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的微小粒子运送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7502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47640.4

    申请日:2011-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的微小粒子运送装置及方法。包括一段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所述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是可以使纤芯中的传输光以倏逝场的形式透射出包层进入毛细管内的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在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的中部一侧开有一个小孔,并且所述小孔与一个气压调整装置相连接,在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一端焊接有一段标准实心光纤,标准实心光纤与中空融嵌芯毛细管光纤通过焊接处拉制而成的锥体过渡区连成一体。本发明可以用于生物分子、生物细胞、纳米团簇、胶体颗粒、介质颗粒等微小颗粒的筛选、转移、运送、检测等等。

    集成在一根光纤中的双芯光纤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01859034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186844.1

    申请日:2010-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集成在一根光纤中的双芯光纤开关。输入端为入射光纤;电光调制端包括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金属阳极、金属阴极、直流压源和双芯光纤拉锥耦合区,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一端与入射光纤熔接耦合、另一端经过熔融拉锥形成双芯光纤拉锥耦合区,金属阳极封闭在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中,金属阴极位于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外,两电极分别位于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中一个纤芯的两侧,直流电源连接在两电极之间;双芯光纤拉锥耦合区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本发明不仅具有偏振保持功能,且具有集成于一根光纤中、制造成本低廉、无运动件、开关速度快、稳定性好、集成度高、串扰小、插入损耗小和体积小等优点。

    熔嵌式中空多芯保偏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3129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159137.3

    申请日:2010-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熔嵌式中空多芯保偏光纤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公知的MCVD工艺制备具有一定芯包比的光纤,光纤的芯层折射率大于包层,并且包层与外石英管的折射率相同,然后利用氢氧焰将光纤沿石英管轴向烧结于管内壁以形成预制棒;然后利用光纤拉丝塔,在正常拉丝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拉丝,促使光纤变成椭圆或类椭圆形状贴附在毛细管内壁上。形成横截面结构由外到里分别是包层、椭圆芯和毛细孔;椭圆芯熔嵌在石英毛细管的内壁上,靠近毛细管内壁一侧构成厚石英包层,另一侧暴露于毛细孔的空气中,构成薄石英包层,其中椭圆芯的折射率大于石英包层的折射率的熔嵌式中空多芯保偏光纤。本发明所得光纤的强度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具有环形波导层的同轴双波导结构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25741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33476.4

    申请日:2010-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具有环形波导层的同轴双波导结构光纤及其制备方法。用同轴阶梯端冒将高纯石英外套管与高纯石英内套管的两端固定,同轴阶梯端冒的与内外套管之间环形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开有一系列小圆孔,同轴阶梯端冒与内套管中心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开有大圆孔,然后内外套管连同两同轴阶梯端冒一起固定在气相沉积机上,采用MCVD制备工艺,通过气相沉积机工作同步控制在内高纯石英套管中心区域和内外高纯石英套管之间环形区域沉积阻挡层和纤芯层,当气相沉积完成后,去掉外套管单独对内高纯石英套管进行缩棒。本发明的光纤不仅具有通常的光纤芯而且在光纤的外表面具有环形波导层的同轴双波导微结构。该光纤可应用于新型光纤器件或用于光纤传感器。

    基于多芯保偏光纤的阵列式光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774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03486.0

    申请日:2010-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多芯保偏光纤的阵列式光镊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多芯保偏光纤、标准单模光纤和激光光源,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多芯保偏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多芯保偏光纤的另一端经熔融拉椎加工制备成椎体形状。本发明将多个光波导纤芯集成于一根光纤中,在节约了物理空间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系统输入光功率,减小对待捕获粒子的伤害;同时,多芯光纤组合光镊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大大提高了光纤光镊技术的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该阵列式光纤光镊可以在光纤端形成致密的干涉网格光场阵列,在相干加强点形成光学势阱对粒子实现筛选等功能。

    内壁融嵌式单模保偏光纤光栅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6934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33480.0

    申请日:2010-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内壁融嵌式单模保偏光纤光栅。光纤含有一个偏心纤芯(1),光纤中心为空气孔(3),偏心纤芯部分嵌入折射率较低的包层(2)中、另一部分悬挂于空气孔(3)中,偏心纤芯上刻有光栅(4)。本发明的内壁融嵌式单模保偏光纤光栅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光纤结构简单制备容易,光栅写入方法简单,可调谐性大。本发明设计的内壁融嵌式单模保偏光纤因保偏特性好,所制作的内壁融嵌式单模保偏光纤光栅双峰间隔大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为解决温度-应力耦合提出了一个新结构器件,为与偏振相关的有源、无源器件提供新途径。

    类矩形多芯保偏光纤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8698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01802.3

    申请日:2010-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类矩形多芯保偏光纤及其制作方法。该光纤包括多个纤芯,纤芯为类矩形结构,包层可以是均匀材料,也可以为周期性结构,在纤芯附近可以设置空气孔来增加偏振保持能力。本发明的特点是:1.采用改变几何形状的方法,控制光的偏振态,属于几何结构保偏光纤;2.温度稳定性好;3.将多个纤芯集成于一根光纤中,可用于光学器件在光纤中的集成,提高集成器件的性能;4.利用管棒堆积套管法和侧向开槽技术控制纤芯的几何形状,然后再拉丝成纤。

    基于伪随机序列的分时隙激光TOF阵列测距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844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30326.9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伪随机序列的分时隙激光TOF阵列测距成像系统属于激光阵列测距成像探测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可调激光光源控制器、激光接收会聚镜头、APD光强探测器、距离解算与成像系统和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器产生不同波形的复合激光光束,利用伪随机序列的强自相关性以及弱互相关性,最大限度解算出对应设备发出的激光信号,同时排除其他无关信号,达到抗干扰的目的;灵活调节激光信号的不同时隙信号的占比,或者调制出更多波形的激光信号,充分利用多种激光波形各自的测距成像优势,达到对不同距离目标成像的目的,若与图像优化算法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重构图像的信噪比和清晰度,实现高分辨率、远距离阵列激光测距成像。

    一种可调谐纤内集成光功率分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17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207948.0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谐纤内集成光功率分束器,包括输入光纤(1)、环形波导芯多模中空光纤(2)、输出光纤(3);环形波导芯多模中空光纤(2)由内至外依次为空气孔(2‑1)、环形波导芯(2‑2)和包层(2‑3);空气孔(2‑1)中注有折射率可变的填充材料(4),环形波导芯多模中空光纤(2)置于外置电场中,通过调节外置电场对折射率可变的填充材料(4)的折射率进行调节;单束光功率通过输入光纤(1)耦合入环形波导芯多模中空光纤(2)、被均分成多束光功率经输出光纤(3)输出。本发明具有纤内集成、体积小、易调谐、分束功能优异等优点,与光纤器件兼容性好,易与光学系统集成。

    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的实验教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189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14162.0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的实验教学装置,属于光电信息实验教学领域,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的实验教学装置,包括电机控制与波形显示模块、单片机实验模块、直流电机、光电编码器、联轴器及支架,光电编码器与直流电机同轴安装于支架上;它可以实现通过操作触摸屏控制电机旋转方向并精确控制直流电机转速,能对电机旋转方向、速度、光电编码器ABZ三相输出波形及脉冲频率信息进行实时显示,并通过让学生编写程序采集并处理光电编码器信号测量转速,使学生更加深入且直观地了解单片机与光电编码器的原理与应用方法,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实验现象直观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