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激活函数的轨迹数据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521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494863.5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活函数的轨迹数据融合方法,包括:S1、设立外点剔除条件,将不满足条件的GPS位移数据作为外点剔除;S2、对物体建立运动系统模型并采用卡尔曼滤波公式,对GPS位移数据和磁感应数据进行滤波;S3、以磁感应速度数据进行对齐计算,并根据不同的先后顺序对GPS位移数据和磁感应位移数据进行插值对齐;S4、引入基于运动速度的激活函数,计算融合后的数据。本发明采用事件触发外点剔除策略剔除GPS数据中的外点、对不同传感器数据分别进行卡尔曼滤波、采用双向插值的方式进行数据对齐以及在数据融合中引入速度导向的激活函数等对数据融合技术改进的措施,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轨迹数据。

    一种电力物资设计一体化智能协同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8865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011387431.X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资设计一体化智能协同方法和装置,属于电力物资设计一体化智能协同方法和装置领域,将通用设计物资清册中所需物资,通过BIM模型中的几何、专业属性、可视化数据进行模型数据库构建,并用于常用的对象控制和操作,诸如:实时漫游、剖切、批注、测量、隐藏、隔离等等。在电气设备方面,可以要求电气设备供货商提供电气设备对应的BIM模型,并且在模型录入其相关信息,包括安装和维护手册、设备大样图、设备参数、维保手册等。此外,数据库需实现数据接口功能,以助于BIM模型可以关联外部数据,同时也可以允许外部系统获取和利用BIM模型数据。

    一种电力物资设计一体化智能协同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8865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87431.X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资设计一体化智能协同方法和装置,属于电力物资设计一体化智能协同方法和装置领域,将通用设计物资清册中所需物资,通过BIM模型中的几何、专业属性、可视化数据进行模型数据库构建,并用于常用的对象控制和操作,诸如:实时漫游、剖切、批注、测量、隐藏、隔离等等。在电气设备方面,可以要求电气设备供货商提供电气设备对应的BIM模型,并且在模型录入其相关信息,包括安装和维护手册、设备大样图、设备参数、维保手册等。此外,数据库需实现数据接口功能,以助于BIM模型可以关联外部数据,同时也可以允许外部系统获取和利用BIM模型数据。

    一种馈线节点电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021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499951.2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馈线节点电压的获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使节点电压计算更加精准,该方法应用于分布式电源接入下的有源配电网馈线,该方法具体包括:确定线路参数及分布式电源数量,将分布式电源视为用功率形式表示的电流源,分别获取系统电源单独作用时节点的第一节点电压和各个分布式电源单独作用时节点的第二节点电压,当系统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分布式电源支路视为开路,当各个分布式电源单独作用时,将系统电源视为接地短路,其他的分布式电源视为开路,将系统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第一节点电压与各个分布式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第二节点电压进行叠加,得到实际节点电压。

    一体化预制装配式电缆沟和电缆井

    公开(公告)号:CN1143892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58641.8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体化预制装配式电缆沟和电缆井,包括:电缆沟,包括若干管节单元,每个管节单元包括两块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管节单元的第一连接组件;电缆井,包括侧框结构,侧框结构的四周设有电缆沟洞口,电缆沟洞口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电缆沟的第二连接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预制装配式的电缆沟和电缆井,实现了100%的装配化,克服了现浇的施工成本高、工期长、养护费用高、环境影响大的弊端,而且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实现了电缆井和电缆沟、电缆井各管节单元之间连接的便利性,并且有效解决横穿马路的电缆沟在汽车冲击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连接破坏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