申请日:2010-12-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0404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和这样的电池的制造方法,该锂离子二次电池是负极活性物质粒子使用石墨和无定形碳,兼具低的内阻和低温的脉冲循环试验后的高容量维持率的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具有负极集电板(28)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负极板(20),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由第1粒子(22A)和第2粒子(22B)构成,所述第1粒子(22A)由石墨构成,所述第2粒子(22B)由无定形碳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第1粒子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层厚方向(DT)的负极集电板侧的部位(L1)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中所占比率(Ra),与第1粒子在该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含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中所占比率相比较高,第2粒子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层厚方向表面(21F)侧的部位(L2)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中所占比率(Rb),与第2粒子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含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中所占比率相比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74206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980162949.9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1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1 , H01M4/621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Y10T29/49108
Abstract: 在由本发明得到的锂二次电池中,负极片(20)被构成为:负极集电体(22)的外周侧的负极混合剂层(24b)和内周侧的负极混合剂层(24a),每单位面积中所含有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理论容量一致,并且,在卷绕电极体(80)中向内弯曲地配置的弯曲部(85)之中的至少一部分,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个:(1)外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b)的粘合剂含有比例,比内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a)的粘合剂含有比例少;以及,(2)外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b)的密度,比内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a)的密度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168381.4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负极活性物质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所含的Si系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层(52)的总量为6质量%~13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098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10378431.X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10/44 , H01M10/0567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收纳有至少包含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组的壳体,将第1电解液浸渍入电极组中,将负极的电位降低至第1电位,将FEC注入至壳体中,将负极的电位降低至第2电位。负极至少包含石墨和硅氧化物。第1电解液不包含FEC。添加剂具有0.5V(vs.Li+/Li)以上且1.5V(vs.Li+/Li)以下的还原分解电位。第1电位高于0.2V(vs.Li+/Li),且为还原分解电位以下。第2电位为0.2V(vs.Li+/Li)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299444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10464276.4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87 , H01M1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电池组。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卷绕电极体,并且该卷绕电极体包括两个弯曲部和具有扁平表面的中央扁平部。正极卷绕终端、负极卷绕终端和隔板卷绕终端位于同一弯曲部上。负极卷绕终端配置在从正极卷绕终端在卷绕方向上前移的位置处,并且隔板卷绕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位于从负极卷绕终端在卷绕方向上前移的位置处。从负极卷绕终端到隔板卷绕终端的距离a(mm)和从正极卷绕终端到负极卷绕终端的距离b(mm)满足关系0.5≤a×(a+b)≤104且0≤b≤11。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578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510608798.2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2004/021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表面设置的正极合剂层。正极集电体具有主体层和由碳材料构成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至少在主体层表面的设置正极合剂层的部分设置。正极合剂层具有第1正极活性物质、第2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第1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第1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第2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在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碳膜、和在碳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所述第2锂复合氧化物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导电剂包含碳粒子、和在碳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578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608798.2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2004/021 , H01M10/058 , H01M4/362 , H01M4/583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表面设置的正极合剂层。正极集电体具有主体层和由碳材料构成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至少在主体层表面的设置正极合剂层的部分设置。正极合剂层具有第1正极活性物质、第2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第1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第1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第2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在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碳膜、和在碳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所述第2锂复合氧化物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导电剂包含碳粒子、和在碳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