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391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0921375.1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振器的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激振器安装装置。该装置中调整座部件的基座与支架部件相连。基座上设置有供工作台滑动的弧形滑道。一对弧形滑道之间设置有弧形定位齿条。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带有限位齿轮的限位支座。限位齿轮与弧形定位齿条相啮合。驱动装置的动力端与限位齿轮相联接。基座通过平板与液压支撑柱相连。液压支撑柱具有调节平板高度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液压支撑柱的侧壁上设置有泵和油路集成块。液压支撑柱的尾端设置有脚轮。该装置中液压支撑柱配备了液压系统,提高了激振器可精准激励的范围,使激振器的接触点精确到达预设激振位置,提供了更稳定的激振力,保证了工程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19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11494.3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船舶设备基座振动激励源特性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船舶减振降噪评估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采集船舶设备机脚参数及隔振装置参数;基于所述隔振装置参数确定母型隔振装置,并获取所述母型隔振装置的隔振量测试数据;基于所述船舶设备机脚参数得到机脚全频段振动指标限值线数据;基于所述母型隔振装置的隔振量测试数据以及所述船舶设备机脚参数得到隔振装置全频段隔振指标限值线数据;基于所述机脚全频段振动指标限值线数据以及所述隔振装置全频段隔振指标限值线数据,计算得到设备基座全频段范围内各频率振动指标限值线数据;该方法及装置可有效促进定量计算在船舶振动噪声指标评估中的应用,提高船舶方案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3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24693.3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一种消声水池试验用低振动激振器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船舶振动噪声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消声水池振动噪声测试中无法对水下结构进行灵活激励,同时激振器自身振动传递影响较大的问题。主支架通过若干第一绳索吊装在起重机吊钩下方,试验模型通过若干第二绳索吊装在主支架下方,移动支撑架跨设在主支架上,通过调节第一螺栓在主支架上的位置实现激振器沿水平方向的位置调节,通过开设在固定支架上的第一位置调节孔实现激振器沿消声水池深度方向的位置调节,角度盘平行搭设在移动支撑架上,固定支架上安装有阻振结构及动力吸振器。通过阻止振动传递和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激振器工作时引起的结构振动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94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577770.1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声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声材料低温吸声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试件筒、声源筒、扬声器、传声器和制冷设备。试件筒内部具有容纳吸声材料试件的放置腔。试件筒的一端与声源筒相连。试件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翻盖。扬声器被置于声源筒的内部。传声器用于获取声压,传声器位于吸声材料试件和扬声器之间。传声器安装在声源筒的侧壁上。制冷设备中蒸发器的盘管嵌入在试件筒的侧壁上。该测试装置采用试件筒与声源筒的两段式结构优化了传统的声阻抗管结构,结合在试件筒外侧设置的制冷设备,实现了为试件筒内的吸声材料试件提供指定的低温温度场,进而实现了在低温温度场中对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67731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70571.5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旋桨轴系非对中振动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船舶振动测试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试验台、非对中轴系调节夹具、轴向力承力结构、螺旋桨轴、螺旋桨试验模型、水槽、电机、阻尼弹簧减振器以及振动测试系统等。通过非对中轴系调节夹具,在水平和高度方向调整螺旋桨主轴,实现螺旋桨主轴在水平和高度方向的中心偏移,模拟螺旋桨主轴非对中情况下,轴系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变化;分析桨轴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尺寸可调节、成本低等显著优点,可应用于开展船舶螺旋桨推进轴系振动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244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89069.2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5 , F16F15/02 , F16F15/02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波和分子弹簧减振的层叠复合减振方法及系统,属于船舶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待减振设备信息获取设备减振要求;建立设备‑基座‑船体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再根据设备减振要求确定减振装置设计需求,再确定减振装置参数;根据设备‑基座‑船体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减振装置参数建立设备‑装置‑基座‑船体结构有限元减隔振评估模型,以加速度振级落差为评价指标,判断加速度振级落差是否满足减振装置设计需求,满足则确定减振装置最终形式,反之重新设计减振装置至满足设计需求。该方法可进行定量计算和有效评估减隔振效果,流程简单、具备较高的通用性,可提高减振装置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84250.4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3 , F16F15/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波型转换原理的磁流变阻高效减隔振装置及方法,属于船舶机械设备减隔振领域。解决了现有隔振装置存在结构质量大、安装方式复杂、隔振方式单一及减隔振效果调节灵活性差的问题。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波型转换面板、复连通域液囊结构、液囊托板、磁流变阻减振结构和底板结构,磁流变阻减振结构固定在底板结构上,液囊托板固定在磁流变阻减振结构上,复连通域液囊结构放置在液囊托板上,波型转换面板放置在复连通域液囊结构上,在复连通域液囊结构内充满液体介质;磁流变阻减振结构包括一体化箱式结构和若干磁流变阻减振单元,若干磁流变阻减振单元均匀布置在一体化箱式结构内。本发明适用于降低船舶机械设备的振动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77044.7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山东拓海海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流固耦合的水下航行器流致振动噪声评估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图纸资料建立水下航行器几何模型;确定水下航行器航速,设置流固耦合交界面,采用隐式算法进行流场与结构场的双向数据传递;建立水下航行器声学计算模型,将压力脉动数据导入其中设置声学及结构材料参数;对时域数据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压力脉动数据映射至声场网格上,确定振动噪声的计算频段,并计算水下航行器周围的声压分布;将声压分布转换为声源级,计算全频段总噪声总级与单频点噪声限值作为评估参数;将评估参数与需求限值对比判断当前方案是否可行。该方法可在设计阶段对水下航行器流致振动噪声进行初步评估,提高了水下航行器设计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831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77478.7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设计阶段声纳自噪声评估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船舶图纸资料构建尺度几何模型;基于统计能量基本原理建立统计能量评估模型,构建船舶结构实尺度几何仿真模型;获取损耗因子和声纳舱舾吸声系数材料参数;获取机械激励、水动力激励和螺旋桨激励;将损耗因子和声纳舱舾吸声系数材料参数输入统计能量评估模型中,并在船舶结构实尺度几何仿真模型的基座面板施加机械激励载荷、船舶壳体表面施加水动力激励、在尾轴处施加螺旋桨激励载荷,以进行船舶声纳自噪声计算,得到声纳自噪声的谱密度级总级;将谱密度级计算结果对照指标要求进行评估。该方法可实现船舶声纳自噪声定量仿真计算,形成声纳自噪声指标实现风险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96470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28264.1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海洋船舶测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实现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脉动载荷测试问题。它包括循环水槽、水下航行体模型、整流罩、连接杆、支撑杆和定位铁块,水下航行体模型设在循环水槽内部且模型的头部朝向循环水槽的来流方向,水下航行体模型翻转布置使水下航行体模型的围壳朝向下方;整流罩安装在水下航行体模型上,围壳完全浸入水中,通过调整支撑杆穿过连接杆上圆形孔洞的位置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浸水深度和俯仰角度,通过改变支撑杆和循环水槽侧壁的夹角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迎流角度。本发明可完成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不同工况下的脉动压力和振动加速度测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