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锌配位聚合物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0560199C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710056843.3

    申请日:2007-02-1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配位聚合物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锌配位聚合物是含有手性微孔的Zn-2,3-双四唑吡嗪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选择性吸附分离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功能。它是下述化学式[Zn(dtp)]n(其中dtp是2,3-双四唑吡嗪二价阴离子)的配合物。此配合物能够较大量的吸附氧气和二氧化碳而几乎不吸附氮气,作为气体吸附分离剂,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微孔铜配位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31671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068481.9

    申请日:2009-04-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孔铜配位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铜配位聚合物是下述化学式的化合物:{[Cu(L)](DMF)(H2O)},其中L为5-(1-四唑基)-1,3-苯二甲酸二价阴离子,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化合物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所得的晶体纯度较高。本发明所述的微孔铜配位聚合物在脱去游离的溶剂分子后,配位骨架保持不变,在晶体a轴方向上展示出较大的一维孔道,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并在77K常压及高压条件下对氢气均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从而可以作为吸附材料得到应用。

    一种三维叠氮铜镍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2656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53107.4

    申请日:2008-11-1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三维叠氮铜镍配位化合物,含有一维孔道的三维网络结构,其二级结构单元为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叠氮桥联铜镍单元形成一个一维链,异烟酸一价阴离子连接这些链形成一个三维网络,在连接过程中异烟酸阴离子之间形成一维孔道;其制备方法是:将异烟酸、氯化铜、氯化镍和叠氮钠溶于15ml水中;经由水热反应得到块状三维叠氮铜镍配位化合物的晶体。本发明的优点是:三维叠氮铜镍配位化合物具有铁磁和变磁性质,可用作分子基磁性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维叠氮铜配位聚合物磁性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372493A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810151787.6

    申请日:2008-09-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叠氮铜配位聚合物磁性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铜配位聚合物是含有(3,6)连接金红石三维拓扑网络结构的配合物,具有分子铁磁性能,其化学式为CuL1N3(其中L1是2-(1-咪唑)乙酸一价阴离子)。制备方法是:将有机配体2-(1-咪唑)乙酸钠与硝酸铜和叠氮钠在水中经由水热反应得到块状单晶;或将有机配体2-(1-咪唑)乙酸钠与叠氮钠水溶液缓慢滤入试管中;再滤入水和甲醇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使分层;最后滤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铜甲醇溶液,两周后得到绿色块状晶体。此配合物双核铜之间存在较大的铁磁耦合作用,可用作分子基磁性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9,10-双蒽酸和1,5-二氮环辛烷混配镉配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016308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710056821.7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9,10-双蒽酸和1,5-二氮环辛烷混配镉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配合物是下述化学式的配合物:{[Cd(L)2](H2daco)(C2H5OH)2(H2O)}∞,其中L=9,10-双蒽酸双羧基阴离子配体,H2daco=质子化的1,5-二氮环辛烷。配合物采用扩散法制备。该方法有别于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常用的d10金属羧酸类配体混配配合物的水热等合成方法,克服了其温度高、危险性大、产率低以及可重复性差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展现的合成方法,条件温和、产率高、可重现性好。配合物晶体样品的荧光光谱数据和飞秒激光系统探测到的荧光寿命数据均显示此类配合物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能,可以作为荧光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应用。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水溶性物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60303A

    公开(公告)日:2005-08-31

    申请号:CN200410093868.7

    申请日:2004-12-0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水溶性物质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选用有效的方法杀灭植物内的酶菌,或选取适当的方法抑制它们的生物活性;2)用机械方法将植物体打成粉末或切成适当的块,选取低于水的沸点温度下用水浸取;3)分别采用浓缩、醇沉、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萃取或膜分离等方法分离出有效成分。本发明可以避免多种不同物质同时被提取出来,工艺简单,能源消耗少,提取物纯度高,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从黄芪中提取黄芪总黄酮和总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60069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8735.3

    申请日:2004-03-1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特别是从黄芪中提取黄芪总黄酮和总甙的方法。本发明是经过用有机溶剂提取,使用吸附树脂富集总黄酮和总甙,再用离子交换树脂将二者分开,工艺简单、成本低、损失小、产品质量高,无环境污染。多柱联用提高了提取的效率,避免了有效成分的损失。本发明使用的树脂结构稳定,抗污染能力,易于再生,对黄芪总黄酮和总甙有很高的选择性,将黄芪黄酮类化合物及皂甙类化合物同时从黄芪中分离出来,然后进一步将两类化合物分离。

    一系列锆基MOFs及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137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33635.5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系列锆基MOFs及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涉及两种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MOFs材料。所述材料为具有一维孔道的框架材料,其中一例具有独特的csq拓扑结构。其中,金属为锆,配体为含萘二酰亚胺基团的四羧酸配体。所述一维孔道包括直径1.2nm的三角形孔道和直径2.7nm的六边形孔道。两个MOF结晶于六方晶系P6/mmm。NKM‑908的晶胞参数为a=b=40.285,c=23.6990,α=β=90°,γ=120°。NKM‑908‑TPDC‑X的晶胞参数为a=b=40.54,c=23.45,α=β=90°,γ=120°。其中X代表线性二羧酸配体侧链修饰的不同取代基。本申请还提供所述两种MOF薄膜制备方法,路线工艺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重复性好。NKM‑908电致变色薄膜可以实现可逆的颜色切换,从基本无色变为浅黄色再变为绿色。NKM‑908‑TPDC‑X薄膜根据X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变化。

    一种可调控的多晶型多步自旋交叉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619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0384842.0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调控的多晶型多步自旋交叉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多步自旋交叉配合物化学式为[FeIII(H‑5‑Br‑thsa)(5‑Br‑thsa)]·H2O(5‑Br‑thsa=(5‑溴‑2‑羟基亚苄基)肼基硫代酰胺);多晶型多步自旋交叉配合物以两种多晶形式存在,多晶型化合物1–a表现出三步自旋交叉,多晶型化合物1–b表现出五步自旋交叉;在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席夫碱配体,三乙胺和Fe(NO3)3·9H2O,在40~60℃持续搅拌16~24h,冷却至室温,洗涤、过滤、干燥,制得多步自旋交叉配合物。本发明实现了对多步自旋交叉转变步数的调控,制备得到的多晶型多步自旋交叉配合物相较于其他自旋交叉配合物而言,具有合成简单,产率高,性能稳定等优势,在超高信息储存、分子开关、分子显示等分子电子器件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