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咽拭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1376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50903.3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咽拭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份计的组分:聚丙烯70‑85份,无机填料10‑20份,抗氧剂0.3‑0.5份,润滑剂0.5‑1.0份,钛白粉2‑4份,分子量调节剂0.2‑0.5份,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DTBP、过氧化物101中的至少一种。其制备方法如下:按比例称取各组分,混合均匀;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即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机转速为300‑500rpm,各区温度设置如下:一区160‑190℃,二区160‑200℃,三区180‑240℃,四区200‑250℃,五区200‑250℃,六区200‑250℃,七区180‑240℃,八区180‑230℃,九区180‑230℃。该聚丙烯咽拭子材料兼具高脆性、高流动、高回弹性。

    一种高性能耐候耐磨低介电常数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9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04439.7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耐候耐磨低介电常数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树脂33‑54份,短切玻纤30‑60份,相容剂2‑8份,抗氧剂0.4‑1.5份,光稳定剂0.2‑1份,润滑剂0.3‑1份,成核剂0.1‑1份,黑色母0.5‑2份,本发明通过采用二亚苄基山梨醇类化合物作为成核剂,由于二亚苄基山梨醇类化合物分子内存在两个自由羟基,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当聚丙烯树脂熔融时,可以通过自由羟基的氢键作用形成具有超分子结构的三维纳米纤维网络,从而形成凝胶化现象,其表面就形成了结晶成核的中心,促进异相成核结晶的形成;可控制球晶的生长,使晶核增多,结晶更完善、受力更均匀,因此可以增进聚合体的屈服强度,冲击强度和表面强度,提高聚丙烯的机械性能。

    一种高吸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6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1041887.X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高吸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改性塑料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热塑性树脂85‑95份、增韧剂1‑5份、消光剂0.5‑10份、吸光剂0.5‑1份、抗氧剂0.1‑0.3份、润滑剂0.1‑0.5份;吸光剂选择具有树枝状阵列碳纳米管,该吸光剂在高吸光材料表面均匀分布,使得高吸光材料的表面在微观结构上具有均匀且致密的凸起,形成哑光面。本发明采用树枝状阵列碳纳米管作为吸光剂使得光线入射到碳纳米管上时,会在其中不断偏折和反弹,并最终被吸收,实现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高吸光性,大幅度降低材料可见光和红外光反射率。

    一种低密度阻燃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8545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381020.4

    申请日:202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低密度阻燃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发泡材料技术领域;其中,发泡材料由阻燃聚丙烯材料经超临界流体发泡而得;阻燃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50~70份;阻燃剂15~35份;抑烟剂1~6份;润滑剂0.5~1份;增韧剂5~10份;抗氧剂0.3~1份。本发明由超临界流体技术发泡获得的低密度阻燃聚丙烯发泡材料,其阻燃性能达到UL941.6mm V0级,且能够保证高发泡倍率、力学性能优异、泡孔密度高以及表观质量细腻,光滑等优点,充分解决现有技术上高发泡倍率阻燃聚丙烯泡沫材料的难制备的问题。

    一种离子液体-钌/铑系膦化物催化氢化的SEBS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788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26522.2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液体‑钌/铑系膦化物催化氢化的SEBS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钌系膦化物或铑系膦化物作为主催化剂,以季铵盐离子液体或吡啶盐离子液体作为主催化剂的固定剂与溶剂制备催化剂体系,然后将催化剂体系以及SBS放入有机溶剂相内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在完成反应后反应混合物可形成明显的两相分层,从而可通过简单的倾析处理即可将分层的催化剂体系全部分离出来,分离后的催化剂体系无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即可直接使用,且重复使用的催化剂体系催化活性高,使用时无需增补新的催化剂体系即可直接使用。可适用于热塑性弹性体与复合材料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