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6696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258213.0

    申请日:2011-09-02

    Abstract: 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适用于生产乘用轿车内板或外板。通过在钢中添加Mo和Al元素,热轧采用高温终轧和高温卷曲工艺,经连续退火后既能保证铁素体加马氏体双相组织,又能阻止 //ND取向织构的恶化,在不采取任何织构预处理的工艺条件下,充分改善双相钢的深冲性能,提高其塑性应变比(r值)。双相钢成分为:C:0.01~0.05%,Mn:1.0~2.0%,P:0.01~0.06%,S:≤0.015%,Al:0.2~0.8%,N:≤0.003%,Cr:0.1~0.5%,Mo:0.3~0.8%,余量为Fe。该双相钢抗拉强度为400~500Mpa,延伸率为28%~34%,r值不低于1.4。本发明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实用性很强,即可适用于制造车身的结构件、承重件和安全件等,又能用于汽车面板或外板的生产。

    一种钒氮微合金化高强度耐候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66826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62485.2

    申请日:2012-07-26

    Abstract: 一种钒氮微合金化高强度耐候钢的制备方法,属于合金结构钢生产工艺领域。钢中的主要成分(wt%)有:碳:0.08%~0.13%;硅:0.15%~0.20%;锰:1.55%~2.00%;硫:≤0.008%;磷:≤0.020%;铜:0.25%~0.50%;铬:0.50%~0.70%;镍:0.20%~0.30%;钒:0.12%~0.20%;氮:0.031%~0.045%;稀土:0.01%~0.03%,其余为铁。本发明在传统耐候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钒和氮,以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符合成分设定范围的铸坯,经过热轧以及卷取制备出力学性能优良的高强度耐候钢,其最终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650MPa,抗拉强度≥900MPa,延伸率≥15%,屈强比≤0.75以及冷弯合格。

    一种冷轧相变诱导塑性钢的淬火配分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12657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54471.4

    申请日:2011-06-09

    Abstract: 一种冷轧相变诱导塑性钢的淬火配分生产工艺,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其特征是将相变诱导塑性钢冷轧板加热到750-850℃,使其部分奥氏体化;快速冷却至220-300℃,冷速40-60℃/s,保温10-20s;再加热至350-450℃,保温10-1000s;最后快速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利用钢中的Si、Mn元素控制渗碳体等碳化物的析出,通过本发明的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同的相变,最终得到室温为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铁素体提高塑性,马氏体提高强度,残余奥氏体在变形时发生TRIP效应转变为马氏体,一方面提高塑性,另一方面延缓颈缩的产生,提高均匀延伸率。经性能检测,屈服强度600-720MPa,抗拉强度960-1060MPa,延伸率20-25%,相比TRIP1000,强度相当,塑性更好,并且所需要合金少。

    一种改善上下工作辊磨损差异的热轧润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3256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910211125.8

    申请日:2009-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热轧上下工作辊磨损差异的热轧润滑方法,该方法在一级控制系统中将润滑机架的润滑轧制控制系统中上下工作辊的润滑分开控制,并增加下支撑辊润滑控制系统;每个机架上下工作辊和下支撑辊都分别由1台计量泵供油和1个混合器完成油水混合。该发明可缓解机架震动,改善下工作辊磨损,从而显著降低工作辊和下支撑辊辊耗,延长工作辊和下支撑辊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因工作辊与带钢摩擦不均而产生的横弯,起到改善板形的效果。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TRIP热轧钢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2600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83929.1

    申请日:201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TRIP热轧钢板的成分与制备工艺。中锰TRIP热轧钢板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C:0.05~0.4%,Si:≤0.5%,Mn:5%~10%,P:≤0.1%,S:≤0.02%,Nb:0.01%~0.10%,余量为铁或不可避免的杂质。中锰TRIP热轧钢板制备步骤为:冶炼、模铸或连铸、热轧和热处理,热轧板在加热炉中600~850℃保温1~24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制备的材料通过成分与工艺控制得到不同级别的强度和塑性配比,可得到800~124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0~35%的延伸率。

    一种高锰高铝含量的高强度高塑性钢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5864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39155.5

    申请日:2008-12-10

    Abstract: 一种高锰高铝含量的高强度高塑性钢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钢铁材料加工领域。一种高锰高铝含量的高强度高塑性钢铁材料其成分范围为:C%:0.6-1.2wt%,Mn%:18-33wt%,Al%:8-13wt%,S%<0.008%,P%<0.02%,余量为Fe或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步骤为:冶炼制备的材料板坯经热轧、冷轧,冷轧板厚度0.8-1.5mm,冷轧钢板在加热炉中在700-1300℃保温10-20分钟后,以10-50℃/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可通过工艺控制得到不同级别的强度和塑性的配比,其性能为:540-1240MPa的屈服强度、780-131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0.0-76.0%延伸率。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对迅速发展的汽车产业和军工行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极大的应用空间。

    基于搅拌摩擦加工的具有奥氏体含量梯度高强钢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58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588061.9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搅拌摩擦加工的具有奥氏体含量梯度高强钢制备方法,属于高强钢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选用组织均匀、成分相同的高强钢板作为母材,对母材进行预处理,之后装夹固定于加工平台上;然后设定搅拌摩擦加工初始参数,加工过程中控制搅拌摩擦加工参数,得到的高强钢中厚度方向上具有奥氏体含量梯度。本发明利用搅拌摩擦工艺使钢板厚度方向存在温度场,从而使基板焊接区具有奥氏体含量梯度,该方法能耗低、绿色环保、便于应用,且可以通过进一步改善加工参数,实现高通量地一次性制备出具有多种奥氏体含量梯度的高强钢。

    含微量M/A岛贝氏体基复相钢的彩色金相染色剂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888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463463.1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微量M/A岛贝氏体基复相钢的彩色金相染色剂及应用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显微组织染色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制备试样和染色剂,再进行试样染色和分析。具体的,将偏重亚硫酸钠与蒸馏水配置成饱和质量水溶液A,将偏重亚硫酸钾与酒精配置成酒精溶液B,然后A与B按照等体积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染色剂,将制备好的试样置于染色剂中,染色温度15~30℃,染色时间30~100s,之后用清水冲洗,再用酒精充分喷洒,除去水分后用冷风吹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进行各相甄别与体积分数测定。本发明实验药剂易得,安全性高;钢中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及M/A岛各组织呈现出不同衬度颜色,易于开展定量分析工作,试样制备手法简单快捷,易操作。

    一种全流程仿真和跨尺度设计的数字化研发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62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77283.2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流程仿真和跨尺度设计的数字化研发方法及系统,涉及材料数字化研发和应用技术领域。包括:跨尺度设计单元以及全流程仿真单元;跨尺度设计单元,用于利用大数据、知识库以及材料宏观力学性能模型,设计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空间分布,进而完成成分和工艺设计;全流程仿真单元,用于根据材料的成分和工艺设计完成材料生产工序全过程的仿真。本发明结合跨尺度设计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数字化研发,并且通过全流程仿真系统对所设计产品进行评测优化,有助于解决材料产品性能波动、复杂的产品个性化需求,新品种研发周期长等问题。

    一种金属材料气胀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1725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482921.6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气胀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金属材料进行自阻加热;关闭加热电源,通过气体向金属材料施加压力,迫使金属材料向成形模具表面方向变形,并最终贴紧成形模具表面;成形后继续保持气压,其中,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金属板材或金属管材。本方法可以实现用高强不锈钢、钛合金叶片进行包边成形,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提高叶片包边的制造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大幅提高成形效率,将工艺节拍从数小时缩减到20~30分钟,同时保证成形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