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18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3977.1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触发角补偿的自适应暂态稳定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涉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首先分析各影响因素引起高压直流系统的熄弧角偏移量,依据各影响因素引起高压直流系统的熄弧角偏移量在高压直流系统逆变器的控制中添加触发超前角控制和电流误差控制,通过触发超前角控制主动补偿由交流电压不平衡、交流电压降低和故障消除时相位角跳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保持高压直流系统足够的换相裕度,从而降低故障恢复期间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保证高压直流系统在送、受端交流故障下的系统暂态稳定;而且触发角不会过度提前,最小化故障恢复期间的无功功率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2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83289.5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拓扑结构及其应用,包括: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且通过真双极接线方式进行连接的交直流转换模组,所述交直流转换模组的输出端设有第一直流母线、第二直流母线和接地线;若干个均串联在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第二直流母线和接地线的逐级降压的直流降压模块,且在相邻两个所述直流降压模块之间可以设置有负荷模块和/或光伏系统,所述负荷模块和/或光伏系统通过导线与第一直流母线以及接地线连接,或者所述负荷模块和/或光伏系统通过导线与第二直流母线以及接地线连接。本发明通过采用MMC换流器和优化的拓扑结构,实现了电能传输过程中的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411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57398.1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多种分布式资源接入的配电网拓扑结构评价方法,涉及配电网拓扑结构评价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拓扑结构的配电网数据,并计算得到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第二指标权重;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第一指标和各个第二指标的第一指标权重;利用各个第一指标权重和各个第二指标权重,计算得到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综合评分,并基于综合评分对配电网拓扑结构进行评价;在传统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以及新增拓扑结构、可开放容量以及可控性指标基础上,建立配电网拓扑结构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多种配电网场景下各指标进行计算,实现了含“水光充储”多种分布式资源的新型配电网拓扑结构优选。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47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673290.0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输电权的电网扩展的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输电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确定在最小化输电投资成本下的最小化调度成本机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构建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网扩展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构建对所述电网扩展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约束的电网优化调度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分别求解所述电网扩展规划模型以及电网优化调度模型,获得电网扩建线路的最优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297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8447.6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旻 , 吴刚 , 马瑞光 , 苏韵掣 , 刘方 , 陈玮 , 刘阳 , 马天男 , 张弛 , 孙毅 , 王亦 , 肖畅 , 邓扶摇 , 过夏明 , 刘巍 , 唐伦 , 苗树敏 , 向璟 , 许鹏 , 李婷 , 何川 , 杜成锐 , 王金龙 , 王彦沣 , 叶希 , 张帅 , 罗晧 , 刘洁颖 , 唐艺鸣 , 王莉丽 , 温丽丽 , 银涛 , 朱童 , 肖雨昕
IPC: G06Q10/0631 , H02J3/06 , H02J3/3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调节能力量化及供需平衡分析方法、系统和设备,本发明采用了计及功率、电量和持续时长耦合的水电站调节能力量化方法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该方法能够直接从功率、电量和持续时长多维度量化水电站的调节能力,并针对不同负荷场景可以快速判断水电调节能力能够满足负荷调节需求,无需求解优化调度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为水电系统运行控制提供了更加有效且可靠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62741.X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50/4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交通网络的碳排放指标评价方法、设备和介质,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收集电力交通网络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对碳排放数据进行预处理,确定碳排放关键来源和影响因素;基于碳排放关键来源和影响因素,构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对构建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收集电力交通网络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确定碳排放关键来源和影响因素,构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进行决策,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使决策过程更清晰、全面,实现对碳排放量进行精准预测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86657.9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光伏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设备和介质,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0、获取电网潮流数据和机组数据,构建约束条件;S20、根据新能源装机容量和约束条件,构建新能源承载力优化模型;S30、构建运行场景对新能源承载力优化模型进行求解;S40、判断求解过程中是否达到最大场景数;若否,执行步骤S20,直至达到最大场景数,输出新能源最大装机容量。通过建立配电网线性化新能源承载力优化模型,综合考虑运行场景中各类可控资源的灵活性,获得满足安全约束条件下的容量最优分布,遍历求解过程中的场景,得到可开放容量求解计算,提高潮流计算的全面性和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957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1220951.1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4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供需双侧灵活性资源的电力系统旋转备用容量优化方法,包括:(1)基于价格弹性系数的不确定性建立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激励型需求响应模型:(2)将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激励型需求响应分别融入日前、实时两个阶段;(3)以系统运行成本和备用容量调用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日前、实时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然后对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实现容量优化。本发明充分挖掘了源荷双端灵活性资源,并将其进行了综合利用和调度,如此也大幅提升了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系统的灵活性,并有效提高了系统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为需求响应参与到系统运行调度运行中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11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91922.0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26 , H02J3/28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评估方法及多维度调度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对含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评估指标研究尚浅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S1、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进行建模,得到多组灵活性资源模型;S2、根据所述灵活性资源模型计算灵活性资源评估指标,所述灵活性资源评估指标包括:向上/下灵活性缺乏概率、向上/下灵活性缺乏期望和向上/下灵活性裕度期望;根据灵活性资源模型组合计算概率、期望、裕度期望,作为灵活性评估指标,适用于混合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估指标考虑向上、向下两个维度,评估指标更为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15713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363748.9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标评价体系;S2、构建云模型,包括以下两部分:S201、构建云模型理论:云发生器为定性概念与定量概念之间互相转换的映射,包括正向和逆向之分,通过正向云发生器实现定性到定量概念之间的转化,借助数据特征值生成运动的N个云滴,在此过程中表达出概念转换过程的随机性,通过逆向云发生器实现定量到定性概念的转化,实现概念外延到内涵的转化,表达出概念转换过程的模糊性;S202、进行云模型指标计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云图、二级指标云图及综合云图;S3、指标赋权: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进行赋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