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板面节点及节点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59222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183053.1

    申请日:2017-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5/02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板面节点及节点连接方法,它涉及一种楼盖板面节点及节点连接方法,以解决现有常规拼装盖板焊接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楼盖在地震作用下锚固失效引起较大的平面内和平面外变形,导致结构体系破坏的问题,它包括槽形埋件和连接盖板;槽形埋件主要由锚筋和槽形钢组成,槽形钢两腹板内侧面各固接有预埋于预制楼板内的锚筋,相邻的两个槽形钢的底板外侧面上固接有连接盖板,且两个槽形钢槽口正对设置并预留空隙。节点连接方法主要步骤:一、预制楼板浇筑和养护;二、相邻的槽形钢的腹板上与连接盖板按照设计要求焊接,完成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板面节点连接。本发明用于构建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8245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410668409.0

    申请日:2014-11-20

    Inventor: 郑文忠 王英 周威

    Abstract: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方法。现有的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中,难以确定柱、墙、筒等侧限结构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传递影响以及对设计计算结果的影响的问题。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方法,区分出无限侧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和有限侧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并引入侧限影响系数;计算受张拉区纵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确定由张拉预应力筋引起的弯矩值和控制截面外荷载弯矩设计值之和;进行由张拉到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的建立;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中高于有效预应力的部分被动地提供抗力;计算无侧限结构中矩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引入侧限影响系数进行修正,得到有侧限结构中矩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本发明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

    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0628485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95563.0

    申请日:2016-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5/165

    Abstract: 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它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房屋钢筋连接存在连接工作量大、装配施工进度慢,同时不对中钢筋无法实现连接的问题。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包括连接框架、两个限位底板和两个螺母,连接框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水平设置,连接框架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设有安装通口,上端面和下端面的中部分别设有连接通孔,上部的钢筋竖直插装在上端面的连接通孔内,下部的钢筋竖直插装在下端面的连接通孔内,上下两个钢筋的末端分别旋装有螺母,螺母设置在连接框架内,上端的螺母与上端面之间和下端的螺母与下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底板,限位底板套装在钢筋的外侧。本发明用于建筑施工。

    注浆抛石混凝土制备方法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6286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187419.1

    申请日:2016-03-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5/02 C04B28/00 C04B14/06 C04B14/04 C04B2103/302

    Abstract: 注浆抛石混凝土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大直径桩基或筏基和大坝施工中混凝土制备时施工进度缓慢、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注浆抛石混凝土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准备工作:准备混凝土所需材料,据施工要求进行支模或灌注桩成孔;步骤二:制备砂浆:将水泥、细砂、UEA膨胀剂和FDN减水剂均加入搅拌池中,最后添加水,步骤三:注浆:将搅拌好的砂浆注入模板所围空间或灌注桩成孔内;步骤四:投放石块:向模板内的水泥砂浆中投放石块,本发明用于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领域。

    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857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495111.X

    申请日:2013-10-21

    Abstract: 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配筋混凝土基础,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对房屋增层改造时,新增柱下基础存在抗力不足以及无法利用原基础承载力的问题。几字梁:从截面看,数根边纵筋构成上梁矩形,数根左下梁纵筋构成左下梁矩形,数根右下梁纵筋构成右下梁矩形,数根内立梁纵筋构成内立梁矩形,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和两个内立梁的构成为几字形。方法:一、在原基础的上端面和侧面植入植筋;二、沿新增柱的横截面中心连线支护几字梁模板;三、铺设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和两个内立梁;四、在左下梁和右下梁的两端垂直铺设新增柱;五、向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内立梁和新增柱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加固用几字梁。本发明用于房屋增层改造。

    内含钢筋骨架约束高强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183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66443.9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内含钢筋骨架约束高强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存在承载力较低、具有一定的脆性,以及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施工方法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及造价偏高的问题。两个斜向钢筋骨架交叉贯入设置在长方体框架的上端,两个斜向钢筋骨架交叉的斜度与钢板模上的两个槽型斜模片的斜度一致,水平钢筋架水平贯穿多根附加竖筋的上部;施工方法为绑扎成型钢筋骨架,将两个槽型钢板的四个螺栓耳板通过螺栓固定,沿两个槽型钢板的接缝处对缝满焊使两个槽型钢板形成为一体。本发明用于上部两斜柱与下部一立柱汇交形成的钢筋混凝土转换节点。

    钢绞线连接器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6591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308851.1

    申请日:2009-10-27

    Abstract: 钢绞线连接器,它涉及一种钢绞线连接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钢绞线连接器的锚固端的横截面呈圆环形的锚件与锚环之间易进水泥浆,导致钢绞线在张拉前和张拉过程中锚固端夹持不紧造成张拉过程中钢绞线被拉脱,影响张拉力的建立的问题。钢套筒的一端设有内台肩孔,挤压锚件固套在钢套筒内的锚固端的钢绞线上,挤压锚件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内台肩孔的内台肩端面上,横截面呈圆环形的锚件固套在张拉端的钢绞线上,锚环套装在横截面呈圆环形的锚件上,所述钢套筒的另一端固套在锚环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有效连接预应力钢绞线,实现预应力钢绞线分段下料、分段张拉;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绞线分段张拉或钢绞线分段接长。

    工程改造用叠合桩的成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3704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10072748.2

    申请日:2007-09-05

    Abstract: 工程改造用叠合桩的成桩方法,它涉及工程改造加固桩的成桩方法。它解决了加固方法要增加桩数和增设承台对原桩基础进行加固,整体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如下:一、给原桩卸载;二、将卸载后的原桩(1)周边的土体清除,然后对原桩(1)周围进行扩孔;三、沿原桩(1)长度方向将纵筋(3)和环形箍筋(4)设置在原桩(1)周围孔内;四、向孔内浇注混凝土(2),即形成叠合桩。本发明适用于对每根柱对应一根桩的原建筑物直接加层的桩基础的加固改造。本发明的方法简便,能提高工效,而且桩的承载能力强。

    采用UHPC的带间隔内凸缘U型壳模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886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22613.2

    申请日:2023-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UHPC的带间隔内凸缘U型壳模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壳模混凝土梁抗震性能差,传统钢筋结构重量大、不耐腐蚀、安装不方便、承载力与延展性能不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壳模、钢筋骨架和普通混凝土,壳模为U型结构,材质为超高性能混凝土,壳模的空腔中设置有钢筋骨架;在空腔中浇筑有普通混凝土;壳模内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若干U型凸缘,U型凸缘内部埋设有闭合箍;壳模本体内还埋设有若干CFRP网格织物。本发明采用的UHPC壳模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拼装,安装方便快捷;利用UHPC壳模高韧性、变形小的优点,保证现场施工中截面尺寸的准确性,提高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各构件性能,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用于梯度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动态协同工作性能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89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64295.7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梯度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动态协同工作性能评估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动态协同工作性能评估方法,将两种混凝土材料视为一个存在相互变形协调关系的二元串联弹簧系统,综合考虑不同冲击压力下梯度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协同工作性能,本发明可有效找寻梯度混凝土复合材料结合后的最优厚度比,最大程度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即最大化优势互补效应。该方法不仅计算简单,而且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的梯度混凝土复合材料协同工作性能判别方法,对于梯度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动态冲击响应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