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元降维和间隙统计的负荷聚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9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21327.3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元降维和间隙统计的负荷聚类方法,涉及电力负荷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S1:获取海量用户原始电力负荷数据B;S2:对数据B做主成分分析,得到数据C;S3:对数据C做间隙统计计算,得到离散度和间隙值数据D;S4:根据数据D计算聚类个数,对所述聚类个数做判断,若聚类个数≥2时,则带入聚类算法进行聚类,获得聚类结果,否则结束步骤,通过对智能电表获得的海量负荷数据进行降维,能够减少运算的复杂度;同时方法能够获得降维数据后的最优聚类数,并通过离散度对数与聚类个数n的曲线关系,实现聚类数效果的可视化,本方法能够避免聚类算法的随机性,提高聚类速度和准确性。

    一种计及灵活性承载度的电网评估与扩展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603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93195.2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灵活性承载度的电网评估与扩展规划方法,包括S1:通过分析电网线路层面的灵活性供需传输过程,基于节点间多路径资源传输机理,建立电力系统灵活性供需传输模型;S2:根据步骤S1建立的电力系统灵活性供需传输模型,构建灵活性承载度指标;其中,所述灵活性承载度指标用于量化电网线路对灵活性供需传输模型的承载能力;S3:根据步骤S2获得的灵活性承载度指标,构建基于灵活性承载度的两阶段输电网扩展规划方法,用其求解出符合条件的规划方案。本发明在评估、规划阶段改进模型,从灵活性资源和传输通道两个角度分析灵活性供需平衡情况,有效解决传输通道限制导致的灵活性不足,有利于RES的消纳与电网安全运行。

    风电全消纳下虚拟电厂内部资源调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6769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0800140.5

    申请日:2018-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全消纳下虚拟电厂内部资源调度控制方法,其包括S1、设定风电出力、收敛间隙、迭代次数初始值为k=1、调度方案成本的上下界分别为U1=+∞,L1=‑∞;S2、根据风电出力,计算虚拟电厂内部资源调度的决策变量xk;S3、根据决策变量xk,计算目标函数值fk以及与fk对应的风电出力uk+1和调控变量yk;S4、根据决策变量xk和目标函数值fk,更新L1=F(xk)+θ,U1=F(xk)+fk;S5、当调度方案成本的上下界之间的差异小于等于收敛间隙ε时,输出决策变量xk;S6、当调度方案成本的上下界之间的差异大于收敛间隙ε时,令k=k+1,并按设定值增加与风电出力uk+1对应的调控变量yk+1,之后返回步骤S2。

    提升风电场综合性能的混合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710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17480.6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升风电场综合性能的混合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其应用时提供一种根据储能系统的成本模型、风电场AGC服务收益及增加有效上网电量收益,通过风电场分时段参与AGC辅助服务市场,并需要改善风电场出力波动大小提升有效发电上网率,考虑加装混合储能系统后整个风电场综合效益最大,从而对混合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及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本发明结合电力系统AGC辅助服务考核奖励规则、风电场接入电网上网考核规则、阶梯电价及混合储能系统自身特点,构建出风电场加装混合储能系统的综合性能提升及综合效益模型,然后采用混沌蚁群优化算法,最终实现了对混合储能系统的最优经济配置。

    基于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的电力负荷曲线形态聚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636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42171.3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的电力负荷曲线形态聚类方法,其包括将原始电力负荷曲线数据序列分为若干数据段,之后通过计算固定时间窗内爬坡事件总数以及基于斜率提取的边缘点总数,并通过爬坡事件总数及边缘点总数对电力负荷曲线进行降维;当电力负荷曲线的维度达到预设维数时,根据聚类数在电力负荷曲线中选取聚类中心,并计算电力负荷曲线的负荷点到每个聚类中心的SBD距离;根据负荷点到聚类中心的SBD距离,将负荷点划分至距离其最近聚类中心所在类别,并更新每个类别的聚类中心;采用更新后的聚类中心对所有电力负荷曲线的负荷点再次聚类,直至迭代次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所有类别的负荷点不再发生变化时,输出聚类结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