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球气浮旋转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6763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82533.2

    申请日:2015-08-03

    Abstract: 一种轴承球气浮旋转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它涉及一种检测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轴承球的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摩擦驱动打滑,展开轮易磨损,以及检测步骤繁琐,稳定性低且可控性差等问题。本发明中转盘支架固接在底盘上,转盘支架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转盘,转盘的盘面上固接有显微镜机构,储气壳用底座水平设置在底盘上且位于显微镜机构的下方,储气壳用底座上有储气壳,储气壳的顶端有上盖,储气壳用底座上有进气通道,上盖上加工有喷气嘴,喷气嘴的侧壁上加工有出气槽,轴承球放置在喷气嘴上,储气壳内为储气腔,储气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喷气嘴和进气通道相连通,气动旋转接头设置在进气通道内并与进气通道相连通。本发明用于检测轴承球表面缺陷。

    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缠绕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86351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43687.7

    申请日:2014-01-29

    Abstract: 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缠绕成型装置,它涉及一种缠绕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聚四氟乙烯自润滑保持架采用短纤维弥散增强方式而导致的强度余量不足的问题。放卷模块、张力反馈模块、导向辊和加热保温箱依次设置在工作台上,收卷夹紧机构设置在加热保温箱中,挤压机构设置在加热保温箱后端,原料固定筒、张力反馈模块、导向辊、缠绕夹具和挤压辊正对,挤压辊与缠绕夹具紧贴。本发明用于制作聚四氟乙烯自润滑保持架。

    一种在滚珠表面制备自润滑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4338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304984.1

    申请日:2009-07-30

    Abstract: 一种在滚珠表面制备自润滑膜的方法,它及一种制备自润滑层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润滑涂层的工艺方法很难在滚珠等球形表面制备均匀的自润滑涂层,致使在苛刻环境下服役的固体润滑滚珠轴承的使用寿命较短、摩擦特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步骤一、将待制备自润滑膜的滚珠、自润滑粉体按质量份数比为1∶1~10∶1的比例装入球磨罐内;步骤二、先将球磨罐内的真空抽至1×10-2Pa,然后设定球磨罐的转速在50-1000转/分钟以进行球磨,保持球磨时间为5-50小时;步骤三、在球磨结束后将滚珠取出,用超声将赘附在滚珠最外层的浮粉清洗掉,即可获得表面带有自润滑膜的滚珠。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滚珠表面自润滑膜的摩擦系数小于0.15,完全符合自润滑的要求。

    双轨迹球棒疲劳试验组件及包含该试验组件的双轨迹球棒疲劳试验机

    公开(公告)号:CN1196433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83630.3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双轨迹球棒疲劳试验组件及包含该试验组件的双轨迹球棒疲劳试验机,它涉及球棒疲劳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球棒式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存在球棒疲劳试验的单次试验效率低、安装拆解繁琐以及无法精确的评估轴向载荷的问题。本发明的滑台支撑架前端安装有竖直布置的直线滑台,电动机安装在直线滑台的滑台工作板上,电机主轴通过柔性联轴器与球棒试验件上端连接,球棒试验件下端依次穿过试验舱体盖、推力关节轴承、上层第一加载环和第二加载环,球棒试验件外表面与上下两层试验滚动体接触,加载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球头压头相抵。本发明用于测试球棒疲劳寿命,能够同时满足双轨迹、精确测量出输入的轴向载荷、简化安装程序。

    润滑剂油膜剪切力的检测设备及油膜剪切力的双重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71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84917.9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润滑剂油膜剪切力的检测设备及油膜剪切力的双重测量方法,它涉及测控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润滑剂油膜剪切力检测设备存在润滑剂油膜剪切力测量精度较低,测量油膜剪切力的工况能力较弱的问题。本发明的套圈驱动机构下部与加载装置上部固定连接,球驱动机构下部与支撑装置上部固定连接,试样腔体安装在台架机械结构台面上,球试件和套圈试件均设置在试样腔体内,球试件位于套圈试件沟道处,球试件与套圈试件线接触,套圈驱动机构和球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球试件和套圈试件转动,当球与套圈之间存在一定的转速差、油膜受到剪切的作用后,进而测量油膜的剪切力。本发明用于双重测量油膜剪切力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一种考虑相分布特征的轴承钢次表面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8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82121.5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一种考虑相分布特征的轴承钢次表面重构方法,它属于材料次表面数值重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次表面重构方法考虑的指标不全面导致重构性能差,且重构方法的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电子探针测试及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测试对轴承钢次表面的组织进行辨识,更加系统的收集了基体晶粒、碳化物、夹杂的数值特征,并通过概率密度函数的表征形式应用于具有随机性的重构方法;通过建立不规则相真实形状数据库,在重构过程中重构了不规则相的真实形状。提高了轴承钢次表面重构方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了重构性能。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轴承钢次表面重构领域。

    一种多传感的球盘接触疲劳试验机

    公开(公告)号:CN118130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87080.7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研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传感的球盘接触疲劳试验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传感的球盘接触疲劳试验机,包括:试验主体部、加载部、驱动部、数据采集部以及机架,所述试验主体部、加载部、驱动部和数据采集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试验主体部的下方,所述加载部设置于所述试验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数据采集部用于收集试验过程的参数,所述数据采集部选自: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以及接近开关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数据采集部对疲劳试验的各项参数进行采集,更加完整、具体的表征了疲劳演化的整个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完整表征轴承的疲劳演化过程的技术缺陷。

    高速滚子轴承弹流接触区中心油膜厚度超声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67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39949.7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一种高速滚子轴承弹流接触区中心油膜厚度超声测量方法,属于润滑油膜厚度测量领域。本发明针对目前的超声波方法不适用对高速滚动轴承接触区油膜厚度进行测量的问题。包括:根据滚子轴承几何关系和运行工况计算确定超声脉冲的发射频率,使按顺序将所有油膜分布周期上的超声聚焦焦斑叠加到同一油膜分布周期上后,得到的叠加后相邻超声聚焦焦斑的间隔距离不大于目标距离;从而使叠加后油膜分布周期上存在与接触区油膜中心轴线作用的超声聚焦焦斑;同时使超声反射波信号基数的数量满足覆盖油膜分布周期所需的最少数量;再提取目标超声反射波信号并进行计算,得到接触区中心油膜厚度。本发明用于高转速下油膜厚度的测量。

    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3352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84646.X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方法,它属于轴承摩擦动力学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不能对复杂苛刻工况下的球轴承动力学和热混合润滑耦合行为进行分析的问题。本发明引入非牛顿流变模型,提出了基于时变热混合润滑模型的混合润滑摩擦计算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同润滑状态工况条件下的摩擦特性预测。考虑润滑摩擦与轴承动态特性的相互作用,通过耦合混合热弹流中的最小膜厚和摩擦系数将球轴承动力学和热混合润滑分析有机集成,填补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已有公式和算法的不足,建立了精确的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模型。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